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国古语名言的英译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笔者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结合习近平主席在各大场合讲话时引用的中国古语名言的相关译例,证明了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可行性。具体阐释了释译、省译、直译、音译等四种翻译技巧的运用,实践证明这四种翻译技巧对于提高此类文本的翻译水平和质量、促进跨文化交际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際;中国古语名言;归化异化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用于交际的工具。而翻译从实质上来讲也是一种文化交际活动,它涉及不同语言间的转换以及文化的传播。而在中国文化中,要论饱含中国特色以及中国人民智慧的中国元素,中国的古语名言是极富代表性的。古人以极具概括性而又工整的句子将他们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民。至今为止,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对中国古语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是从这些古语的形成过程,背后的文化意义等方面展开研究,所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这些古语该如何英译是比较新的选题,这样有利于弘扬中国智慧、传播中国文化。笔者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重要场合讲话时广泛使用中国古语名言来阐述其治国理政的观念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国文化。因此,笔者独辟蹊径,将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时使用的中国古语名言的英译例子作为语料,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这些古语名言的英译策略,以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英译提供些许借鉴。
  二、归化与异化的研究理论综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指出:“翻译方法有两种,一是为读者着想,带动作者,使读者能不费力气地接近作者;一种为让作者安之若素,译者引导读者接近作者的创作”(Lefevere, 1977: 74)。他所提出的这一观点便是“异化与归化”的雏形。1995年,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其著作《译者的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延伸了施莱尔马赫的两种翻译策略,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归化策略旨在将源语中的内容向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靠拢,使目的语国家的读者对源语中所要传达的内容比较熟悉易理解,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至少是不陌生的;异化策略则指将目的语国家的读者身临于源语文化特色之中,使其感受到异国文化之风采”(Venuti,1995: 19-20)。他还将前者称为“归化”,后者称为“异化”。另外,韦努蒂还提到异化策略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其能防止译品被译者过度地植入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而且能够突出源语语言中的文化特色(郭建中,2000: 12-1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韦努蒂而言,异化不仅是试图在传播源语国文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文化霸权主义。
  综上所述,归化与异化策略都有着自己的目的倾向,且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译者在翻译时会选择何种策略也取决于他们对译品的作用的认识。
  三、跨文化交际概述
  尽管跨文化交际可追溯回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语言学教学、各类学术研究中,但学者们都普遍将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尊为跨文化交际学研究领域的鼻祖,他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被很多学者置于为后来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者奠定基础的高坛。霍尔简要地指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一切交往行为都属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开始研究跨文化交际,但研究初期,学者们认为将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化的可能性不高,所以并未受到广泛研究者的重视。但全球化进程促进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只要是人们从另外一种文化里获得信息,他就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跨文化交际的现象也日益变得普遍。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更多的学者也开始重视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建立在人类学、文化学、语言学、传播学等较为成熟的学科的基础上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化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将其与其他发展成熟的传统学科相结合,衍生了“跨文化语用学”、 “跨文化传播学”、“跨文化经济学”等新兴学科。这些都说明了跨文化交际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也证明了跨文化交际具备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汪火焰,2012: 9-10)。
  四、案例分析
  此部分将选择习近平主席在各大场合的讲话的中英文文本作为语料,分析译员在运用异化与归化策略时使用的四种翻译技巧:释译、省译、直译和音译,对这四种技巧加以阐释,并分析语料中对中国古语名言的英译技巧,最后得出结论。
  4.1归化在实践中的应用
  归化指译者在翻译时有意识地将源语的内容转换为靠近目的语文化的内容,从而使得目的语的读者能够简单清晰地了解源语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跨文化交际因读者不能理解而失败,并使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能更加顺畅地进行。
  4.1.1 释译
  释译是指译者转述源语的内容,但此处的转述并不是按源语的字面意思一点都不加变动的翻译。译者在翻译时使用释译将源语以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而不是局限于语言本身。在翻译有中国特色的古语时,而目的语中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词汇,那么译者直接表达出原文所需传达的意义即可。在此意义下,释译属于归化策略下的一个技巧,主要目的在于使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的内容。
  例句1:
  (原文)中国古人说:“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译文)An ancient Chinese said, "A decision can be properly made aft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ast, the future and the normal practices."   上文中的摘录为习主席引用中国战国时期《鬼谷子·决篇第十一》中的名言。此句古语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对外国人来言则一头雾水,因为西方文化中并无与之相应的词汇和谚语,所以习主席在国际场合上引用这句古语无疑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译员在对此句进行翻译时,需要仔细斟酌其意义。该古语原意是先思忖过往已发生的事情,然后验证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最后再参考日常的事物,如果行得通,就可以做出决定了。译员在翻译这句古语时,并未局限于原文对仗的四字格式,而是直接译成了一个逻辑明了的带有状语从句的复杂句。译员只用了一个“take into account”词组就概括了原文中的“度”、“验”、“参”,直接将意思表达为“考虑”;且将“往事”、“来事”、“平素”译为三个并列的成分,十分简洁地表达出了原文的意义。译者对此句的翻译就体现了“归化”策略。笔者认为译者的翻译准确地将源语所要表达的含义顺利地传达给了目的语读者,使其明白习主席的真实含义并成功地实现了跨文化交际活动。
  4.1.2 省译
  省译指省略不切合目的语受众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表达方式的词语,包括一些不必要的词汇或短语等,在不损害源语内容、做到句意表达完整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地简洁明了。所以省译绝对不是译者随意地删除原文内容,而是删减一些重复同义、不切合语境的词语和句子。英汉表达在句式上有着极大的差异,汉语中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辞藻华丽,而英语则注重句式结构的严谨性,语言简单明了。若对汉语进行逐字翻译的话,在英语中常常会出现找不到对应词,即使选用一些语义相似的词,也无法表述出其本意,从而出现源语内容的传达出现偏差的现象。运用省译法虽不能做到如原文般优美,但仍能准确地表达意义,做到对原文思想内容的忠实。再者,汉语里常出现一些同义词叠放在一起的现象,以及古文中的“之乎者也”等无实义的词语,译者使用省译能在保证完整地传达源语意义的基础上,避免译文的冗杂,拖拉。因此,省译法能使译品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为“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技巧。
  例句1
  (原文)文明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译文)Civilization needs to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薪火相传”出自《庄子·养生主》中的“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指当柴火烧尽时,其火种仍然可以保存流传,旧时比喻人的躯体、容貌终有衰老的时候,但精神可以永久地流传,后来常用来比喻技艺和学问等可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而“代代守护”也指一代一代传达下去。译者在处理这两个同义词的翻译时,选择省译法将两个词语统译为“to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这样一来,整个译文都显得十分地简洁明了且意义完整。此句的翻译正是译者使用“归化”策略的体现,使目的语的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此句的意义,从而促进了跨文化交际活动。
  4.2 异化在实践中的应用
  从以上的译例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归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然而译者在处理具有文化特色的词句的翻译时,不能只局限与归化策略,恰当地运用异化策略也尤为重要。异化指译者在翻译时保留源语的语言特色、风格,这样可以使目的语国家的人了解到更多关于源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合理运用一些翻译技巧,如直译、音译等,对于中国目前奉行的走出去的文化战略来说异常重要,有益于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并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4.2.1 直译
  直译指保留源语文本的形式,其中包括句式结构、文本内容、民族色彩等。即译者在进行语言转换时,一字一句地翻译源语,完美地再现源语的内容和形式的一种翻译技巧。在汉语文化中,修辞手法经常被运用于文章中,使语言生动,文章更加含蓄且优美。且直译是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技巧,在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能够传播源语文化,并丰富目的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
  例句1
  (原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译文)As we often say in China, a single flower does not make spring, while one hundred flowers in full blossom bring spring to the garden.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closely linked and share converging interests. They should both pool and share their strengths.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引自明清文人编写的《古今贤文(合作篇)》,意思为只有一朵花绽放了,算不上春天来了,只有百花都竞相开放时,花园里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来临了,该习语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不算繁荣。此处习主席借此名言来表达希望与各国共同发展的想法。译者则直接采用了直译,基本是逐字逐句地将汉语转换为英语。目的语的读者既能清楚地明白说话者讲话的内涵,又接触到一种新的比喻形式,会产生一种妙趣横生的感觉。直译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源語的意义,而且传播了中国文化,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成功地实现了跨文化交际活动。
  4.2.2 音译
  音译指将源语中带有浓厚的文化特色的词,且在目的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完全空白,译者选择将该词以拼音的形式在译文中呈现出来。这样一来,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来说就相对陌生了,所以音译属于异化策略下的技巧。这一类词常常包括人名、地名以及一些极具文化特色的词,例如粽子(zongzi)、功夫(Kungfu)、太极(taiji)等等。这些词很早就已经传入了西方国家,并为人所熟悉。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成功地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使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际进行得很顺畅。   例句1
  (原文)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经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
  (译文)Xuanzang (Hiuen Tsang), the Tang monk who endured untold sufferings as he went on a pilgrimage to the west for Buddhist scriptures, gave full expression to the determination, on and fortitude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learn from other cultures.
  玄奘是我国唐代高僧,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鲜有外国人了解玄奘。所以译员向原作者靠拢,采用了音译的方式直接用拼音(Xuanzang)的形式体现在译文中,随后又使用了一个同位语(the Tang monk)来解释玄奘的身份,向他国的人介绍玄奘。这样一来,译者成功地向目的语读者介绍了这么一位极富文化特色的历史人物,传播了中国文化,成功地实现了习主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五、结语
  在这个人与人、国与国的交际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着,跨文化交际也时刻在进行着。而翻译实质上就是在进行跨文化活动。因此,笔者简要地概括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史及其实质,指出跨文化交际活动与翻译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并且结合习近平主席在各大场合的讲话时引用的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古语名言分别阐释了四种翻译技巧:释译、省译、直译和音译。研究发现,在具体的翻译具有文化特色的词句的实践中,如若能合理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一定有利于翻译质量的提高,并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此外,笔者也期望以此文抛砖引玉,使更多的学者参与到研究中国语言文化精髓的翻译的工作中,为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建设与实际运用添砖加瓦,进一步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Lefevere, A. Translating Literature: The German Tradition from Luther to Rosenzweig. Assen: Van Gorcun, 1977: 74.
  [2]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19-20.
  [3]郭建中,韦努蒂及其解構主义的翻译策略,《中国翻译》第1期,2000:12-14。
  [4]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2。
  作者姓名:桂珊潭(1994-),女,江西人,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身份: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传统媒体的选择在当今的青年群体中占比越来越小,新媒体及融媒体的发展使更多的互联网媒体平台成为了新的大众选择。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驱动着媒体发展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概念的出现,使互联网与媒体加速融合。而在当今融媒体的发展趋势下,用户参与感则成为了一切前提,人们更愿意去交流、分享,给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让“自我参与,为时代发声”成为融媒体平台搭建的最强烈诉求,因此,互
期刊
摘要: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应用已深入渗透至用户的各类生活需求中,旅游者的行为也深受这一变化的影响。武汉东湖风景区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也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旅游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景区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利用自媒体进行有效微营销来求得适时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东湖风景区;微营销;策略  一、微营销概述
期刊
要旨:日本人、よくいた「参った」というのはどういうことですか。「参った」という日本語は、言うまでもなく「参る」と関係がある。また、「参る」は「負ける」と関わりがある。「参る」であろうと、「負ける」であろうと、どちらも日本人特有の「間」の感覚から生まれた独特の表現といえる。本稿は「参った」の表と裏をめぐる考察するものである。  キーワード:参った 負けた 「間」意識 以心伝心  「日本人はよく参った
期刊
Abstract:Tour guide present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translation of it will inevitably face the challenge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tends to analyze the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地加深,十二五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深层次的发展。放眼世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愈加错综复杂,各国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压力,作为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行业也面临了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行业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外贸结构转型重点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一带一路”;应对政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經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补足全体党员精神上的“钙”,增强“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争做的合格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干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党员;思想政治;问题;途径  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一、经典理论关于公平交易的解释  按照马克思的《资本论》关于价值形式的发展的论述,简单的物物交换行为中,两个商品之所以能够成功交换,是因为该两个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包含了相同的抽象一般的人类劳动。  货币媒介的出现,更加方便了商品的流通与交换,使基于货币媒介的一般商品交换行为成为社会的普遍行为,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基于货币媒介的一般商品流通公式表述为:  W—G—W  在公式中,两端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交
期刊
摘要:在我国目前存在不同房地产企业采取不同销售收入确认政策的现象,导致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确认问题一直以来颇有争议。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和保利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确认政策,来分析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问题。  关键词:销售收入;房地产企业;确认政策  房地产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其涉及的房地产预收账款和工程进度等问题,使得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确认问题一直以来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文化在企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基于员工归属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企业应该逐步地把企业文化灌入到企业的灵魂,建设出适应时代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所有员工,满足员工的需求,采取实际行动给员工归属感,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成长。  关键词:员工归属感;企业文化;建设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从以教育行政部门他方诊断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调整为院校的自我诊断和改进,教学质量保证从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治理,本文仅对院校自我诊断改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  教育质量是高等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高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