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技术转移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研究层面和角度定位于作为技术源的跨国企业,分析研究技术源企业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为减少不可控的影响因素、增强理论研究可行性,本文以大众汽车集团为案例,侧重研究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源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大众汽车集团的技术转移行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技术转移:技术源企业:技术能力
一、背景综述
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跨国界的企业技术转移逐步成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研究层面和角度定位于作为技术源的跨国企业,分析研究技术源企业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在实际情况和理论研究中,技术转移对技术源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企业的整体状况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难以作为评判标准。为减少不可控的影响因素、增强理论研究可行性,本文以大众汽车集团为案例,侧重研究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源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二、技术转移的概念与构成
(一)技术转移概念界定
在研究领域,技术转移的概念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技术转移认为技术转移是指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从技术源向技术使用者转移的过程。而广义学说发展了技术的外延,将各种形态的技术以及相关要素都认为是一种技术,同时强调了技术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文主要探讨跨国企业的技术转移活动,所界定的技术转移是指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或技术装备以及相关权利通过直接转化或技术贸易的方式,从技术源(包括技术研发者和技术使用者)向技术使用者转移的过程。本文研究侧重于技术源企业的技术的横向转移和纵向转移。
(二)技术能力构成——技术能力增强通道
傅家骥总结了弗里德曼、斯蒂华特等人以及世界银行等组织的分析,对技术能力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技术能力由三项能力构成:生产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生产能力指生产系统的效率和产品、工艺的技术水平;吸收能力指企业获得、存储、学习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指担负着提高技术能力的重任,它的大小可用技术创新对企业业绩的贡献大小衡量。
本文将上述三种能力作为判断技术能力强弱的判断标准,评价技术转移对技术源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作用。
三、大众汽车集团技术转移的方式分析
(一)公司内转移方式
公司内技术转移是指同一个跨国公司总部控制的不同国家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进行的技术交换买卖活动。大众汽车集团公司内技术转移方式主要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建立生产线,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资源。德国大众公司从60年代至70年代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如德国大众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澳大利亚建立了生产装配线,生产甲壳虫轿车和客车。
(二)公司外转移方式
大众汽车集团公司外技术转移方式主要包括三种:
第一,通过直接投资,建立合资经营企业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80%以上都是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实现的。大众汽车通过不断的技术转让,在合资企业中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提升活动,包括零配件供应的开发与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技术开发以及销售和营销培训。
第二,采用合作生产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它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与全球其他国家企业采用合作生产的方式实现技术转移;二是与目标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培训机构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形式实现技术转移。
第三,通过技术转让合同的形式,向其他企业转让相关技术。例如1987年大众汽车集团就桑塔纳轿车技术平台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间的技术转让。
四、技术转移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分析——以大众汽车为例
(一)生产能力分析
1.优势分析。大众汽车在技术转移方式是主要采用合作生产经营的方式,该方式又以企业强强联合为主。当合作生产发生在同级别企业之间时,技术转移是双向发生作用,企业双方共享先进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同时合作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当地比较优势资源,结合技术源企业的技术优势,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总体而言,大众汽车集团的跨国经营策略和技术转移方式能够使自身获得新的生产能力,因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
2.劣势分析。当技术转移发生在不同等级企业间时,大众汽车集团的经营和技术转移方式不能明显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大众的全球经营战略注重新兴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而且直接投资、合资生产的方式也主要集中与实力偏弱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中国家的自身技术基础薄弱,比较优势资源多为人力和初级产品,在接受技术转移过程中,不能显著提升技术源企业的生产能力。
(二)吸收能力分析
1.优势分析。在全球经营战略上,大众汽车注重加强国际联盟;在技术转移方式上,大众汽车强调企业强强合作和校企联合研发。因此,大众汽车在技术转移方式上,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方,而是始终保持了较好的吸收能力。大众公司在汽车制造技术转移的同时,在本土人才培养和海外员工的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对于人才的长线投资为大众技术能力增强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财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在校企联合模式下,大众通过技术培训和联合研发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储备人才力量回馈企业,为大众汽车的吸收能力提供了动力支持。
2.劣势分析。由于大众汽车集团主要技术转移方式是直接投资、合资经营和技术转让合同,该方式的技术使用者的技术能力大多低于大众集团,所以不能提供足够的回馈。所以,从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大众汽车集团的主要技术转移方式虽然能够延续产品生命周期和提高市场份额,但不利于自身获得新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技术转移:技术源企业:技术能力
一、背景综述
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跨国界的企业技术转移逐步成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研究层面和角度定位于作为技术源的跨国企业,分析研究技术源企业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在实际情况和理论研究中,技术转移对技术源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企业的整体状况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难以作为评判标准。为减少不可控的影响因素、增强理论研究可行性,本文以大众汽车集团为案例,侧重研究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源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二、技术转移的概念与构成
(一)技术转移概念界定
在研究领域,技术转移的概念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技术转移认为技术转移是指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从技术源向技术使用者转移的过程。而广义学说发展了技术的外延,将各种形态的技术以及相关要素都认为是一种技术,同时强调了技术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文主要探讨跨国企业的技术转移活动,所界定的技术转移是指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或技术装备以及相关权利通过直接转化或技术贸易的方式,从技术源(包括技术研发者和技术使用者)向技术使用者转移的过程。本文研究侧重于技术源企业的技术的横向转移和纵向转移。
(二)技术能力构成——技术能力增强通道
傅家骥总结了弗里德曼、斯蒂华特等人以及世界银行等组织的分析,对技术能力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技术能力由三项能力构成:生产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生产能力指生产系统的效率和产品、工艺的技术水平;吸收能力指企业获得、存储、学习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指担负着提高技术能力的重任,它的大小可用技术创新对企业业绩的贡献大小衡量。
本文将上述三种能力作为判断技术能力强弱的判断标准,评价技术转移对技术源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作用。
三、大众汽车集团技术转移的方式分析
(一)公司内转移方式
公司内技术转移是指同一个跨国公司总部控制的不同国家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进行的技术交换买卖活动。大众汽车集团公司内技术转移方式主要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建立生产线,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资源。德国大众公司从60年代至70年代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如德国大众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澳大利亚建立了生产装配线,生产甲壳虫轿车和客车。
(二)公司外转移方式
大众汽车集团公司外技术转移方式主要包括三种:
第一,通过直接投资,建立合资经营企业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80%以上都是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实现的。大众汽车通过不断的技术转让,在合资企业中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提升活动,包括零配件供应的开发与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技术开发以及销售和营销培训。
第二,采用合作生产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它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与全球其他国家企业采用合作生产的方式实现技术转移;二是与目标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培训机构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形式实现技术转移。
第三,通过技术转让合同的形式,向其他企业转让相关技术。例如1987年大众汽车集团就桑塔纳轿车技术平台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间的技术转让。
四、技术转移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分析——以大众汽车为例
(一)生产能力分析
1.优势分析。大众汽车在技术转移方式是主要采用合作生产经营的方式,该方式又以企业强强联合为主。当合作生产发生在同级别企业之间时,技术转移是双向发生作用,企业双方共享先进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同时合作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当地比较优势资源,结合技术源企业的技术优势,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总体而言,大众汽车集团的跨国经营策略和技术转移方式能够使自身获得新的生产能力,因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
2.劣势分析。当技术转移发生在不同等级企业间时,大众汽车集团的经营和技术转移方式不能明显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大众的全球经营战略注重新兴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而且直接投资、合资生产的方式也主要集中与实力偏弱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中国家的自身技术基础薄弱,比较优势资源多为人力和初级产品,在接受技术转移过程中,不能显著提升技术源企业的生产能力。
(二)吸收能力分析
1.优势分析。在全球经营战略上,大众汽车注重加强国际联盟;在技术转移方式上,大众汽车强调企业强强合作和校企联合研发。因此,大众汽车在技术转移方式上,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方,而是始终保持了较好的吸收能力。大众公司在汽车制造技术转移的同时,在本土人才培养和海外员工的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对于人才的长线投资为大众技术能力增强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财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在校企联合模式下,大众通过技术培训和联合研发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储备人才力量回馈企业,为大众汽车的吸收能力提供了动力支持。
2.劣势分析。由于大众汽车集团主要技术转移方式是直接投资、合资经营和技术转让合同,该方式的技术使用者的技术能力大多低于大众集团,所以不能提供足够的回馈。所以,从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大众汽车集团的主要技术转移方式虽然能够延续产品生命周期和提高市场份额,但不利于自身获得新的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