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扎根沈阳 各门派异彩纷呈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黑龙江的一位武友和我通电话,谈到他们家乡有许多青少年、孩子到关内或南方武馆、武校学习武术,其中有些人被骗,花了很多钱,也没学到真功夫,甚至被骗更严重……我在全国各地教有数千名学生,并有入室弟子百人之多,武友想让我将沈阳练武术的情况和武术门派讲一讲,让东北武术爱好者就近学习,也避免在遥远的地方受骗。
  解放前中华武术的很多门派在老沈阳(奉天)都有传承,因为当时沈阳是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比较富裕,有许多关内的人求生计闯关东来到沈阳,其中就有一部分武术家。在20世纪20年代,“东北王”大军阀张作霖为了培养军队,又从北京带来了几代武林英才到“东北陆军讲武堂”,使得沈阳的武术门派众多,高手云集。当时沈阳开有武馆三十多家,至今仍有很多大的门派在继续传承。
  形意拳:尚派形意拳由辛健侯传张国良、杨俊秀、井盛文、辛延海、邹本英及索玉峰、肖鹏杰,再传弟子有近千人,以张世杰、祖启成、赵广德、井友林等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戴氏心意拳在沈阳也有许多习练者,传承者是陈明洁及其弟子。形意拳河北支派也有许多人在习练。张定一传夏英久、赵允义也都练形意、太极拳,但主要是传授摔跤技术。
  太极拳:太极门派众多,在沈阳都有习练者,如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发展得都很好,代表人物李德润、曲庭文、肖家平。武氏太极最早是霍梦魁在大北门外火神庙教拳,解放后请来师兄严志高在小河沿教拳,传有陈明洁等,再传弟子肖家平、严祝山等,流派也较大发展得很好。
  八卦掌:程派程廷华的大弟子李文标(李光普)在伪满时期来到沈阳传英师文、徐青、杨汝霖,再传弟子很多。尹派宫宝田也有传人。宋派,魏剑峰传人很多。孙氏杨五爷传杨明侠,代表人物赵允光、陶存鹤。
  八极拳:霍殿阁传尹青和、霍庆云及南关老罗头,再传弟子代表人物黄明德、叔贵臣、刘涌,还有东北大学教授刘和臣(长春过来的)。
  戳脚、翻子拳:关东三老胡老奉传胡星武(子)、于伯谦,主要在大东区、和平区、沈河区,有近千习练者,代表人物:白国栋、张福生、赵振库,蔺心维等。
  地宫、鸳鸯、地宫鸳鸯门:李豹武、罗老道传的邱春甫,洪占春传张万成,再传弟子董希昌、耿其昌、李长立、裴根,还有傅仁东、关铁云(沈阳体院教授)、康健军,也有近千人。大南门周要武的传人,代表人物:赵立孝、马松林、杨再德、杨再喜及翟振东的女弟子孙爱萍(省武管中心主任)。
  螳螂拳:是由王庆斋带到沈阳,主要在皇姑区,其传人有霍瑞亭、王天印、李德昱、张云超等数百人。
  通臂拳:沈阳体育学院退休教授穆秀杰,原沈阳二纺周云生传张为民、苑振昌,铁西代表人物王树章一支,现在代表郑剑峰一支,习练者很多。臂圣张策在沈阳也有传人。
  太祖拳:陈堂辉,陈堂彬在大东区有数百传人。南珍绵拳刘清泉教有数十名弟子。多数改练内家拳,现有李永厚、田继民在练。
  查拳:刘宝瑞传子刘振东和申钧儒,其弟子很多,李景云、山大柏、张云生等。
  燕青拳:由李守贵传子李世源及弟子于振波、李来春、康喜龙,其再传弟子数百人,在沈阳也很有影响。
  孙氏拳:孙剑云的传人李慎泽教的孙氏太极、八卦、形意,代表人物有魏兰风比较全面,八卦代表人物:赵宇光、陶存鹤,形意代表人物是张世武。
  沈阳还有很多的武术流派,如昆仑派的马先生、刘成江,驭拳的王阴华,少林长拳,大、小洪拳等近百个拳种。
其他文献
狗拳属于我国南方少林拳系之稀有拳种,属女子创拳。据传,佛门尼姑考虑到身材、气力在格斗上的劣势,便从日常佛事的屈膝、盘腿打坐等姿势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感悟、吸收犬类撕咬、打斗时敏捷扑跌、翻滚的身法,扬长避短,创出以灵巧轻捷、一反常规的偏门制敌法宝,成为密不外传的护庵之术。后流传于民间,经历代狗拳先辈的传承、诠释、发展,逐渐演化为不同技术风格的格斗体系。  狗拳分为上、中、下三盘,尤其以中、下盘的防守
期刊
“开门”八极拳,仅两个字,就把八极拳的整个要义的真谛涵括了。用字简朴,精确明了,玄机深处觅真谛。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开门”就是开个门立个户,广收门徒而矣。如果粗浅理解为“开门”是为广收天下门徒的话,中国历史至今已有近二百个拳种。哪一个拳种又不是立了户广收天下门徒呢?何需解释。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不知不怪,千万注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随随便便地说,以免误导于人,造成“懵懂传懵懂,一传两
期刊
大约是十五六年前的一个周末,我照例很早就来到了小河沿,一个人先练起拳,过了一会儿,一鸣和铁森先生就陆续来了。铁森先生显得很兴奋地问我:“看过苌乃周的书吗?那可是内家拳的真东西!”我说:“十年前就看过了。”他有点不高兴了:“你怎么不早告诉我?”这个时候善德先生也来了,善德先生学识渊博、很有武学修养,于是我们四个人就谈论起了《苌氏武技书》。  2010年,《苌氏武技书》终于又再版了,这是武学修炼者的幸
期刊
在广东省武术协会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广东省体育局批准,广东省民政厅于2010年4月7日核准了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的注册登记,正式成为广东省武术协会的下属机构,在广东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武术的交流和比赛。  作为一个流行了近三百年的拳种,它的传承人和爱好者遍布南粤大地,并由省、港、澳的华侨把它带到了世界各地。洪拳一岭南武术最大的流派之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  我们将在这个平台上开
期刊
兴国洪拳,雄直岭南。  长棍睥睨四海,大德熏风一片。  蜚声国际拳坛,传播文化攸关。  其拳甚重修身,可抒发爱国激情;  斯人专志苦行,能铲尽世间不平。  智者曰:“阳刚干气象,强种关兴亡。”  勇者曰:“热血男儿汉,英雄白云上。”  仁者曰:“精神昭日月,山岳岂能遮。”  我辈慷慨激昂道:“昌盛我中华,何惜心与血!”  贤哲云此拳,功开起衰先。  尚武精神在,豪迈发奇采。  当年飞鸿意气凌寰宇,
期刊
锣鼓激扬跃龙狮。  羊城亚运聚英贤;  岭南洪家添盛事。  百年红楼展新颜。  2010年8月21日下午,广州市荔湾区红楼路8号,彩旗招展,锣鼓震天,麒麟、醒狮起舞,迎接前来参加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成立庆典暨广州市武术协会洪家拳会三周年志庆的省、港、澳、海外各界嘉宾。有近百年历史的广州平民游泳场——海角红楼,今天旧貌变新颜,焕然一新。  在本会黄达生主任的迎请下,著名武术家陈昌棉老师、澳门
期刊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1日,江苏省国术馆正式成立。7月27日,镇江正式成为江苏省省会。江苏省国术馆于1929年2月19日迁至镇江办公,地点在新西门阳彭山北五省会馆(解放后曾为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孙禄堂时任教务长,因谈《易经》与镇江三学(医学、易学、佛学)博士陈健侯相识,后陈给他治好了痰中带血的宿疾。孙师既佩服其医技高明,又视其筋骨柔韧,步履轻捷矫健,学养高,善谈吐,举止温文尔雅,有儒者风度,
期刊
“老三本”,指李亦畲手出的三本太极拳谱。李亦畲,名经论,字亦畲。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直隶广平府永年县西街(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西街)人。邑庠生。候选巡检。博学多才,精中医,嗜拳术。咸丰癸丑(1853年)随母舅武禹襄(1812~1880年)学习太极拳(时称“绵拳”、“粘拳”、“软拳”、“黏拳”等),二十余年,尽得其传。复以毕生精力苦心钻研,“凡一举一动,无时
期刊
李龙彪先生,号凤池。1903年,出生于山东济宁(古称任城),一个回族武术世家里。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李龙彪先生受家风习武熏陶,随李氏查拳代表人、清末著名武术家、父亲李恩聚习练李氏查拳及刀、枪、棍、棒,成为李氏查拳第五代正宗传人。  幼年的李龙彪天质聪明伶俐,在父亲李恩聚的严厉教诲下,起早摸黑,在教场上摔打滚爬,斗转星移,积功渐成,将祖传的武艺都收入囊中。1913年,十岁的李龙彪随父亲来到上
期刊
近年来,在收集先父遗存、查阅有关资料、走访知情前辈时,发现先父布学宽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颇有价值的史料。虽然这段难忘的历史已经过去,但我认为,仍有回顾的必要与教育的意义。抗战时期,先父作为太谷铭贤学校的一名普通的自术教员,虽未能直接上战场杀敌,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之举,但是,依然保持了爱国抗日的民族大节、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也有着高尚的表现值得称颂。对于他的品节和事迹,我们后辈晚学理应挖掘与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