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w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师充分认识到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且越来越注重对数学概念的讲解了。本文笔者在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把握教材体系,重视由旧知识推出新概念;重视课前预习,寻找概念形成过程;强化对概念的应用,牢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以及布置课后练习,进行概念的巩固等五个方面对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 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初中数学新课改强调,数学概念的教学要经过活动阶段——探究阶段——对象阶段,最终得出相关的数学概念。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概念的教学模式,重视对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究,让学生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们知道,数学概念是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生进行计算、解答、证明的依据。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数学概念,一切数学活动将无从谈起。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学习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那么我们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笔者愚见,仅供参考。
  1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学习的现状——对概念的学习停留在记忆的层面
  当前,初中生在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没有重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单纯的停留在对概念的背诵、记忆。殊不知,这样单纯的对概念进行记忆看似掌握了数学概念,一旦运用起来确实漏洞百出。要对概念熟练的掌握与运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重视概念形成的过程,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数学概念。
  1.2教师的教授现状——没有足够重视数学概念
  教师在对数学概念讲解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了讲解概念的本身,而没有注重对概念的迁移与拓展,更加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的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数学习题的讲解而对数学概念的教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2.1 创设教学情境,激發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概念引入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兴趣。初中生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数学新概念的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切忌直奔主题,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一般都会产生抵触、恐惧的心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笔者在教授圆的概念时,就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都会骑自行车吗?同学们大声的说:会。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我们自行车的车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呢?为什么不是其他任意的形状呢?问题一出,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其它形状的车轮子根本就滚不动呀!那同学们能不能解释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呢?同学们停止了笑声,陷入了思索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我引出了圆的概念。
  例如:为了引出中心对称图形这个概念,在课堂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公园中的旋转木马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旋转;游乐场里的摩天轮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旋转;钟摆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摆动等现象,一下子就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了。接着我提出了几个问题:(1)同学们,你们玩过旋转木马和摩天轮吗?同学们很兴奋的回答我:玩过。这样一下就融洽了课堂氛围,将原本沉闷的数学课堂变得氛围活跃了起来。
  看到同学们兴致盎然,我接着问:(1)上述情境中的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2)生活还有类似的例子吗?同学们可不可以举出你见到的类似的例子呢?由此我引出了——中心对称图形这个概念。我相信在这样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同学们与我一起得出的数学概念,同学们一定会掌握的更加牢固。
  2.2把握教材体系,重视由旧知识推出新概念。
  数学教材的编排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连贯性的。在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握住教材的这个特点,运用学生所掌握的就知识,来进行知识点的串联、类比、迁移,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出新的数学概念。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出的数学概念,同学们既能很快的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同时也能提高对新概念的应用能力。
  例如,笔者为了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时,就通过与学生已掌握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类比: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的方程: , ,这两个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与一元一次方程比较,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我们能不能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来给这两个有共同特征的方程取一个名字呢?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与旧知识的类比,引出了新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3重视课前预习,寻找概念形成过程。
  当前,我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的任务量也相对较为繁重。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授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往往会忽略概念的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其实教师大可以将这个环节的教学放在课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上下一次课之前,要提前告诉学生下次上课的内容,让学提前预习新的教学内容,对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查询。同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记录下自己的疑惑,以便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同学们提前在课下,对数学概念形成的全过程进行了了解,不仅节约了教师课堂的教学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的效率。
  2.4强化对概念的应用,牢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新课标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概念、运用数学概念,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能自己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例如,笔者子在讲授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概念后,就当堂让学生出了几个题目,让学生对照定义,判断出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哪些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时加深对概念的巩固与进一步的理解。
其他文献
【摘要】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师生之间并不存在人格上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当平等、友好对待学生,关心学生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  【关键词】学生是主体;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例证,尝试将两类结构的教学方式用于写作,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明确了写作的步骤和方法,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写作;乐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和知识一样,教育也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要用“两类结构”来解决英文的写作问题,必须先了解两类结构教学法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我们
期刊
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形式单一,内容具有陕隘性和抽象性,评价制度和方式导致了教学方面的陕隘和落后,因此必须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树立新的理念,改革历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方法,改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中学历史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改革
期刊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习、用语文的能力。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目标,教师应该充当好以下五种角色。  【关键词】 教师 语文活动课 角色地位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不可小视。而教师文化建设又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师文化做了一点探索,与各位同行们商讨。  关键词:幼儿 教师 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幼儿学校文化建设是指领导、教师、职工、环境等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各种文化形态
期刊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有些教师盲目跟风,认为只要是变换花样上课就是新课改,孰不知,这样做确实课堂花样百出,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不得而知,所以,新课改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到知识,增长能力,增长见识.  关键词:新课程 矫枉过正 徘徊不前  新课程无论从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或对新课改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走进了一些误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全面的实施,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认识,不断有人提出新的观点。按照客观辩证的原则来看,我以为众多说法和评价各有道理,又不能一言而统天下,综合起来说,教师——特别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是个多元的角色,在语文课堂和教学过程中应起着多种作用。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角色 示范者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方程是中学数学教育最基本的环节,构造方程能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洁、直观。它是设未知量,建立等量关系构建方程,解未知量;也可以利用函数的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根的判别式来构建方程,构造方程来解决问题有助于强化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綜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关键词:数学 等式 函数 根与系数 根的判别 方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何检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语文试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题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试题分析;解题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学语文试题主要的用途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试题内容应该以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为
期刊
摘要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人格建构是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社会生活多因素协调、统一的结果。早期德育应重视幼儿的人格发展,以同伴群体为重要途径,并把父母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其关键。  关键词 幼儿 人格 人格建构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引言  人格,我们通常称之为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人格决定着一个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