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

来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123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河南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的特征,1996年10月至11月在该地区布设了近似南北向的两条临时测线.东测线由河南信阳至汤阴,西测线由河南西峡至山西曲沃.在测线上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的同步观测.在3 min至2 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及水平转换函数.通过地磁转换函数的分析,给出了该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空间,周期分布概况.西峡至曲沃测线,除曲沃外垂直分量没有出现反向.在灵宝和陕县测点垂直变化最大;在灵宝以北地区有较大的北向水平分量变化.信阳至汤阴测线,在郑州,辉县局部地区有较大的垂直分量反向变化.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台站是地震事业的根,因为它与地震波贴的最近,因为它把大地的营养,毫无保留的输送给它所支撑的事业。我们的地震事业之所以有今天,它的枝枝叶叶,它的每一粒果实,都有台站的一份贡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应用相对定位方法, 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3.0 余震重新精确定位。得出: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位置为北纬41.15°, 东经114.46°, 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4 km处, 震源深度15 km 。余震震源分布在北东约20°的近乎垂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南—北向至南南西—北北东向的具有较小的逆冲分量的右旋断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利用全球数字化地震台网(GSN)长周期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对发生在喜马拉雅碰撞带的3 次中强地震事件, 根据广义射线理论, 就其震源物理过程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 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内部的俯冲作用过程仍在继续进行。
诗人臧利敏《月光下的幼儿园》写的自然,没有华丽的修饰,也没有惊世骇俗的论断,以质朴的语言给人以意味悠长之感;在诗中她没有刻意地营造,只是默默书写清澈如水的心灵;诗中多用明亮
1954年认识陈侣白,是我沿海旅行经过福州时,在福建省文联的宿舍里,他从床下拉出一藤箱,把40年代上海《诗创造》杂志多次登载的他的诗指出来让我看:具有现代派风格、精美、简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