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绿色GDP的难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9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GDP的提出,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理论的重大突破;
  但在它的光环下,却存在与生俱来的缺陷;
  那么,再来考量一下GNP和SCC。
  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人们普遍对GDP指标提出质疑,认为以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指标,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张取消或弱化GDP指标,加强社会发展指标。有的学者提出将GDP指标改为绿色GDP指标,即在现有的GDP指标基础上加上一些环保和社会指标。然而,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绿色GDP时,却不曾想到,虽然绿色GDP闪耀着环保的光环,但却无法克服与生俱来的缺陷。所以,采用这个指标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治本的办法是寻求能克服缺陷的替代性指标。
  本文提出新的地方政府政绩指标是:经济增量指标(GNP)+社会财富存量指标(SCC)。
  
  绿色GDP,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环保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开始探索把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在已有的GDP指标基础上加上一些环保和社会指标。
  第一个试图打破“GDP情结”的,是两位美国学者——詹姆斯·托宾和威廉·诺德豪斯在1972年提出的“净经济福利”指标。它将GDP分成好的和坏的,好的减掉坏的才是社会净经济福利。例如,扣掉污染、交通堵塞等产生的社会成本,加进休闲、家政、社会义工等一类传统上被忽略的经济活动。日本则将主要环境污染列入指标,超过污染标准的必须编列改善经费,从国民所得中扣除。挪威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并对统计制度进行了改革。罗伯特·卢佩托则在1989年制定了净国内生产总额统计表格。1990年,墨西哥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将资源环境的核算编成实物指标数据,并通过评估将其转化为货币数据。印尼、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仿效。
  1992年的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通常使用的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和个别资源污染流量的测算法,不可能充分提供持续性的指标。所以,应在所有国家中建立环境与经济一体化的核算系统,用来计量自然资源的价值,以及由环境提供的其他贡献的价值。因此,认为国民收入与社会核算应予以扩充,以适应环境与经济一体化的核算系统,从而补充传统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的方法”,即在传统GDP核算体系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反映生态环境的核算体系。
  1993年由联合国统计机构出版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不仅提出了生态国内产出(Environmental Domestic Products,EDP)的概念,而且通过对国民核算体系中的标准账户加以分解,将实物量核算与货币量的核算连接在一起,计算出环境成本并从GDP中扣除,得到绿色GDP。绿色GDP基本的核算模式=GDP-固定资产消耗-非生产自然资产使用=传统GDP-资源环境损失价值+环保部门新创造价值。
  “绿色GDP”的提出,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理论的重大突破。在绿色GDP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世界各国已经提出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资源与环境账户。例如:自然资源账户、环境支出账户、实物卫星账户、资源和污染流量账户。有的国家还同时考虑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指标。
  然而,如何计量绿色GDP却一直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感到困难的问题。因为没有一套世界公认的绿色GDP指标体系,所以,绿色GDP还没有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绿色GDP,治标不治本
  
  世界各国都统计GDP作为宏观调控的参考,但除中国外,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不以GDP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而以绿色GDP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并不能避免GDP的种种弊端。
  例如,追求GDP会导致资金流出增加。随着出口增加和外资引进加速,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增多。为了防范外汇风险,我国政府以外国政府长期债券形式持有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越多,政府持有的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这就出现了资金闲置和企业融资困难并存的局面。
  再比如,因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追求GDP或绿色GDP,地方政府在受到资源制约、遇到管理手段和政策工具约束时,就会与中央政府争夺宏观调控权。不能如愿时,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加剧,寻求中央政府政策的空隙、打政策的擦边球,这导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在地方政府的执行中大打折扣,弱化了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和力度。
  还有,外商在我国的投资能够在我国的GDP或绿色GDP中反映出来,而外商从中国汇回国的利润却无从体现,这就产生以下后果:一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被夸大,而外商投资者国家的增长率则被缩小;二是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被高估,而外国在华投资者所在国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则被低估,在外商投资多的地区,甚至出现了经济繁荣而个人收入较低的现象;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力与潜力被夸大,而跨国公司母国的经济发展实力与潜力被缩小,这就增加了外国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疑虑,增加了中国承受的国际压力。
  
  GNP,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与绿色GDP存有争议不同,GNP是世界公认的、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GNP比GDP更好地体现了国民性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两者的关系为:GDP=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采用GNP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可以克服GDP的缺陷,并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自主式增长。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其利润和外籍员工的收入等不能计入GNP,只有外商投资给本地常住居民带来的收入部分可以计入GNP。因而,地方政府会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常住居民投资,有利于民族企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从源头和市场基础上扩大了内需,经济转向自主、内生式增长,就业增加,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自主性增强,有利于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2.有利于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控制引进外资规模。地方政府会引进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扩大市场容量并能增加民族企业市场份额、愿意提供高新技术的外资,而与之背道而驰的外资则会被拒之门外。所以,引进外资的规模会相应地收缩,引进外资的结构也会不断地优化。
  3.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由于本地居民投资国外能增加本地的GNP,所以,地方政府会主动帮助本地企业到国外投资,通过投资者利润的增加和对外投资收益的回流,增加当地的GNP,从而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4.中央政府统计GDP,而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用GNP,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协调中央与地方责权利关系。GDP指标可以反映某个时期社会投资(包括外资)、社会消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就业、物价等经济总量的变化,中央政府需要依据这些可测的、可控的总量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因此,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中,GDP指标仍然具有其他指标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央政府统计GDP,为全国人民的利益进行全局性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追求GNP,为本地居民造福。两者的职责交叉减少、各司其职,在各自掌控的资源和拥有的权力范围内,完成管理经济的不同目标和任务,从源头上理顺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管理的关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协调中央与地方责权利关系和各自职能,有助于舒缓地方政府的压力,减少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增进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
  5.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企业低价出口产品被国外反倾销,不仅企业遭受双重损失,而且减小了GNP增幅。为了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和民族企业的利润率,利于GNP的增加,政府要治理和制止民族企业出口产品低价竞销的现象,鼓励民族企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这样,可以减少贸易摩擦,减少外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
  6.GNP指标可以准确、真实地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缓解外国的疑虑和中国承受的压力。GNP既计算中国居民从外商投资中取得的收入,真实地反映外资对居民收入水平产生的影响,又计算民族企业的利润和民族企业发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而,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我国内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采用GNP指标后,能够榨去经济增长的水分,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总量减少了,但增速更实在了,增长潜力更真实了,也弱化了外国对中国的忧虑。
  
  增设SCC,十分必要
  
  然而,不论是GDP还是GNP,都只是反映经济增量而没有反映社会财富存量。但是,社会财富存量的减少可以和经济增量的增加并行不悖:地方政府新建项目时破坏了文物,政府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可以增加GDP、绿色GDP和GNP,但却会造成社会财富存量损失和浪费,减少了社会财富存量。例如,符合城市规划的居民小区刚建成;由于政府换届,新政府要上马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拓宽街道;拓宽街道要将老马路拓宽取直,需要将新建成的居民小区拆除。拆除新建居民小区的工程和拓宽马路的工程及小区绿化工程都增加了当地的GDP、绿色GDP和GNP,但是,拆除新建小区、修建新马路需要耗费当地资源和财富,给被拆迁户和新购房户造成的个人财富减少和精神损失、处理拆迁纠纷的成本等都导致当地社会综合财富存量的减少。
  因此,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仅有经济增量指标GNP是不够的,还需要增设衡量社会财富存量的指标。国家行政学院的学者王健最近提出,用社会综合资产指标作为衡量社会财富存量的指标。
  社会综合资产(Social Comprehensive Capital,SCC)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历年积累的所有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国民财产包括过去积累的有形的生产资产(物质资料)和无形的生产资产(包括虚拟资产)等。它既包括国有企业资产又包括个人财产,还包括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价值(如城乡基础设施价值、地产价值、文物价值、人居环境价值、政府信誉和政府品牌价值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力等,以及由这些资源形成的生态环境等。
  采用SCC指标可以度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社会财富存量与生产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财富存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生产力提高得越快,社会财富存量越大。因而,社会综合资产的增加和积累,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采用GNP+SCC指标,既可以克服GDP和绿色GDP指标的缺陷,又可以弥补单一GNP指标之不足,有利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布什时代的欧洲与美国    Marta Dassù(1998—2001年担任意大利总理的外交政策顾问)  Roberto Menotti(意大利阿斯彭学院国际项目研究学者)  《生存》  2005年春季刊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版  布什的连任为修复美欧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机遇”。但2003年因伊拉克问题引发的大西洋危机表明,美欧之间自1989年以来就已存在结构性问题。欧洲不再是世界政治中心,也不再是美
期刊
胡锦涛出席俄罗斯二战庆典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国都在以不同方式庆祝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的胜利。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应普京总统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此次庆典。参加庆典的还有美国、独联体和欧盟成员国、印度、联合国等5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代表。  胡锦涛此次行程时间短、日程紧,除与各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红场阅兵式、向无名烈士
期刊
6月24日,曾荫权正式宣誓就职香港行政长官,他在竞选中誓言“强政励治,福为民开”,表达出充分的自信。一般认为,曾特首要兑现自己的承诺,需要过好五关。  一、开创性地推动香港政制良性发展,建构长期稳定、繁荣的政治基础。香港《基本法》一方面规定了行政长官及立法会全部议员最终以“普选”产生;另一方面,对于2007年特首、2008年立法会及其以后的产生办法未作明确规定,需重新讨论并确立新的规则。由此,“泛
期刊
美色情杂志鼻祖破产街头卖饼    69岁的美国色情业开山鼻祖阿尔·戈德斯坦正试图东山再起。作为色情杂志“Screw”的创始人,他曾经坐拥亿万家财,但杂志破产后变得不名一文,只得街头叫卖维生。老板每小时付他十美元,工作是负责在门口叫客,并带领客人到餐桌。就是这份工作也在几个月后丢了,原因是戈德斯坦在饭店偷懒睡觉。好在有了这次经验,他很快找到了另一份叫卖“百吉饼”的差事,而且干得有声有色。   戈德斯
期刊
7月1日,英国接替卢森堡,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7月6日到8日,英国作为八国集团主席国,在苏格兰鹰谷主持召开八国集团峰会。“双主席国”的身份赋予英国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凸显英国作用的绝佳良机。    布莱尔的美好设计    作为曾经统领全球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渴望成为世界新秩序的倡导者,在不具备“硬”实力的情况下,它决定选择其特有的“软”力量传统优势。这种“软”力量在过去几年中曾经以输出教育
期刊
保罗·麦卡特尼宝刀未老再开个唱    演出时间:2005年9月16日~11月29日  演出地点:美国  63岁的英国前“甲壳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已为今年9月再次“唱响”美国做好了准备。四年前他曾举办过名为“回到美国”的个人巡演,并在美国引起轰动。   麦卡特尼这次长达11周的美国巡演将于9月16日在迈阿密拉开序幕,整个巡演还将在波士顿、纽约、芝加哥、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等地举办共28场演出。麦
期刊
连宋来访,奏响两岸交流的序曲    2005年春天是海峡两岸的春天。  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来大陆展开“和平之旅”。这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访问大陆,标志着国共两党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29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连战在人民大会堂紧紧握手。会谈中,国共双方达成了包括“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促进终止敌对状态”、“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
期刊
一只胳膊在努力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另一只胳膊却在积极为那种不受欢迎的贸易助力。  一场由八国首脑峰会主办国英国发起领导的“援助非洲”和“减免非洲债务”的“援非热”造势活动不断升温。6月11日,八国集团财长会议宣布,减免18个重债穷国(其中有14个非洲国家)400亿美元的债务。一时间,有关对西方“善举”的褒扬和非洲如何“受益”的评论成为西方媒体报道的主旋律。其实,西方国家对非洲并非仅仅“付出”,“
期刊
主要成员国都变成“弱势政府”,老问题吵成“新麻烦”;预算之争明年春天必须有个眉目,否则——  法国和荷兰相继否决欧盟宪法后,欧盟各国领导人本想借6月16日~17日的首脑峰会重新显示“团结”的决心。结果不但未能就挽救宪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且为中期预算吵得不可开交,首脑峰会不欢而散。与欧盟宪法相比,预算问题似乎更加现实和紧迫,因为如果无法达成协议,欧盟2007年将面临没钱花的尴尬局面。    英国回款
期刊
中国的发展快,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多。这就使中国学者面临着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增信释疑,尽量打消美国各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担心。摆事实,讲道理,终归能取得效果。这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美国官员、学者、媒体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但笔者也感到,无论我们的增信释疑,还是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总还是由浅入深。在比较浅的层次,双方容易达成一致;越深入,沟通就越困难。在沟通达到一定深度后,笔者甚至感到,沟通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