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式村庄养成记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orkFl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河头村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光。远方,山上田间,花木层层叠叠,色彩斑斓,一片连着一片;近处,农家庭院,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浮翠流丹。溪水边的花架、公园里的花廊,枝蔓萦绕,柳娇花媚,姹紫嫣红。明媚的春光里,一阵南风拂过,似乎连空气里都带着甜香。
  位于“中国杜鹃花之乡”的河头村以花木出名。从七八十年代开始,河头村人就看到了花木经济的前景,以花为媒,足迹遍布全国。如今,河头村的“花木经济”活力十足,一年的花木产业利润高达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生活富裕的同时,从2006年开始,河头村先一步着手整治村容村貌、改建公共设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级卫生村”“3A级景区村庄”等称号,最终成就了一个“产业与生态并举,物美与人美兼修”的花园式村庄。
  “花木明星村”是怎样炼成的?
  北仑的柴桥街道素有“中国杜鹃花之乡”美称,河头村能成为其中的“明星村”绝非偶然。
  20世纪70年代,全国的花木市场才刚刚起步,颇有远见的河头村人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从事花木种植。到1980年花木需求渐旺,河头村的花木种植已具规模,还带动了周边的村庄。
  “那时还没有成熟的花木市场,河头村人的花木市场是靠肩膀挑出来的。”河头村村支书石志德说,他还记得20多岁时跟着父母到上海花鸟市场卖花木,几乎没有物流,靠的就是肩头一根扁担,前后两个箩筐。他跟父母先坐了1个多小时的公交到宁波,然后再转乘一晚上的轮船,才把七八百棵花木小苗一步一步挑到上海。
  花木市场如同股市一样有涨跌起伏,在经历了四五年的繁荣后,1985年花木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市场不景气导致花木大量沉积腐烂,花农们损失严重,甚至到了砍花木当柴烧的地步。在这种状况下,周边的乡村纷纷放弃了花木种植,只有河头村人认准了花木种植的前景,再次发扬“一根扁担走天下”的精神,纷纷挑着花木前往各地花木市场进行推销,最远的甚至到了乌鲁木齐。“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河头村人了解了市场,找到了市场。”石志德说。
  和市场博弈过程中,河头村人获取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在常州、萧山、武汉等地的花木市场,河头村有两三百个种植户都设立了自己的销售点,还把花木基地设在了全国多地,便于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情况。自然而然地,河头村形成了供、产、销一体的花木产业经济。
  除了对市场的敏感和执着,河头村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明星村”,跟他们积极研究培育新品种、学习新技术也分不开。“每一种新培育的小苗都需要经过一整年的反复尝试,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种植栽培。”石志德说,他还记得90年代为了培育十几亩的小苗,他连续在地里蹲了好几个月,吃住都在田边的小草棚里,就怕新技术被人窃取。
  凭着勤劳和肯吃苦、肯专研的精神,河头村的村民守着家门口的土地和花海,紧紧拥抱了時代的春天。河头村2000多名村民中,有1985人从事花木种植,其中20亩以上花木种植大户有100余户,100亩以上花木种植大户有40余户。目前河头村的花木种植已覆盖全区各个乡镇,并且向外省市发展,目前总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每年的花木销售额高达3亿元,河头村人率先尝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甜头。
  村容整治吸引游子“归巢”
  但仅仅只是生活富裕,并不能完全涵盖美丽乡村的要义。乡村的美丽不仅仅是生活富裕,还包括生态良好、宜游宜居。
  2006年,河头村开始新农村建设,第一步就是环境整治。“整治需要投入资金,别看河头村的花木产业不错,但村集体资产屈指可数,集体收入少得可怜,属于典型的‘穷村富社员’。”石志德说,2005年他刚刚当上村长,村集体资产就只有办公用的一幢破破烂烂的两层小楼。那年遭遇双台风,村委会一楼积水1.8米,这迫使他下了决心,要对村里的公用设施进行改善。
  但没地没钱,改善谈何容易。石志德还记得他当年要把村委会门口的一块泥地改成休闲广场,立刻遭到了周边村民的反对。“地是属于村民的,每家都有一块,很多村民担心地被村里无偿使用了。”石志德只好带着村干部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向村民们承诺,村里只是将这块地硬化,等操场建好后,地依然属于村民,可能地的位置有调整,但村里保证每家每户的面积不变,村民们一样可以把稻谷拿到操场晒。好说歹说,村民们终于都同意了。
  紧跟着,河头村又对意池、畚斗池等10个小池塘进行整治美化,铺设洗衣板、安装避雨棚,不定期地进行清淤;对村内大池塘进行底部清淤砖砌,安装净水喷泉,使池水至少达到V类水标准。对长1000多米的大溪坑及长500多米的小溪坑进行整治改造,解决了溪坑夏天杂草丛生、冬天溪水干涸、排洪不畅等问题,成为集观光、健身散步、村民洗涮等多功能的溪坑。
  随着一项项公共设施的改建,村里的环境一步一步变好,村民们也越来越认同村委会的工作。2013年,河头村抓住全市培育打造100个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契机,以示范村创建推进村庄建设,拆除了违法建筑物和影响村容村貌且无历史保护价值的破旧房,修缮恢复历史风貌建筑,对农房外立面、村主要入口及主要节点景观、路面、围墙、水渠、挡土墙等进行了提升与整治……一个既有原生“乡味”,又整洁干净如世外桃源的美丽小村徐徐展现。
  原本很多致富的村民随着事业的发展纷纷外迁,但这几年看到村里的变化,很多人又回来推倒老宅建新宅。50多岁的林斌是北仑柴桥响当当的花卉种植营销户,跟不少村民一样,因为土地有限,他离开家乡在外发展多年,主要生意都在福建,平时难得回来。可最近几年他发现河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也越来越美。2014年,林斌回老家把老宅推了,重新建了一幢3层小洋楼。小洋楼一侧是苗圃,不远处是群山,环境优美。林斌说,他今后要常回来住。
  村民参与激活共建热情
  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使石志德渐渐意识到,打造美丽乡村,光靠政府加大投入,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村里修一条路,如果都是政府或是集体掏钱,即便挖掘机天天从路上经过,也不会有人在意路是否被压坏。但如果村民参与了集资和修建,他们就会有一份责任心。”石志德说。
  2015年,河头村修缮大本堂,维修费用在百万元以上。大本堂原本是村集体资产,但同时也是周边20多户林姓人家多年前的祖产。“对于这个祠堂,这20多户林姓人家是有感情的,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责任维护好”,于是村委会就鼓励林家人出资共同翻修。当年,20多户林家人自发组团向全村的林姓人家和爱心人士募款42万元,村里拿出六七十万元,完成了大本堂的修缮。如今这个祠堂已成为村里人办理婚丧嫁娶的地方。由于参与了共同翻修,平时村民还自发对大本堂进行管理。
  尝到村民加入公共设施修建的好处,河头村村委会开始有意识地引导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共建。比如:全村墙体改造,要求村民支付改造费用的15%;公共花坛的花木种植养护实行村民承包制(自家来养自家卖)。潜移默化下,村民对村委会的认同度和对村庄的归属感也在不断加强:很多村民主动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堆放,也不再乱扔垃圾;有人还在家门口搞起园艺为村庄增色;建公园时,花木大户无偿捐出自家的罗汉松、金桂、香樟等花木;河头的大村小道上时常可以见到村民弯腰捡起垃圾的身影……
  “河头村最美之处,不仅在景美、村美,更在于人美。”石志德说,去年9月份,中央文明委评选表彰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河头村成为北仑唯一入选的村庄。
其他文献
他是意大利人,可到了北仑后,却抛弃了西餐,顿顿宁波菜;不爱去酒吧喝啤酒,却与中国朋友一道,爬遍了北仑的游步道。他就是宁波美联外贸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贝莱瑞。  正是这位徜徉在宁波美食和秀美山川间的“老外”,从2003年到北仑至今,累计将北仑區域内10亿元货值的模具及其制品销往海外,帮助四五十家模具企业提升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他被许多企业主亲切地称为“老贝”,一位既带给他们订单又帮助他们提升技术的“宝
期刊
葛仕达,一位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工作生活了十多年的德国人,德马格塑料机械(宁波)有限公司德国籍CEO,2014年宁波市茶花奖获得者,花白头发下那张微红的脸庞始终面带微笑,一开口说不到三句话,总跟上一阵爽朗的笑声,让人倍感亲切和放松。  该公司副总经理,跟随葛仕达已有10多年的陈列平说:“德马格就是一个大家庭,老葛就是一位睿智而慈祥的长者。”走访中,笔者发现,陈列平的这个观点在德马格宁波公司员工
期刊
2018年一季度,宁波市发放各类创业贷款1.67億元,同比增长110%,创业贷款额创下历史新高,居全省第一。据悉,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宁波市累计发放33.56亿元创业担保贷款,为18450名创业者托起了创业梦想,吸纳(带动)113669人实现就业。  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甬高校、宁波生源的在校生,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办实体(含经认定的网络创业)后,可申请不超过30万元的贷款,如果
期刊
建一个足球场需要些什么?资金、人工、场地、时间缺一不可。那么在偏远的山区,为孩子们建一个足球场又需要些什么呢?还需要一份心意——“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2017年8月,公益活动“传球计划”正式发起。贵州六盘水果布嘎乡的高石小学迎来了18名支教志愿者,他们带来了为期一周的特色足球支教。更让孩子们高兴的是,志愿者在海拔近2500米的山上为孩子们建起了一个“悬崖足球场”。  就读于宁波诺丁汉大学
期刊
今年以来,宁波市实际利用外资呈现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等特点。一季度,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1.91億美元,同比增长3.7%。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9家,总投资26.6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2%、122%和68.6%。  今年1月,瑞典沃尔沃投资918万美元,在杭州湾新区设立宁波时空方程汽车
期刊
新闻回顾  宁波是个网购大市,据统计,一年里,宁波要收寄快递11.1亿件,每个宁波人平均收寄快递100多件,全市有1万多名快递员穿梭在大街小巷。从买衣服到家电再到如今的买米买菜,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快递。  日前,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对于快递行业,《条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论是对城市交通物流规划、行业发展,还是消费体验,都
期刊
行政复议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所享有的一项救济权利。但即便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使用也应在正当的界限内,否则将违反权利存在的宗旨。  近几年,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行政相对人通过行政复议或是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也有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频繁地提起复议或是诉讼,仅仅只是为了给政府部门造成压力。滥用复议权利的行为由于披着形式合法的外衣,无
期刊
4月11日,2017年度浙江科学技术獎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江丰电子的姚力军博士荣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成为宁波市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此外,由宁波市高校院所、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36个科技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奖。  从获奖项目来看,今年宁波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这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项目为全市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实现‘科技争投、三年攀高’攻坚
期刊
“只有跟党走,明确方向,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浙拖奔野(宁波)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洪说,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浙拖奔野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寻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融互动的最佳切入点,致力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浙拖奔野于2016年1月份落户奉化区尚田镇, 9月份正式投产运营,并于当年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宁波型”拖拉机制造
期刊
2018年4月4日下午,市委、市政府举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暨动员部署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栅洁在会上强调,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五连冠”为新起点,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焕发争先进位的激情,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加快推进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努力把宁波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让全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