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讼卦 六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讼卦,上卦乾为天,下卦坎为水,天西转与水东流背向而行,像人与人不和而争辩。讼象征争辩争论,含诉讼之义。当不易和解时,便会导致诉讼。
  《说文》中对讼卦的解释是:“讼,争也。”前面的蒙卦处于事物的生长期,生长期需要饮食营养,于是发生了争夺,诚信的原则便失去了,怎么解决问题,只有进行诉讼了。讼卦的卦画 与需卦的卦画 相似,都是两个阴爻四个阳爻,只是排序正好相反,讼卦上卦为乾为天为阳,其性质向上,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其性质向下,两卦同性相斥,并且天往上升,水往下流,目标相违背,这便是讼卦的卦象。这就好比人们各自怀着私心,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思想不能统一起来,最后只有通过诉讼来解决。君子处于这种时期该怎么办呢?象辞中对君子的忠告是“做事谋始”。也就是说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预先做好谋划,把不利的因数全考虑清楚,权衡利弊之后再行动。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有小言,其辨明也。
  经文的意思是:不要坚持诉讼,稍有议论,最终会吉祥。
  象辞的意思是:不坚持诉讼,是因为争讼不能长期坚持。虽然有小小的责难,但通过辩论便可以明白是非曲直了。“初六”阴柔居下,上应九四,九四言语中伤初六,但初六阴柔能退,可获吉祥。这里是告诉人们诉讼时间很长,谁是谁非难以判断,所以主张裁决要果断迅速,不能拖拉。不管什么事情拖时间越长越不好办,所以要果断。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经文意思是:官司败诉,回来便躲起来,他采邑中的三百户人家不会受到牵连。
  象辞的意思是:身为下位上告有权势的人,这灾祸是自己找的。他管理的三百户人家不会遭到牵连,所以他能在这里躲过灾难。九二为什么会官司败诉呢?自下讼上,原来九二是在与九五打官司,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如果九二不是居于中位,管理三百户,那麻烦就大了,因为六爻卦中五爻是君王之位。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经文的意思是:吃祖宗留下的余荫,守正道最终会吉祥。或者为朝廷效力,没有成就。
  象辞的意思是:吃祖宗留下的余荫,是因祖先的功德而获得吉祥。六三爻与世无争,可以靠祖宗留下的余荫生活,不与人争,自然吉祥。六三与上九相应,上九为宗庙之位,所以有六三受益于宗庙的卦象。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吉。不失也。
  经文的意思是:不能胜诉,回来后承认自己命该如此,开始变得安分于正道,吉祥。
  象辞的意思是:回来后认命,变得安守正道,就不会有损失了。九四阳爻居偶位,自然不会安分。他自然也想争夺些什么,可是他与九五相争,怎么能胜利呢?识时务者为俊杰,吃了亏后变得老实了,开始安分守己,自然也会吉祥。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经文的意思是:裁决人们的争讼,大吉。
  象辞的意思是:裁决人们的争讼而大吉,是因为九五君位守中正之道,秉公执法。九五居中得位,处于君王的位置而公平地裁断人们的诉讼,自然会吉祥。
  上九:或锡之鞶(pan)带,终朝三褫(chi)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经文的意思是:受到君王赐给的腰带,一天之内就三次被夺。
  象辞的意思是:因为打官司收到官服,也不值得敬佩。受到君王的奖赏,得到漂亮的腰带,怎么竟然被人夺走,并且还不止一次被夺走呢?原来这个奖赏是争论得来的,可是有人不服,说他不应该拥有这个腰带,三次得到腰带后,又被夺了回去,这种争功论赏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周公在象辞中说“亦不足敬也”。
  讼卦小故事:
  春秋时期介子推,当时重耳受后母陷害,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国家,流亡在外,当时介子推及一些大臣因为相信重耳会大有作为,便一起跟他流亡异国他乡,在重耳饥饿难忍时,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给重耳吃,保住了重耳的性命。流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国君。跟他一起流亡的大臣们纷纷向重耳要功,我如何如何帮助过你,重耳非常高兴地奖赏了这些大臣,而介子推非常藐视那些争功的人,所以他没说一句话,结果重耳却贵人多忘事,把他的功劳给忘了。介子推见重耳忘恩负义,便离开朝廷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起来。后来重耳想起自己忘记奖赏这个贤臣,便亲自去请,可是介子推就是不出山,重耳知道他是个孝子,心想如果放火烧山,他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下令火烧绵山,大火烧了三天,但仍不见出来,火熄后,只见介子推背着老母靠在一棵大树根烧焦死去。晋文公把他们母子安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子山,立庙纪念,下令每年从介子推烧死那天开始一个月内,全国禁止烟火,家家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介子推正是因为以争功论奖为耻而受到历代人的尊敬与纪念。
  编辑/王洪丽
其他文献
墨子说,义就是正义、正当,义就是有利——当然是有利于全人类的事情,有利于天下的事情。“义”可以说是墨子哲学的最高理想。  有关“义”的论述,是墨子思想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贵义》篇云:“万事莫贵于义”。《天志上》也提出:“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纵览《墨子》全书,“义”是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  墨子所讲的“义”,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义行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在养生功效方面当首推太极拳。它不但能强身健体,还可以陶冶性情。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依照祖先流传下来的养生瑰宝来修学,让大家都成为传统文化的真实受益者。本刊走进汶林学苑每周一期的“周末一家亲”活动,感受太极拳的唯美修养,听吴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李毅多老师来分享他的修学心得,儒家讲“静、定、安、虑、得”,《大学》中讲“定能生慧”,相信用心修学,
期刊
◎悲情心态,谁主沉浮?  相守几十年的妻子亡故,庄子竟然“击盆而歌”,毫无悲恸之意,受到前来吊唁的好友惠施怒责。庄子言:人本是由气变成的,现在她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乃自然之理,我为何要悲伤?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不懂自然之理罢了。  庄子的怪诞往往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楚王备厚遇来礼聘,庄子溪畔垂钓而不他顾,临了仅仅回复“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是庄子之道。老庄学说也影响并折射着中国文人的悲情心态
期刊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守仁《泛海》  虽然这首诗创作于被贬黜的路上,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其豪迈、无畏以及对信念和理想的坚贞,没有一丝一毫的消沉、没落和懈怠。阳明先生在这首诗中明确地指出了: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都似浮云般轻轻掠过,只要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叶扁舟亦可搏击于惊涛骇浪之中,一切凶险都不能动摇我强大的内心,因为我有信念。  这首诗
期刊
编者按:无论是哪段历史,都既有着耀目的辉煌,又藏着秘密的黑夜。历史作家魏风华,执笔如燃犀,以他诗性的文笔和独到的视角,从照亮唐朝的黑夜开始,重新挖掘历史中的传奇,解读已经绝版的魏晋精神,又如历史侦探一般,一一还原抗日战争中的决定性细节,将历史的真相交还给读者。本刊有幸采访到魏风华老师,从魏老师的讲述中学习到,历史是一面镜子,镜中纤毫必露的并非只是过去的影像,更是有助现今的我们自省的标尺。因为在我们
期刊
自夏徂秋,  窗外之花浓了又淡了。  人们或许只是太匆匆,  可曾驻足于那些花树?  自夏徂秋,  窗外之花开了又谢了。  并不以人们的喜爱而浓烈,  也不以人们的无视而淡漠。  自夏徂秋,  窗外之花聚了又散了。  只是来了又去了,  不错失一期一会。  窗外那些摇曳的花树啊,  人生倘若如是,  若笃定于做好自己,  亦不足矣?  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取得巨大显著成就的人物,大
期刊
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人所共知,勾股定理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他的一套哲学理论是欧洲后来神学基础,也是希腊第一个公开宣称自己是神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下面将一一论述。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艺术氛围浓厚的萨摩岛,他的富商父亲送他到埃及巴比伦学习数学,又到雅典学习过音乐和诗歌,他拜访了泰勒斯,也曾师从于他,但是他依然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兴趣。毕达哥拉斯在雅典不光拜见了当时的社会名流
期刊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社会需要君子人格,71.0%的人认为君子人格可以重构国民道德与价值观。与之相对应,89.0%的人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  “君子”概念超越时代局限,常说常新,有人甚至将“君子之道”视为医治市场经济环境下诸多现代病的济世良方,并倡言我们的社会要创造一个成全君子的制度环境,让君子更容易成功,而不是做君子更容易吃亏。  考察“君子”“
期刊
一般来说,明亮干净的镜子,照到什么就自然而然地反射什么,而不会把在镜子反射范围外的事物(如镜子身后的事物)反射入镜子中去,而对这个正常现象,我们可以说成:无镜外之物。  同样地,当我们让本心如同镜子一样反映客观事物,而不存在反映客观之外的事物,我们可以说成“无心外之物”。反之,本心明明反映这个人丑,却因某种亲疏关系或是私欲,说这个人美,那就是不如实反映事物的特性,而反映了事物之外或者说是事物不存在
期刊
心学之法,今于天下缪传久矣。吾尝求破人之桎梏,拆人之藩篱。或为初学者指其通路。故作此文以述心学之法。  心学之法,利根之人必先参透何为心即理。  若按字面意思翻译:本心即天理。常人所理解的也是这般含义。而后推出致良知的合理性,人为致良知是除私欲,还原本心也就是人之初心所用。而又把知行合一解作知行一致或为知行一体。但如此一来,实则是把知行合一于心学的体系中割裂了。  但实际上又是如何的呢?“心即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