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李叔同先生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xia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出和蔼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好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李先生用这样的态度來教我们音乐,因此我们上音乐课时,觉得比上其他一切课更严肃。同时对于音乐教师李叔同先生,我们比对其他教师更敬仰。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功课的教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选自《缘缘堂随笔》,岳麓书社,2010年版,本刊有删改)
  同学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写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而这篇文章记叙了李叔同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长亭外,古道边”,多么熟悉的旋律,“温而厉”的李先生可亲可敬,着实令人倍生崇敬。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墨,再一次走近李先生吧。
  本文记叙了李叔同先生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阅读完课文后,你能不能具体说说李叔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其他文献
“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的设置不同的导入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
在现在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这不单单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心里接受能力、潜能的发展力上。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对汽车的常见故障进行简要描述,对故障的成因以及维修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汽车机械故障的维修水平。
对于学习的有效性,是教育者长期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让学生构建起有效地“学”的过程正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来促成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全效的“教”。
反馈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激励性的反馈,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信心十足、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针对德宏电大开放教育存在问题,阐述了远程学习者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并为一线的辅导教师给远程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了具体策略和方法参考。
一、数学选择题的特点1.数学选择题分数所占比例高,150分中占有60分。2.选择题可猜答,因为答案就在那四个选项中,你的任务是把正确的找出来,所以即便你不会做它,有一定几率不会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