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的婚事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朱时下六十有五,3年前妻子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他痛不欲生,几度想相随而去,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渐渐打消了死的念头。
  时光如梭,儿女工作繁忙,又各住东西,无法陪伴,老朱孤独一人,先是感到寂寞,继而心底烦躁,何况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症,打针吃药自不必说,偶感风寒头痛发烧起不来,别说做饭填肚子,连喝口热水也难去烧,白天尚可请饭馆送餐,求街坊给壶开水,到了夜晚,那就只好忍着了。
  好友常来,见儿女不能尽孝,劝老朱到婚介所登记征婚,老朱觉得问题多多,双方互不了解,待相识相知指不定要耗银几多,要是再碰上个骗子,后果不堪设想,拒绝了。好友便四方张罗,托人帮衬,还真给寻到几位女子,老朱先说算了,人已老情难激。老友劝他:“花前月下激情荡漾的日子你是没了,少是夫妻老为伴,你现在是找老伴,相互关照度晚年哦!”老朱被说服,再推辞就冷了好友的心,便赴约。
  
  (一)
  那一日,风和日丽,老朱赶到一家餐厅,要了一个单间,点了一桌美味,怀揣小兔子似地坐等。好友推门而入,引来一位年过五旬的女子。那女人细高挑,秀眉小口鹰钩鼻,素花衣裙,举止大方,谈吐适度,其为离异,身边有一子已工作,她本人算是和老朱同行,不过是报纸广告版编辑。
  见过两次面,方知那女子前年刚为其儿购得一套百二平米楼房,贷款数十万,每月必须还债,条件是要求男方出资补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四季添置更新衣裳自不必说,化妆品不使用国产品,饭菜最好照孔夫子所说“食不厌精”,婚后不同居,如外国夫妇各居其寝室互不干扰。
  老朱咂舌,这是娶妻买单伺候姑奶奶呐。
  
  (二)
  过数日,好友问老朱“进展如何?”老朱实话实说。好友又给约见一位。自然又是餐馆相见。老朱有前车之鉴,在散座静候。
  好友陪一老妇人走来,她左肩背一浅棕色皮包,右手持一遮阳伞,眼罩一淡青色太阳镜,驼色西服衣裤,短发过颈,眼角皱纹密布,当是六十开外。寒暄数语,老朱请好友点菜,好友又将菜谱递与老妇。老妇恐是下馆子的老手,接过菜谱略翻几页,便要了该餐厅几道特色菜和时令青蔬及饮料。
  老妇人是朋友单位的大夫,原配是某机关首脑,因另有所爱离异,她膝下有一子在英国读书,本人也患糖尿病。老朱并不嫌弃,找伴嘛,还是个大夫,将来打针吃药有人指导了。饭局后第二天,女方则到老朱家视察,见其“室旧房小”,又有孙子在家,马上给介绍人回话,我不喜欢小孩,我爱宠物,喜欢和小狗小猫玩耍,我宁愿抱着猫、搂着狗,也不愿意领孩子,再说俩人都患糖尿病,将来谁伺候谁呢?
  好友不愿意向老朱说实情,只说不合适,又给老朱约见一位。
  
  (三)
  老朱有点烦,但又不能不见,宁失江山不失约呀,朋友热心肠不能当驴肝肺。
  这次约在公园内的舞场入口外。好友和一时尚妇人向老朱走来,她身穿拖地长裙,上罩挑花小坎,披肩长发,雪白的纱网手套戴到肘弯,碎珠似的汗凝固在扑粉的脸上。
  好友引见后即撤退。老朱和该女子在公园的林荫小道上漫步。他们相互介绍各自的家庭情况、个人简历。该女45岁,前夫曾开一大歌舞厅和几个餐馆,同合伙人为争一少女翻脸,对方制造一起车祸将其撞死。她原在一机关当秘书,前夫开歌舞厅后她辞掉工作,成天在歌舞厅唱歌跳舞。前夫死后儿子继承父业,卖了歌舞厅,只留下餐馆个人经营,她每天无所事事,除了养猫养狗,就到舞场消遣。“朋友也给介绍过几个对象,不是贼眉鼠眼就是游手好闲,怎么也不顺眼,总想找个有文化能体恤人的人,听你那朋友介绍,感觉你还不错,但又觉得年岁大点儿。”
  他们在公园转了一大圈,相互留下联系电话分手。
  老朱对这次见的女人着实动了心,思前想后好几天,又约会出去几次,女方多次邀他进舞场,他却心慌发怵,餐馆吃饭总点高档佳肴,外出游玩,女子乃摩登女郎,老朱虽也穿戴得体,但也总觉得自卑寒酸,双方慢慢淡化。为此好友痛加指责,怪老朱跟不上时代发展。
  
  (四)
  好友又给介绍一个,那女子是中央机关的财务处长,“文化大革命”时插队去了云南边境,艰苦磨练7年后考入师范学院,毕业后分到某中学当数学老师,已是大龄女,嫁给一公交司机,女方和学生成天在一起可谓朝气蓬勃,男的坐驾驶室,全神贯注一天,回家早已筋疲力尽,有了儿子以后,女方把全部爱给了儿子,夫妻相对无言感情日渐冷漠。离异后,先夫离婚不离家,她需要前夫健壮的体魄和驾驭性生活的能力,司机虽然和一女售票员结婚,但他们之间仍不断苟合。事业上女教师不甘心站一辈子三尺讲台,再学财经,毕业后当了会计,调入中央直属机关,几年勤勤恳恳升至财务处长,也算事业有成,单纯的性生活,已不能满足精神需求,她年近黄昏,需要更多的交流,需要男人的崇拜追求。“我交过不少朋友,年纪相仿的,职位低收入少;职位显赫工资高的,年岁太大知识浅薄;当过官的满嘴政治,搞技术的感情冷漠,说不到一块。”和老朱认识后,每周休息两天他们总是海阔天空地聊,谈人生、说文学、讲儿女、摆能力、饭店酒楼品美酒佳肴,老朱也十二万分地开心。他腰围见宽,每月数千退休金哪够开销,只好动用储蓄,能得女方欢欣他也在所不辞。一段时间后,老朱提出同眠共枕,那女喜笑的眉眼立刻变得阴沉:“我过的日子是每天有人请,顿顿有人陪,你陪我才几天,歇着去吧,还有车在外等着我呢。”提起手包匆匆而去。
  
  (五)
  一日,好友来电话说中午朋友聚会,非要老朱参加不可。
  在一个装饰豪华的包间里,七八位食客都是老朋友老同志,还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女孩。酒酣耳热时,一位老友举杯不无遗憾地说:“当今男人有两大快事,一是买汽车,二是死老婆,这样就可以驾车载新欢嘛。老朱单身以来成了香饽饽,今年更是走桃花运,结识了好几位红颜,人家个个相中他,他老兄眼光高一个没瞧上,也难怪那都是半老徐娘豆腐渣呀,老朱正值创作旺季,当然要妙龄女相伴,才更能激发创作热情。”
  满桌大笑起哄道:“说得对,说得好,快给老朱找相好,阴阳互补精神好。”
  老朱抬眼见那少女给他投过秋波,心里痒痒的,嘴上却说:“胡说八道!”
  那位老朋友双手示意叫大家安静,继续说:“今天我为老朱带来两位秀色,欧阳刚大学毕业就谋到一份称心工作;司徒在南方闯荡,事业有成,现又到北京发展,老兄可挑一称心者为伴,但却不能脚踩两只船啊!”说完,狡黠地笑了。大家把目光投向老朱。
  老朱盯着两女子心想,司徒走南闯北社会阅历丰富,怕自己对付不了;欧阳初涉社会比较单纯,可选其交往。他将想法向好友耳语,好友点头称是。老朱谢过大家,买单结账,和欧阳走出餐厅打车去了公园。
  欧阳虽说是刚大学毕业,但已年届三十,她因家境贫寒高中毕业没能报考大学,便外出打工,数年后家乡巨变,她也有了积蓄,重新高考中榜。她在校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实习深得用人单位赏识。她家居外埠,有了工作没有住处,苦思多日便想在京求偶,找年轻的,大都事业未成;找年岁大的,事业有成,又知体贴关爱,只怕父母反对。又想,爱情不受年龄限制,人家杨振宁比翁帆大50多岁,不是也过得挺好吗?何况欧阳是学中文的人,又是文学青年,写过并且发表过不少作品。老朱和欧阳情趣相投,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老朱交了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像春天的风一样很快传遍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反对声也随之而起:“这女人生理上有毛病吧?要不就是贪图老朱的钱财。”“那女人比他女儿还小,老朱伺候得了,等着戴绿帽子吧。”老朱的儿女也知道了,给了个无声的反对,不再登家门。
  欧阳受不了人前背后的指责谩骂,到老朱这儿来过几次再也不敢登门了,老朱感到了压力,但并不畏惧,他是个从不招事、事到临头从不怕事的主,决定顶风上。老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欧阳,欧阳两眼含泪哽咽着说:“不能因为我,让你家鸡犬不宁,我太年轻天真,咱们有情无缘,只等来世吧!”
  欧阳一走,再无音信,手机也成了空号,老朱这几年第一次动了真感情,找不到情中人,茶饭不香,一下病倒了。
  
  (六)
  朋友们知道老朱病了,纷纷前来探望,好友引来一女子,年约五十,名司马,天天来帮助烧水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老朱散乱的房间,在司马的手下变得干净、整齐。司马平时话不多,干完活买好菜,就拿本书坐在窗前阅读,或者翻翻报纸杂志;老朱精神好时,两人就闲聊天,说得事事合心句句入扣,简直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程度。他们俩每天吃完晚饭,司马将厨房归拢利索,拉好窗帘,对老朱说声“睡个好觉,明天再见”,撞上防盗门,便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夜幕中。
  司马的家距老朱家要乘1小时的公交车,她丈夫英年早逝,膝下一子早就参加了工作,她5年前退休,每天闲散在家。
  老朱在司马的精心照料下,身体很快康复。那天,他们共进晚餐,司马特意做了两道拿手好菜,还买来果酒,司马举杯“祝您健康长寿!我先干为敬。”一扬脖全倒进了嘴里。老朱先是惊愕,继而兴奋,也干了杯中酒,放下酒杯激动地说:“感谢您多日照顾,我将把您的贤惠铭记在心。”司马不胜酒力,一杯下肚两颊绯红:“没什么可谢的,这点家务不算什么,希望您今后别把什么事都放在心里,烦事扔脑后,高高兴兴、舒舒心心地才能健康长寿。您现在身体好了,用不着伺候了,我明天也就不来了。”
  老朱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下,赶快拦住司马:“那哪儿行呀,这家要是没有您又该乱了,我也舍不得离开您呀!”司马也有同感,但嘴上却说:“我也干不了什么,没有什么可供您留恋的。”
  一个要走,一个强留,唠叨了许久,老朱站起身拉住司马的双手,将司马揽在怀里:“别离开我,咱们结婚吧!”司马被老朱的真诚感动,眼含泪水把脸贴在老朱的脸上。
  老朱和司马相爱了,两人形影不离,朋友同志街坊都说非常般配。老朱向司马提出结婚。司马想了两天认真而严肃地说:“结婚可以,但必须让你儿女接受我。”老朱纳闷:“咱俩结婚过日子,和儿女有什么关系?”司马说:“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他们失去亲妈,把尊老孝敬全放在你身上,你也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儿孙,我进这家门,剥夺了你对他们的爱,尽管是部分,他们也不会舒服,我到这个家总要和他们接触来往,他们不接受我,这家我能待吗?”
  果然不出司马所料,老朱的儿子说:“我们对您不是都挺好的吗!你有什么事一个电话我们马上就来了,干吗还要找一个文化层次这么低的,能说到一块去吗?”女儿说:“您是该找个伴相陪,但是,现在我的思想还没有转过弯来,实在不能接受!”儿子把妹妹妹夫叫到家里,要和老朱好好谈谈。老朱不吃这一套,直截了当地说:“谈什么谈,我自己的事不用你们干预,你们能总在我身边吗?说句不该说的话,我虽年过六旬,七情六欲同样有。有些话不能和你们讲,我可以对老伴讲。我老了,每天的冷热温饱你们能照顾到吗?”
  司马的儿子对妈妈再嫁也持反对意见。
  但木已成舟,见两位老人黄昏恋后精神更加焕发,体质更加健壮,儿女们也就慢慢接受了事实,手拉手簇拥着两位老人,走进了婚姻登记处。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现在有各种版本的印刷地图,但汕头市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农民蚁美章愣是琢磨了16年,手绘了一幅潮汕三市大地图,令人大开眼界。  这幅2米见方的《潮汕古今图概》上面详细记录成百上千座山的位置,上千个村落,还有河流、岛屿、塔、教堂等建筑的准确位置。地图周围还密密麻麻写着很多地理与历史人文介绍,甚至某县民俗活动“打火蘸”的介绍都有。地图周围用行楷书于空白处书写了演变史,内容从古越到唐代开化;从明代寇乱祸潮到现
期刊
麻将是一件令人不能自已的博弈游艺,中国人总是爱以“搓八圈”或是“桌上游泳”、“码长城”来称呼它,它好也罢,不好也罢,逢年过节总是离不开它。    麻将的由来     麻将本名应是“抹将”,抹的是水浒传的108个好汉。  相传元末明初有个名叫万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欲让达官贵人也知水浒故事,进而爱民护民,遂发明麻将,将水浒英雄融入这个游戏中。麻将以108张为基数,分别隐喻108条好
期刊
背景:从1月1日起,《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要求馒头必须是圆形,形态完整美观,没有褶皱、斑点,气味有小麦香; 1克面粉体积最低限度小于1.7毫升的馒头不合格;馒头水分最高限量要小于等于45%,否则极易长毛。     为此各方产生观点交锋——  卖馒头的:很“可笑”。一面点铺的老板说,从来没听说过馒头还要统一标准,感觉挺可笑。   老百姓:哪个方便买哪个。国标馒头,可靠;小作坊现蒸馒头
期刊
“雪花飘,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这是小时候过年时最爱唱的顺口溜。但是在那短缺年代,不少孩子,只能是唱唱而已。  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们姐弟4人年龄都很小,母亲只能在家操持家务带孩子,一家6口就靠父亲教书糊口。我是家里的老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七八岁就烧茶煮饭做家务了。  过年了,看着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女孩,扎着小花辫,穿着花棉袄,像灿烂的梅花,在寒风中怒放,真是羡慕极了。  回到家里,多次向妈
期刊
当年去北大荒时,除去衣物与生活用品,我从家里还带去两样心爱的东西:一本50年代出版的《诗选》,一支老式派克金笔。闲闷的时候,我就喜欢看那厚厚的诗选,让其中火一样的诗句点燃我的激情,驱走扰人的忧烦。派克笔则用来写诗,写心得,写小评论,写决心书,写检讨。这支派克称得上是笔中精华,浑身上下呈深咖啡色,中间有一条细细的金色横道,闪闪烁烁。黄灿灿的纯金笔尖上刻着像箭尾一样的纹饰,Parker几个字母也铭在笔
期刊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1959年在厦门前线度过的。因为它弥漫着炮火硝烟的味道。  1958年8月23日,我军为打击美帝的侵略气焰,惩罚蒋军对沿海渔民的骚扰,发起了炮击金门的战斗,于是厦门便成了作战前线。同年年底,我们北京炮兵学校30多名机关干部和教员,下放到驻厦门市郊的炮兵135团所属连队锻炼。当时我是政治教员,和另外两名教员一起被分配到团直属高射机枪连。  连里对过春节非常重视。党支部委员甚至
期刊
俄罗斯“鼠礼”走俏 新年互赠宠物鼠  2008是中国农历鼠年,受中国等亚洲国家风俗的影响,俄罗斯人选择在鼠年送“鼠礼”——宠物鼠。俄罗斯宠物鼠模样非常可爱。它们毛色各异,有白色、灰色、棕色和蓝色,还有黑白相间的。新年前夕,莫斯科的宠物鼠销售量增加了50%;在圣彼得堡,这种小宠物甚至脱销。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丘罗夫也收到了一份“鼠礼”。他对这只小宠物爱不释手,每天用奶酪、胡萝卜和苹果细心喂养,还
期刊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忆最深的要算是过年了。那时候尽管物资非常匮乏,可人们的精神面貌却非常好。每当大雪纷飞隆冬来临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盼望过年了。尤其是小孩,放鞭炮,穿新衣、给长辈拜年得压岁钱,是我们一年中少有的快乐。  那时候,离我家不远的石片子村做鞭炮,每逢春节前后,就到集市上摆摊贩卖。当时鞭炮花样比不得现在,只有白鞭、二踢脚、钻天猴、小筒花等屈指可数的几类。因为兜里的钱少,就得精打细算,挑
期刊
每当看到人们提着大包小包挤上火车踏上春节团聚之路的镜头,我就回忆起当年我们回家探亲的往事。  1962年春节,我抱着3个月的孩子去远在千里之外的部队和丈夫团聚。当时轰轰烈烈的“文革”浪潮正席卷全国,车站上旅客人山人海。我抱着孩子在车站上等了三天三夜,也没有登上一列南去的火车。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我辗转到了兰州车站,结果那里也旅客如潮如海,我右手抱着裹着厚厚棉被的孩子,左手提着一个大提包,被人推来挤去
期刊
北京无保障老年人每月补助200元  2008年1月1日起,北京市60岁以上城乡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每月能领取到200元的福利养老金。《北京市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统筹城乡、标准一致的福利性养老保障办法。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共有60岁以上的城乡老年人236万人,其中有70万老年人因各种原因还没有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障待遇。    陕西省2月份养老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