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得已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9年9月20日,500余名中国军人在52军195师1131团第三营营长史恩华的率领下,于湖南北部新墙河北岸的笔架山阻击南下的日军。
  9月22日黄昏,195师师长覃异之将军电告史恩华:“你们血战三天两夜,很好地完成了军部下达的任务,部队现在伤亡很大,又是三面受敌,不得已时就向大云山方向撤退。”
  史恩华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话:“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
  次日凌晨,日寇发动更猛烈的进攻,史恩华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覃异之急切地询问三营的状况,当问及还剩下多少人时,接电话的传令兵竟然放声大哭起来。覃异之知道,坚守不退,三营势必全军覆没,便让传令兵向史恩华传达师部命令:“火速撤到新墙河南岸,不得有误。”
  可是直到下午3时,仍不见三营有任何撤离动作,覃异之怒斥史恩华为何抗命,电话里,史恩华平静地回答:“師长,敌人把我们包围了,如何撤得出去啊!”
  覃异之明白,史恩华这是决心要战斗到一兵一卒,不觉提高了嗓门:“你立即组织现有兵力突围,我调炮兵压制日军并派部队在新墙河南岸接应你们。”
  史恩华沉默片刻,回答:“国土沦丧,日寇如此猖狂,个人性命何足惜?师长,来生再见吧。”
  放下电话,史恩华再赴一线,官兵深受鼓舞,莫不以一当十,顽强迎敌。傍晚6时许,团长命令肩部受伤的史恩华撤离,他回答:“我一走,阵地就会丢失,再说,还在拼死作战的弟兄们怎么办?”接着,史恩华大声告诉仅剩的40余名部下:“多坚守一分钟,就会给兄弟部队减轻一分压力。既然身为军人,就不要怕战死沙场。”说完,亲自端起机枪扫射,不幸被敌方炮弹击中,英勇牺牲,时年29岁。这次阻击战共击溃日军12次进攻,三营官兵无一人后退,无一人被俘,全部壮烈殉国。
  选自《特别关注》
其他文献
将军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是个令世人敬仰的人。将军是村里走出去的唯一一个大官,也是令乡亲们骄傲、经常对外人称道的人。  将军的身世有些传奇,是村里唯一的一户外姓,听说将军是跟着父母讨饭来到村里的,好心的乡亲们收留了他们一家。将军从小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所以,将军跟村里的人们特别亲。  将军从小就练得一身好功夫,空地翻跟头,连着一口气翻十几个,还写的一手好字,可谓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正是这
期刊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用毒气弹对志愿军进行了不择手段的攻击。在毒气、化学战、细菌战面前,志愿军将办公等活动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  一天,时任39军115师师长的王扶之和记者在指挥部的坑道里修改新闻,美军轰炸机携带重磅炸弹前来进行地毯式轰炸,一颗炸弹刚好落在距离王扶之不远的地方爆炸,一名记者当场牺牲,王扶之和其他几名同志则被埋在了坑道里。  敌机一离开,彭德怀司令员和39军军长吴信泉立即亲自到前线指挥
期刊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一天,有个姓徐的县令来总督府求见。张之洞见到徐县令时,对他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原来,当天有些热,徐县令在总督面前不停地摇着扇子汇报工作。等徐县令讲完,张之洞没好气地问道:“你讲完了吗?”徐县令没听出张之洞的弦外之音,不知就里地回答:“回禀大人,讲完了。”说完,继续摇扇。张之洞见徐县令如此不会听话,语含讥讽地说:“我没听见你讲了些什么,只看见你手里的扇子在不停地摇。”说完,挥手道:
期刊
来春燕在“皇冠”夜总会做卖酒妹。这天夜场,来春燕一回出租屋就发起了高烧。天快亮时,才觉得烧勉强退下去了,可两只耳朵还一直“嗡嗡”作响。  小区楼下,新开了一家“老兵盲人按摩”店。来春燕绵软着身子踏进了按摩店,屋里只有一个小伙子,他的瞳孔是铅灰色的。  “哎!”来春燕想叫瞎子,又觉不妥,改口道,“看不见的!我头疼得厉害,快炸了,能治不?”  小伙子循声侧过脸来,用一只耳朵对准她,“那得进来叫我看看。
期刊
湘军军饷是自筹的,军饷的缺乏一直像一把钢刀一样,架在曾国藩的脖子上。另外,曾国藩发现,不少士兵领了满饷,就去嫖赌,甚至离营。为了解决军饷问题,防止士兵腐化甚至离营,曾国藩想到了一个只发“半饷”的好办法。  根据曾国藩制定的新制度,湘军每次发饷时,只发给士兵应发工资的很小一部分,其余大部分都存入公所。士兵遣散或请假回家的时候,可以申请核算,军营会发少量的现银给士兵做回家的盘缠,其他的银子,则需要凭粮
期刊
咸丰皇帝是清入关11位皇帝中最节俭的,吃饭可以从簡,仪仗可以从旧,甚至龙袍都可以缝补,但菊坛梨园之事不能有丝毫含糊。行头、场面、排场一点儿都不能差,更不能错。  咸丰爱戏是真爱,爱到骨头里,爱在心尖上。从圆明园的同乐园唱到寿安宫、宁寿宫的畅春阁,后来让鬼子们撵到热河,在承德避暑山庄只有听戏才能忘了烦恼。据晚清政论家薛福成的《庸庵笔记》中记载:在热河,咸丰帝无所排解,国破山河碎,除去围猎,唯有观戏。
期刊
“昨天打过豆浆的都到我这边来打,今天不用交钱,昨天打多少今天就免费打多少。”一大早老王豆浆坊门前,头戴白帽、身着白大褂,白白净净的老王头,一边嚷着一边干净利落地给排着长队的人们从大桶里舀豆浆,灌到每位排队人带来的家什里,理也不理在一边瞪着眼白愣着他的胖媳妇。  往日同样也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嘻嘻哈哈的老王媳妇休妹,今天嘴噘得老高,不时地白愣着倔老头子,也不去给他搭手,可她手里也没停闲,自己也守着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封龙县城内有一个专做皮货生意的人叫黄香,他到太行山里的猎户手中购买了皮货,再转手卖给外地的皮货商人或当地人。  这天一大早,黄香又去山里购买皮货,中午时分,走到大山深处,累得浑身大汗淋漓,又饥又渴,见山道旁有棵大树,山道下边不远处有一股山泉淙淙流着,就想坐在大树下歇息会儿,喝口山泉水吃点干粮再走。  黄香把行囊放在树下,拿了水葫芦向山泉处走去。  猛然,他看见山泉旁躺着一只老虎,吓得
期刊
张公镇是盘龙山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传说三国名将张飞路过小镇时曾买酒痛饮,故名张公镇。张公镇的石板街窄窄的,两边东倒西歪站着各式土墙房、石屋、木板屋、青砖房。东头有个小酒馆,离小酒馆不远,有一处小木楼,悬挂着蛇医牛的幌子。蛇医牛无事,常在小酒馆坐坐,喝上几口消遣。那一天,蛇医牛正在小酒馆一粒花生一口酒,忽然几匹快马疾奔而来,在蛇医牛小楼前停下。带队的是侦缉队长陈三。陈三是张公镇的人,日本人来了以后,
期刊
那天,团长拍拍他的肩膀问:“你的枪法不错?”  他腼腆地笑了:“还行吧!”  团长脸有点沉:“我倒有点舍不得你了。”  他说:“团长,我愿意给你当一辈子警卫员!”  团长突然放声大笑:“给我当一辈子警卫员?不可能!”  不一会儿,团参谋长拿着一支枪走进来。  他看见那支枪,眼睛立刻发出光来。  那是一支德国毛瑟98K卡宾枪,最优秀的狙击步枪。他在军区组织的培训班上看见过图片,但没见过真枪。  团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