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院校调整改革的背景下,读者服务工作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之后从馆藏资源、读者、阅读环境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深化读者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 读者服务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12-02
在院校调整改革的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服务导向、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环境等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科技水平、社会意识和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条件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可以概括为“藏、封、守、旧”。
传统的图书馆忽略了人性化建设,在馆内制定各种限制措施,使读者来到某些区域有被监视、限制的感觉,忽略了对读者的尊重;传统的图书馆目前还只是为读者提供借、阅文献资料,这种“等上门,守摊式”的服务,实质上是被动式服务;传统的图书馆中,无论是图书管理员还是读者,都认为图书馆就是一座“藏经阁”,“藏”成为图书馆的本质,“书”成为图书馆的根本。
二、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封闭服务理念,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范围不断扩展,逐渐实现区域化和国际化;服务由传统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实现以馆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教学和科研紧密集合,引进高素质人才,向研究型图书馆转变。
(一)读者服务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图书馆只为读者提供纸质文献资料的借阅,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的信息载体由实体向实体与虚拟并存及数字化转变。这一转变要求馆员除了具备传统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为读者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即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服务就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将用户与专家及其专业知识联系起来的问答式服务。这种服务对于读者而言非常便捷,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较快地搜集信息,但是所得信息繁杂,真正符合读者需要的信息屈指可数,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具有针对性,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信息。
(二)知识服务成为新的服务导向
随着人类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步伐的加快,知识管理热潮紧随其后,图书馆成为知识管理在发展中的重要载体,而且逐渐成为最佳模式之一。图书馆也因知识管理的运作而使自身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职能的根本途径,也是其实现根本宗旨的基本手段。搞好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获取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
(三)服务手段技能化
随着网络图书馆的逐渐兴起,图书馆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业务技能,更要具有维护信息设施,搜集信息资源、追踪读者信息需求等技能。图书馆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整理、分析、加工信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较大利用价值的信息。
(四)服务环境的人性化
一个好的图书馆服务环境包括硬实力环境即物质环境的建设和软环境的建设即人文环境的建设。每一所图书馆的外观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其浓重的学术气息让读者接近图书馆时便肃然起敬,内心激励起探索知识的激情。图书馆的物质环境可以通过外观、硬件设施等来体现,而图书馆的软实力建设就是人的建设了。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能否让读者感到满意,读者进入图书馆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图书馆氛围的营造。总之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
(五)服务对象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进步的脚步越来越快,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对知识的不断摄取。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承载者与传播者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社会知识的不断普及,决定了读者的多元化。读者类型包括老年人、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及学者教师等。读者类型的多元化要求图书馆知识储备的多元化,要求图书馆员素质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做好读者的导读工作。
三、读者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读者服务工作是指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活动,是图书馆绩效评估的集中展示,是图书馆工作成果最直接的反映,是衡量和检验图书馆整体绩效的关键。读者服务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建设合理而又丰富的馆藏资源
一个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其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搞好读者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为高校中的图书馆,应当结合本学校的特点,从教学科研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搜集与学校发展方向有关的重点学科和专业领域的核心出版物,确定图书馆的核心馆藏,并将这些文献存放在环境适合的重要位置。在馆藏建设中,图书馆的采编部门和流通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和协作。采编部门在采购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书日益盛行,应当适当减少图书的复本量,同时加强编目工作,缩短图书上架周期。流通部门应当积累日常工作经验,及时收集反馈读者信息,为采编部门提供第一手的采书信息。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员和学生。教员又分为年龄偏大的老教员和中青年教员。他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对知识内容的摄取和获得的方式就有很大差别。老教员从事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不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大多是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主要方式是纸质文献的阅读,对内容的要求是要专业,要深刻,要系统化。那么图书馆员为他们提供服务时,就无需进行具体的指导工作,只要进行相应的导读,将有价值的材料的位置、梗概提供给读者即可。
中青年教员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但热情有余而经验不足,对专业文献信息的获取要远远高于其他文献资料。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不仅有纸质文献,更多的是依赖现代科技手段。图书馆员为他们提供服务时要做到细致耐心,不仅要导读,而且要细致地将其所要内容整理归纳,提供系统的文献资料。 学生读者就我院而言,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他们刚刚结束繁重的课业负担,对课外读物有着强烈的欲望,因此社科类图书是他们的首选;二是大二、大三学员,这一时期的学员专业课安排的比较多,课余精力也主要放在了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上;三是大四学员,他们即将毕业,专业课已经完成,主要任务是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实际科目的操作,因此历届论文存放资料室成为他们的首选,当然课余他们也会阅读社科类的图书缓解压力。
(三)服务质量的提高——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全国大部分图书馆早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操作转变为现代化的、便捷的、自动化的管理,MILINS软件的普遍应用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一软件的应用不仅方便了读者借还书等传统操作,而且可以定期分析读者类型、读者文献资料的阅读类型,以便图书馆人有针对地引进文献资料,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归根到底体现为读者的服务意识。我们不仅周一至周五提供全天的服务,为适应学员的作息规律,我们周六也提供了全天的基础服务。另外每年一届的读书月丰富了学员的业余生活,每年两次的图书现采活动使得文献资料的引进有的放矢。
(四)做好读者工作的关键——图书馆员良好的综合素质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其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发展,具体表现为:
1.图书馆员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文字功底和外语水平要更胜一筹。这样才能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编译等。
2.图书馆人要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的服务意识,做到爱岗敬业,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图书馆人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图书馆学方面的杂志。掌握最新的发展动向,就我馆而言,每年不定期的选派馆员参加专业的培训班学习。
四、小结
在院校调整改革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图书馆人在树立“为读者服务”的信念时,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深化读者服务,将图书馆事业做好,做得更有成就。
【参考文献】
[1]黄秀红,黄转红.发挥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2]史勇,刘文学.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
[3]吴奕宽.浅论信息反馈与图书馆的科学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05).
[4]王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02).
[5]王景发.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及内涵[J].图书馆学刊,2002(4).
[6]王海泉.以人为本: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理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4.
[关键词]图书馆 读者服务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12-02
在院校调整改革的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服务导向、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环境等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科技水平、社会意识和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条件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可以概括为“藏、封、守、旧”。
传统的图书馆忽略了人性化建设,在馆内制定各种限制措施,使读者来到某些区域有被监视、限制的感觉,忽略了对读者的尊重;传统的图书馆目前还只是为读者提供借、阅文献资料,这种“等上门,守摊式”的服务,实质上是被动式服务;传统的图书馆中,无论是图书管理员还是读者,都认为图书馆就是一座“藏经阁”,“藏”成为图书馆的本质,“书”成为图书馆的根本。
二、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封闭服务理念,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范围不断扩展,逐渐实现区域化和国际化;服务由传统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实现以馆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教学和科研紧密集合,引进高素质人才,向研究型图书馆转变。
(一)读者服务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图书馆只为读者提供纸质文献资料的借阅,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的信息载体由实体向实体与虚拟并存及数字化转变。这一转变要求馆员除了具备传统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为读者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即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服务就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将用户与专家及其专业知识联系起来的问答式服务。这种服务对于读者而言非常便捷,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较快地搜集信息,但是所得信息繁杂,真正符合读者需要的信息屈指可数,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具有针对性,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信息。
(二)知识服务成为新的服务导向
随着人类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步伐的加快,知识管理热潮紧随其后,图书馆成为知识管理在发展中的重要载体,而且逐渐成为最佳模式之一。图书馆也因知识管理的运作而使自身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职能的根本途径,也是其实现根本宗旨的基本手段。搞好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获取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
(三)服务手段技能化
随着网络图书馆的逐渐兴起,图书馆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业务技能,更要具有维护信息设施,搜集信息资源、追踪读者信息需求等技能。图书馆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整理、分析、加工信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较大利用价值的信息。
(四)服务环境的人性化
一个好的图书馆服务环境包括硬实力环境即物质环境的建设和软环境的建设即人文环境的建设。每一所图书馆的外观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其浓重的学术气息让读者接近图书馆时便肃然起敬,内心激励起探索知识的激情。图书馆的物质环境可以通过外观、硬件设施等来体现,而图书馆的软实力建设就是人的建设了。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能否让读者感到满意,读者进入图书馆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图书馆氛围的营造。总之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
(五)服务对象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进步的脚步越来越快,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对知识的不断摄取。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承载者与传播者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社会知识的不断普及,决定了读者的多元化。读者类型包括老年人、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及学者教师等。读者类型的多元化要求图书馆知识储备的多元化,要求图书馆员素质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做好读者的导读工作。
三、读者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读者服务工作是指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活动,是图书馆绩效评估的集中展示,是图书馆工作成果最直接的反映,是衡量和检验图书馆整体绩效的关键。读者服务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建设合理而又丰富的馆藏资源
一个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其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搞好读者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为高校中的图书馆,应当结合本学校的特点,从教学科研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搜集与学校发展方向有关的重点学科和专业领域的核心出版物,确定图书馆的核心馆藏,并将这些文献存放在环境适合的重要位置。在馆藏建设中,图书馆的采编部门和流通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和协作。采编部门在采购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书日益盛行,应当适当减少图书的复本量,同时加强编目工作,缩短图书上架周期。流通部门应当积累日常工作经验,及时收集反馈读者信息,为采编部门提供第一手的采书信息。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员和学生。教员又分为年龄偏大的老教员和中青年教员。他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对知识内容的摄取和获得的方式就有很大差别。老教员从事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不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大多是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主要方式是纸质文献的阅读,对内容的要求是要专业,要深刻,要系统化。那么图书馆员为他们提供服务时,就无需进行具体的指导工作,只要进行相应的导读,将有价值的材料的位置、梗概提供给读者即可。
中青年教员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但热情有余而经验不足,对专业文献信息的获取要远远高于其他文献资料。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不仅有纸质文献,更多的是依赖现代科技手段。图书馆员为他们提供服务时要做到细致耐心,不仅要导读,而且要细致地将其所要内容整理归纳,提供系统的文献资料。 学生读者就我院而言,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他们刚刚结束繁重的课业负担,对课外读物有着强烈的欲望,因此社科类图书是他们的首选;二是大二、大三学员,这一时期的学员专业课安排的比较多,课余精力也主要放在了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上;三是大四学员,他们即将毕业,专业课已经完成,主要任务是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实际科目的操作,因此历届论文存放资料室成为他们的首选,当然课余他们也会阅读社科类的图书缓解压力。
(三)服务质量的提高——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全国大部分图书馆早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操作转变为现代化的、便捷的、自动化的管理,MILINS软件的普遍应用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一软件的应用不仅方便了读者借还书等传统操作,而且可以定期分析读者类型、读者文献资料的阅读类型,以便图书馆人有针对地引进文献资料,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归根到底体现为读者的服务意识。我们不仅周一至周五提供全天的服务,为适应学员的作息规律,我们周六也提供了全天的基础服务。另外每年一届的读书月丰富了学员的业余生活,每年两次的图书现采活动使得文献资料的引进有的放矢。
(四)做好读者工作的关键——图书馆员良好的综合素质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其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发展,具体表现为:
1.图书馆员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文字功底和外语水平要更胜一筹。这样才能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编译等。
2.图书馆人要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的服务意识,做到爱岗敬业,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图书馆人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图书馆学方面的杂志。掌握最新的发展动向,就我馆而言,每年不定期的选派馆员参加专业的培训班学习。
四、小结
在院校调整改革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图书馆人在树立“为读者服务”的信念时,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深化读者服务,将图书馆事业做好,做得更有成就。
【参考文献】
[1]黄秀红,黄转红.发挥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2]史勇,刘文学.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
[3]吴奕宽.浅论信息反馈与图书馆的科学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05).
[4]王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02).
[5]王景发.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及内涵[J].图书馆学刊,2002(4).
[6]王海泉.以人为本: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理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