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百病生于气”观点论治子宫腺肌病

来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guo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百病生于气”理念指导下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治疗.方法 收集整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数据构建原始数据库.对规范后的数据进行功效、归经、使用频次、四气、五味的频数分析.并运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对药物执行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和多层核心网络分析.结果 药物功效频次统计结果显示,频次排名依次为补气药、理气药、活血药等;药物脏腑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物多归于肝经、脾经、心经等;高频用药常见为醋香附、当归、醋延胡索等,四气中温性药物最为常用,五味中甘味药物最为常用.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得出醋香附、当归、醋延胡索等11味药物为治疗AM的核心处方组成.并通过多层核心网络分析构建出治疗AM药物的3层核心网络.结论 中医药治疗AM具有其独特优势,以气血为纲,治疗上理气活血,疏肝气、补脾气、滋肾气,气机调畅则瘀结自消.在“百病生于气”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数据挖掘药分析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意义,为临床研究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容易反复发作,急性期病势急重,慢性炎症期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黄健玲教授认为湿邪、血瘀是贯穿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病机,要分清寒热、注重缓急,辨证论治,治则以祛湿破瘀兼顾扶正.主张分阶段论治,起病初期宜清热解毒佐以通腑泄热,病达中期宜清热利湿、芳香化浊,病至后期宜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酌加清热利湿,需注意顾护正气,祛邪不伤正,预防复发则需注重固本培元、健脾补肾.临证用药谨记固护脾胃,切忌一味地攻伐,灵活使用道地药材,擅于妙用药对组合应用,且有临证验方之自拟盆炎方、输卵
目的 探讨大叶茜草素(SW)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SW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小鼠食用标准饮食,其他各组小鼠均采用高脂(含有59.3%脂肪)饲料喂养6周建立NAFLD模型.从第5周开始,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kg灌胃治疗,SW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SW 20 mg/kg、40 mg/kg、80 mg/kg灌胃,正常组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不良情绪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湖里区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性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1)护理后,对照组收缩压(SBP)(138.75±7.29)mm Hg,舒张压(DBP)(97.54±6.26)mm Hg,观察组SBP(130.59±6.74)mm Hg,DBP(90.62±6.43)mm Hg.2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