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服装设计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推动作用——评《影视服装设计》

来源 :上海纺织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影视服装设计逐渐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故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为此,研究影视服装设计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能够充分体现服饰设计在影视创作中的创新应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服饰文化的内涵,而且可以有效体现影视创作的多元性.由王展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影视服装设计》一书,基于影视人物服装造型基础理论,运用大量的影视剧服装设计案例,系统分析了各种类型影视剧中的人物造型,充分展现了影视服装设计的元素构成、创作流程、表现方法等,为研究影视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针对分布式系统故障检测困难以及容错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系统的故障管理与应用动态重构技术,对不同故障来源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通过故障管理软件以及系统管理软件快速定位并处理故障信息,将重构处理进行记录并在之后快速复现重构解决过程,同时利用动态地址配置技术对重构的应用所需内存大小和地址进行映射管理,利用动态重构技术将故障节点上的应用在备份节点中无缝替换运行,大大提高了分布式系统的容错性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为研究取代聚乙烯醇(PVA)的浆料,采用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为单体与淀粉进行接枝制备接枝淀粉浆料,对其黏度、黏度稳定性、黏附力及其上浆后的细纱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接枝淀粉浆料黏度稳定性好,达98.3%;纯棉、涤棉纱线黏附力较好,纯棉的黏附力达70.48 N,涤棉的黏附力达120.8 N;上浆后的纯棉细纱耐磨性略高于PVA浆料,上浆后涤棉细纱的增磨率不及PVA浆料;在增强率方面,其与PVA浆料有一定差距,还有待提高.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交通视频车辆信息快速分析的需求,利用深度学习检测算法对非结构化的车辆交通视频数据进行粗粒度目标检测,提取车辆信息特征,然后利用基于传统算法模型的量子优化算法对交通视频中车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预测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交通视频结构化分析中车辆品牌信息可实现正确识别,效果良好,初步实现了基于量子优化算法的城市交通视频结构化分析,对今后基于真实量子计算机系统在城市交通物流线路优化、复杂场景信息监管、新材料设计研发、生物育种等领域开展量子优化算法大规模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利用水热法制备NiCo2S4/石墨烯/棉织物复合柔性电极材料.采用SEM和XRD表征其微观结构,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表明,NiCo2S4/石墨烯/棉织物复合柔性电极的比电容可达189.6 F/g(0.25 mA/cm2).复合电极在经过2000次循环充放电及500次折叠后,电容保留率分别为63.6%、83.1%,展现出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柔软性.
选取常见的4种羊毛混纺纱线制成轻薄羊毛混纺面料,然后对其热湿舒适性能进行测试与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混纺试样均使羊毛织物的导热性和透气性增强;羊毛/莱赛尔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表现最佳;羊毛/Coolmax涤纶混纺织物及羊毛/丙纶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表现较好,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仍可用作贴身穿面料.
经编全成形产品无需缝纫加工,造型美观,佩戴舒适,具有功能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分析了目前市场上脖套的生产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经编全成形脖套的成形方法,并根据脖套功能不同将其分为单层脖套与双层脖套;研究了经编全成形脖套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择、版型设计与功能分区设计、贾卡组织设计以及后整理工序;以单层脖套为例设计开发了一款经编全成形脖套.
针对多丝锭生丝抱合电子检验装置同时采集生丝的高清图像以及关键模块的控制问题,设计了多丝锭生丝抱合检验装置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多根生丝高清图像采集、检验参数实时设定、自动上丝、丝条张力控制等模块.高速传输的线阵相机采集亚像素精度生丝图像;上、下位机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摩擦速度、摩擦次数、检验状态等数据的交互;建立上丝自动控制模型,精确读取张力数据,利用位置式PID算法实现检验过程中的实时张力控制.结果 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装置关键模块的精确控制,可满足高精度图像的采集需求.
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纳米纤维膜,与涤棉混纺基布复合并进行拒水整理,制备出具有一定抗水溶性和抗菌性的复合织物,并分析复合织物的微观形貌及相关物理机械性能.研究表明:PVA质量分数为12%、CS质量分数为0.5%的纺丝液在纺丝电压为25 kV、接收距离为25 cm时纤维具有较好的可纺性,使用涂抹蜂蜜法复合的纳米纤维膜复合织物具有良好的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膜外貌形态发现,GA交联时间8h时效果最好.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织物相比原基布平均断裂强力提高14%,平均断
运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分析纺织品抗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纺织品抗菌技术的研究提供专利信息支撑.以IncoPat数据库中纺织品抗菌技术的专利文献为数据源,采用专利地图分析方法,从时间、地域、专利权人和技术等维度对该领域进行态势分析.研究发现:纺织品抗菌技术专利申请和公开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是纺织品抗菌技术专利分布最多的国家,专利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国外纺织品抗菌技术申请人主要是企业,而我国主要是以纺织专业为特色的高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申请,且价值度高的专利比例较国外低;专利分析表明,抗菌整理剂、抗微生物剂
相较于传统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纤维直径较细,比表面积高,在空气过滤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与普通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相比,新型功能性纳米纤维的开发能够满足特定领域对空气过滤材料的要求.功能性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在保证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对空气中细微颗粒高效吸附性能的基础上,附加了其他特定功能.在总结功能性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具有耐高温、抗菌、自清洁、生物可降解功能的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策略及应用,以期为新型功能性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开发及制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