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诗

来源 :文学自由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au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诗:说我在写作的路上走了六十多年,说我写出过成百上千的诗,这种资历数字和作品数字,有什么意义呢?诗是艺术品,艺术品的评价,根本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如果作品没有情思深度和艺术高度,那是什么诗呢? On Poetry: I said that I have been on the road for more than sixty years and said that I have written hundreds of poems.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qualifications and figures? Poetry is a work of art and works of art Evaluation is not a matter of quantity but of quality. If the works do not have emotional depth and artistic height, what is that poem?
其他文献
格绒追美:《隐蔽的脸》“看着从庞措神山上飞下来的雄鹰在头顶盘旋时,我多么想把内心的感受写下来啊,可是,我们掌握的汉字远不足以表现内心模糊的冲动。”这是一个叫夏超晋美
我写文章引用资料,如果条件许可,总是想办法查到最初发表的文本,然后将它与最后收入作者全集的文本对照。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看出作者是否对自己的作品做过修改;还有
程绍国从不讳言好酒。读这个酒人的散文,字里行间除了流荡着瓯江楠溪两岸的水色山光,乌岩石门的烟岚雨雾,闯世界揽来各地叫人揪心的风景光影,还氤氲着黄的、白的、红的土洋各
“陈九是海外颇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和诗人,其作品常见于海内外华文媒体。著有诗集《偶然》,散文集《车窗里的哈迪逊河》等。曾任美国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为美国《侨报》
惊讶,往往来源于过分的熟悉。所以,当有一天突然看到武歆专注于“红色爱情题材”的写作时,我非常惊讶,早年那位曾经热衷于抒写都市爱情以及工业题材的武歆,什么原因,突然转向
《张星名人访谈录》是一部两大册共72万字以专访为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第一册为“女人篇”《爱是女人一生的梦》,第二册为“男人篇”《心灵的独家披露》。张星的名人访谈,与
代表"一个时代"的作家汪介之先生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至今无缘结识汪先生,我知道他,是因读了他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伏尔加河的
张鸣自嘲"写点不伦不类的文字",阅读《姑妄集》中这样的文字,被字里行间的幽默打动,就觉得"不伦不类"的文字,其实是不同凡响的文字。对幽默,向来很敏感。对西方首脑人物的评价,幽
当代文坛多是尊刘大杰为文学史家或翻译家,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说家了。1927年他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科文学部边读书边写作,在校三年,写了一批小
今年第四期的《文学自由谈》晚到了几天,拿到刊物之前,便有人通风报信,说有如此这般一篇文章与你有点关系,已经在中国作家网上贴出。就去看。刚看完,报信人来了短信: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