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溪河流域土壤氮素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67个随机格网样点和分层抽样样点的耕层土壤氮素含量,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等方法研究了环溪河流域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溪河流域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g/kg和53.31mg/kg。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其低值中心区(〈0.5g/kg)位于团结村不规则三角形区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增加;高值中心区(〉0.8g/kg)主要位于走马村椭圆状区域。区内土壤碱解氮其高值区(〉75mg/kg)主要分布在深弯村以西,低值区(〈33mg/kg)
其他文献
根据土相学定义,提出了包括研究内容、方法和分类命名等的土相学研究具体方案。并以贡嘎山东坡亚高山为例,对该地从海拔1 820 m~3 650 m的垂直地带土壤的土相,进行了实例研究。分析了典型土壤的土貌、土型和土壤微形态等土相要素和土相的特征;提出了各要素和土相的具体分类系统和命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土相可系统、完整地表述宏观、中观和微观各层次的土壤形态特征。既继承了土壤学研究的传统理论,又充分吸收
西藏东南部山高谷深,冰川发育,冰碛等松散堆积物厚度大,经常发生大型或特大型泥石流堵断主河,形成堵塞坝.针对西藏东南部4条典型泥石流沟所发生的7次大型或特大型泥石流中,有
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土壤侵蚀沉积地段(斜坡和沟谷不同部位)的土壤结构特征,以了解侵蚀沉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坡
提出了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服务功能缺失的概念,明确了众多生态学术语之间的关系.并以长江上游为例,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差异,即分析同一区域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差
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时期人为活动强烈,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与农牧交替频繁.应用系统论分析该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用反馈控制原理分析该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
邦达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西藏昌都地区,是横断山区北部他念他翁山高山深谷中一块地势宽缓、水草丰美的高寒草原。其东面为澜沧江,西侧是怒江,平均海拔约4000m;怒江支流玉曲上游
调查了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异,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2年与1999年相比,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
麦地村位于四川省米易县,其聚落生态系统由庭院生态亚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亚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森林生态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荒地生态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等构
采用尼龙网袋法和砂滤管法研究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前期腐解快,后期较慢。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速率明显快于覆盖还田稻草,整个试验期
利用1990年TM数据和2000年ETM数据,以农牧交错带的阴山山地中段为研究区,分析1990~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重点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