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denström高丙球蛋白性紫癜与自身抗体Ro/SSA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aldenström高丙球蛋白性紫癜(HGP)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病,以双下肢反复发生紫癜、血清多克隆性丙种球蛋白增高、血沉快、类风湿因子(RF)阳性为特征。可并发干燥综合征(SS)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者在13年间发现的有自身抗体Ro/SSA或La/SSB的175例患者中7例同时有HGP。此外有2例HGP患者无自身抗体Ro/SSA。

其他文献
氨苯砜(DDS)的用途广泛,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其羟基胺类代谢产物能迅速与红细胞结合,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氧化性溶血。甲氰咪胍(CIM)是一人类氧化代谢途径抑制剂,能抑制一组包括与DDS氧化代谢相关的肝脏同功酶ⅢA4在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该研究旨在检验长期使用DDS者中联用CIM对DDS的疗效和中毒比率的影响。
环孢素A(CyA)在预防/治疗移植排斥反应中有效,这主要归因于它能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CyA在数种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中也有效,表明它也具有抗炎作用。
期刊
异位性皮炎(AD)中的免疫调节,过去认为是T辅助细胞-2(Th-2)为主要控制的免疫应答;通过长期体外培养来源于AD患者的特异性T细胞克隆,可表现出典型的分泌白介素-4(IL-4)和IL-5的Th-2细胞因子模式。作者通过AD患者的全血培养却发现IL-10显著增高。
自身基因缺陷造成淋巴细胞凋亡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关系极为密切。该文对调控淋巴细胞凋亡相关的自身基因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本文从整体外在表现到组织结构的改变,直至衰老基因的表达,对皮肤衰老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论述,指出了皮肤衰老是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以外源性因素为主,且通过有效药物使用等措施可达到延缓皮肤衰老的目的。
期刊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对传染病包括性病的定义重新作了修订,这些疾病包括软下疳、衣原体感染、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疣、腹股沟肉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粘液脓性宫颈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及盆腔炎性疾病。值得提出的是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将衣原体感染、粘液脓性宫颈炎及盆腔炎疾病作为一种性病或与性病有关的病征单独列出,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中不包括衣原体所致的尿道炎在内。
已发现,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共孵育可致淋巴细胞增殖,并于7~11天达高峰。但不清楚这是对以前接触新生隐球菌的记忆反应,还是因以前接触与之有交叉决定簇的其它微生物所致。
角化棘皮瘤(KA)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外科手术切除,它具有一次性治愈的优点,并能提供完整的标本做组织活检,但缺点是美容效果不佳可能需要整形,尤其是对面部的KA。作者用甲氨喋呤(MTX)损害部位内注射治疗鼻部KA 2例,效果显著。例1,男,66岁,短期内鼻左侧出现肿物,迅速增大直径为1.5cm,边缘坚实卷曲,炎性基质中央充填角栓,临床诊断为典型的KA。
期刊
该文对脓疱型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尤其对这二型银屑病的处理及治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其中包括维甲酸、MTX、环孢素、钙泊三醇、皮质类固醇等在治疗中的作用,并对光疗及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也进行了介绍。
期刊
氮芥局部治疗MF的副作用包括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荨麻疹、多形性红斑样皮炎等。作者在10例局部应用氮芥治疗10~76个月的MF患者中观察到表皮与真皮存在着非典型性改变。 皮肤组织标本取自10例氮芥局部治疗的MF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