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在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并分析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手术方法治疗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诊治7例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1.4~10.8岁,中位年龄2.5岁;体质量8~17 kg,平均(11.4±3.4) kg。均采用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

结果

6例同期行侧支单一化,体外循环97~174 min,平均(132.7±32.5) min;主动脉阻断57~99 min,平均(71.9±15.1) min。术后1例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1例乳糜胸行胸导管结扎,1例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17.8~356.9 h。无术后死亡,住ICU 2.8~21.5天,总住院13~74天。随访期间患儿无死亡,无严重缺氧。

结论

锥形心包管道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效果良好,术前全面评估固有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及主肺侧支动脉,有助于术中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低视力患者的视觉康复需求以及拒绝视觉康复的原因,为推广低视力视觉康复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低视力患者361例,年龄(44.2±23.0)岁,男193例,女168例,主要来自院内转诊(68.5%)。对视力损伤的病因、患者对视觉康复的需求、视觉康复的有效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岁以下低视力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先天性白
目的研究北京市海淀区2~ 3岁儿童远视力、屈光参考范围及异常转诊标准。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整群抽样,对随机抽取到的24所海淀区幼儿园托班和小班的3 804名2~ 3岁儿童进行远视力和屈光度检查。远视力检查使用图形视力表,屈光度检查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远视力、球镜度和柱镜度的分布特征。分别将球镜度以每1.00 D、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眼科疾病,其发病与视觉系统发育关键期内的异常视觉经验密切相关。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对已超过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大龄儿童和成年弱视患者几乎没有效果。知觉学习指经过感知觉训练引起的知觉任务成绩的特异性提高,其生理学基础是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视知觉学习可以显著提高正常人以及诸多高等动物的视知觉功能,并且可以显著改善弱视等视觉系统功能受损患者的视觉功能。动物电生理学研究表明视知觉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离断联合EPTFE额肌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儿童下颌瞬目综合征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3-2014年行提上睑肌腱膜节段去除联合EPTFE额肌瓣腱膜悬吊术治疗单眼中、重度下颌瞬目综合征患儿4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下颌瞬目中度27例(55%),重度22例(45%);上睑下垂中度19例(39%),重度30例(61%)。年龄18个月~13岁。术后随访10~12个月。计量资料之间
目的对2014年海军入伍新兵行近视手术情况进行调查,为部队新兵入伍的眼部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青岛北海舰队新兵训练基地2014年海军新入伍所有男性新兵1 990例,在眼科入伍体检复检时,填写调查问卷,包括年龄、籍贯、学历、术前近视度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医院以及术后不适感。根据术前屈光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并根据手术后时间不同分为≤6个月组和>6个月组,分别对两组术
屈光参差是一类特殊的屈光不正,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屈光参差会对双眼视功能产生危害,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受遗传、环境和疾病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不同学者关于屈光参差与主导眼关系的研究结论不同,但普遍认为右眼是主导眼。
目的初步探讨左旋多巴对弱视患者色觉的影响,揭示其可能存在的色觉恢复机制。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常规配镜后符合单眼弱视的初诊患者55例(110眼),年龄5~12周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54眼)和左旋多巴组28例(56眼),对照组予配镜+遮盖健眼治疗,左旋多巴组予配镜+遮盖健眼+口服左旋多巴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查2组患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