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模式与提高军队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军队院校研究生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类研究生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使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进程,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Seminar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谭月辉(1965-),男,河北石家庄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李召瑞(1977-),男,河北枣强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军械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xlx12w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18-02
  研究生教育是军队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突出表现在:重知识传授,以讲授为主,讨论、实践、调查研究等方法处于辅助地位;多认同性,少创造性;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1]研究生教育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法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中央军委颁布的《关于推进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按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探索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员教学的主导性和学员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Seminar是产生于德国的一种问题研讨式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超越了单向信息传播,使学生能够在“具有民主性的教学中体验观察家主动学习的乐趣”,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加强该教学模式研究并引入军队院校研究生教学对加快军队院校人才培训任务转型、高质量培养军队建设所需信息化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Seminar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特点
  1.Seminar 教学步骤
  “Seminar”即讨论班或学术研讨会,是起源于18世纪德国的一种问题研讨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单向信息传播,力图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掌握某一门类的系统知识构架。Seminar为学生提供有深度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4],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Seminar 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可概括如下:[2,4]
  (1)讨论主题的确定。首先由教师结合课程、专业特点、学生学习兴趣选定讨论课的主题,同时指定主讲人。为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主研究及后期的课堂学习讨论,通常教师不应对主题作深入探讨和评述。
  (2)主讲人课堂报告。主讲人对所选主题进行一至两周的自主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撰写主题论文,准备多媒体等课堂交流资料,并在课堂进行主题报告。
  (3)讨论与交流。在主讲人报告过程中或报告结束后,围绕报告主题,其他学生可以自由发问和质疑,主讲人作出解释、补充,通过讨论与交流加深对主题的认识,甚至可以提出新的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总结与评点。主持人对此次Seminar 进行总结点评,点评涉及Seminar的各个环节,如主讲人的课堂报告、课堂讨论情况等。
  2.Seminar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单向、垂直的信息传播。Seminar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能有效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导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最终实现从简单的知识再现到知识创造的飞跃。该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可概括如下:[3-5]
  (1)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Seminar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交流过程。学生以自由提问、讨论和评价,乃至提出看法和主张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是以非权势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教学过程适时加以引导。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所造成的“教”与“学”的断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拓展课程内容深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Seminar模式教学过程的外在表现主要是讨论、实践和探究,通过讨论完成教学、知识再现,通过实践可提高解决理论一般性与现实多样性、复杂性的能力,通过探究达到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知。因此,“Seminar”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一般方法的同时,有区别地运用于个体的具体事物,强化其将所学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教与学的深度互动,促使师生的学术思想创新。Seminar模式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之间相互辩论和讨论的互动及师生与文本作者的互动,[4]有效克服了个人学习研究的片面性,相互交流的脑力激荡使学生内在认知结构充分激活,挖掘了学生的学理潜能,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精神,最终使师生在深度互动和共同切磋中激发创新的理念和思想,产生有学术价值的个人见解。
  二、计算机类研究生教学与Seminar教学模式
  军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已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及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人才的要求决定了在计算机类研究生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计算机学科的特点
  计算机学科以算法为基本工具,与数学有着非常深刻的联系。与此同时,计算机学科还具有明确的应用对象和工程方法,如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需要应用甚至设计相应算法,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客户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设计软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软件工程方法和标准。[2]因此,计算机学科兼具理科和工科特征,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掌握抽象的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表现为掌握各类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分析开发软件系统、设计硬件系统,具备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等。   2.计算机机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有较强的自学习能力
  计算机工业的发展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专业知识、技术更新周期短。计算机专业学生单纯追求专业知识学习,新开发工具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能较快地掌握最新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并将新技术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同时学生还应保有不断探索新技术、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望,能够逐步开展创新性的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工作。
  3.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部队信息化建设中,大多数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规模,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团队难以完成项目的开发研究,因此在计算机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团队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计算机学科特点,不能满足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目标,显得尤为必要。
  三、Seminar 教学模式实施中的教学建议
  Seminar 作为一种研究性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研究能力。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要达相应的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恰当选择主题内容
  应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课程特点进行Seminar主题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设计,对于研究生教学,主题内容选择应满足研究性教学的要求,内容不能过于浅显,否则不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情,也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人工智能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搜索策略”一节就采用了Seminar教学模式。因为该节内容既涉及搜索的基本理论,如状态空间概念、问题表示方法、启发函数定义等,又涉及工程实践,而硕士研究生都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具备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条件,采用该教学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Seminar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相互平等。但教师是教学进程的组织者,有着对教学过程的指导、调控责任。这就要求老师除具备本学科良好的知识结构外,还应有一定的现场驾驭能力。如在课堂讨论环节的教学中,要调动每位学生参与教学进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要时刻关注课堂讨论的进程,保证问题讨论方向的正确,引导学生主动纠正对知识理解的偏差,正确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正确评价,鼓励、引导所有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教师还应做好讨论的总结环节,通过对讨论内容的梳理、总结,使学生完整掌握知识的体系结构。
  3.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
  为保证课堂交流的效果,教室应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由于有大量的工程实践环节,还应配置相关软件开发环境,如“人工智能原理”课程教学中还应有人工智能语言Prolog、通用开发语言VC++、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等,以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演示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甚至完成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编写的现场教学,使课堂教学过程更为直观,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讨论、学习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4.积极建设网络信息资源
  学生选定主题,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必然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为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在发挥传统图书馆作用的同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提高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如建立虚拟图书馆、购买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权以及为提高网上信息资源搜索的针对性建立专业指引库等。
  四、结束语
  研究生自身特征及其培养目标决定了研究生教学重心不应是定论知识的课堂传授,而应是提出具有探索性、研究性的课题,充分发挥的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知识发现、问题探究中完成研究式学习,实现知识获取与能力提高。本文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军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研究生教学,有效改变了传统研究生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促进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翟亚军.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6).
  [2]张晖.“Seminar”在计算机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09,(13):55.
  [3]李军.利用Seminar 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研究,2010,(10).
  [4]陈兵,黄美.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范式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09,(8).
  [5]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7).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为适应中国加入WTO而对外开放教育市场出现的新事物。它不仅吸收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而且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使高校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理念。以淮阴工学院合作办学为案例进行分析,期望对淮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制订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淮阴工学院;合作办学;对策  作者简介:王树乔(1982-)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种理论教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使这一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培养要求相结合,是提高其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问题。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调研—互动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使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挥,同时有利于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在一种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推进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其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迫在眉睫。指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生态文明素质选修课和各门相关专业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支渠道;校园生态文化活动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生态环保实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作者简介:周晓阳(1953-),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政治与
期刊
摘要:全面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切实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可充分挖掘大学精神的育人功能。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大学精神的内涵以及大学精神的价值内涵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认为大学精神在强化学生对学校归属感和认同感、端正求学动机、改善治学态度、规范学习品行方面对学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精神;高校;学风建设  作者简介:曹仁秋(1966-),男,福建南平人,福州大学应用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形式,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形式应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创业素质构成中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要求,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课程教学与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有效协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素质  作者简介:何凌云(1982-),女,甘肃陇西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传
期刊
摘要:“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改进课程教和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顾丹珍(1971-),女,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海涛(1978-),女,甘肃兰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期刊
提要:高校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研究,这是由这门课程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是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年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张多来(1950-),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征难(1964-),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在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提出了高校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使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教学质量;途径;思考  作者简介:戴世英(1964-),女,山东莱阳人,沈阳工程学院教务处,统计师。(辽宁 沈阳 11013
期刊
摘要:人要懂得感恩,方能有一颗平静而知足的心;人要懂得定位,方能有一颗积极而进取的心。基层供电企业在管理中培养员工的感恩意识既是培养员工危机感、打破传统“铁饭碗”不良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国有企业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团队精神、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一种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通过管理者率先垂范、环境影响、工作实践、正面教育和事迹感染五个层面来实施感恩教育效果良好。  关键词:感恩;理性平和;积
期刊
摘要: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内外人才培育的一项共同任务。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互动的方法,对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运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精心设计项目、提高教师素质、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  作者简介:陈立中(1975-),女,湖南益阳人,长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