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工艺研究

来源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一步法制成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成形工艺,生产规格为138 dtex/60f的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低熔点锦纶6和锦纶6的纺丝温度分别为(195±2)℃和(261±2)℃;冷却侧吹风速度分别为0.60 m/s和0.48 m/s,侧吹风温度分别为(15±1)℃和(19±1)℃,侧吹风相对湿度为(85±5)%;低熔点锦纶6束丝第一拉伸热辊速度为1200 m/min和第二拉伸热辊速度为3500m/min,锦纶6束丝第一拉伸热辊速度为3200 m/min,第二拉伸热辊速度为3950m/min,双组分复合混纤超喂率应控制在--1.1%~1.8%范围内,从而使制成的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具有较好的差异功能性结构、复合混纤效果及其回弹保形性等高品质特性.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品质钢的需求增大,侵蚀的耐火材料作为钢中外来夹杂物的主要来源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阐述了耐火材料与钢液的反应机制、不同耐火材料与钢液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钢液质量造成的影响.耐火材料会向钢中溶解并与钢中成分发生反应,之后形成界面层,当界面层是高熔点物质时,会阻碍耐火材料的溶解扩散,当界面层是低熔点物质时,会发生乳化作用,形成的新界面再与钢液发生反应.钢包耐火材料与钢液的相互作用会形成夹杂物对钢液造成污染.此外,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会改变耐火材料的侵蚀行为.不同钢种的冶炼要选择合适的耐火材
筒子纱染色在国内经过高速发展后,各项生产加工技术均取得了突破,产品种类扩大,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但随着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持续开发和使用,各种染色新问题也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了筒子纱染色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近年来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讨论了筒子纱染色加工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一些技术创新点.
为了解现有医用防护服装结构设计特征,医用防护服装结构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介绍了医用防护服装的分类和使用情况,选取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医用防护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市场上的医用防护服结构差异明显,且存在结构不合理、舒适性差等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医用防护服标准,指出医用防护服应从标准完善、结构改良、装备配合等方面进行优化,为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用防护服装的舒适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