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 用心交流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成功地达到教育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特别注意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与理解学生,使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信赖并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正确理解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承认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就是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和所想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从而产生信任,学生如果被教师尊重,就愿意向教师倾吐内心的想法。这样可以令学生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辅导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具体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他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推心置腹的朋友,又要在学业方面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地耐心指导,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才能激发起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入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变得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二、用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谈话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与人格的碰撞,教师要改变一贯的神圣不可侵犯、居高临下的姿态和维护所谓“师道尊严”的观念,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爱的情感、平等的视角、交友的心态去和学生沟通,尊重他们的人身权利与人格尊严,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在谈话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创设轻松的谈话氛围。一般来说,学生与教师谈话时会持有紧张情绪,而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态度和情绪。所以,谈话时教师首先要创设轻松的氛围,平等对待学生,消除师生间的“等级观念”,拉近心理距离,减少学生的思想压力,使他们可以放宽心来交谈。比如,教师可以拿一张凳子,请学生就坐,同时给他倒上一杯水,让他感到受尊重;其次,谈话要从能让学生放松的话题开始,比如,“家里最近怎么样?”“平时最喜欢什么运动?”等。之后再慢慢引入话题。
  2.容许表达不同观点。交谈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融洽,方能获得良好的互动效果,无论学生在谈话中反映出来的观点和感受是怎样的,教师都要尊重和体谅。不能因为学生的观点错误就加以训斥,更不能挖苦、讽刺和羞辱学生,而是要有真诚的态度和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真正弄清楚问题所在。所以在交谈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要有足够的耐心,用鼓励的目光注视学生,和蔼而亲切地聆听,表示出理解,并频频点头表示“我知道”“请继续”等意思。一旦学生的观点正确,就要及时肯定,如果观点有误,要容许学生充分表达,然后用委婉的语言去点拨和暗示。
  三、讲究惩罚的艺术
  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的敏感事情。从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惩罚是不可或缺的。但从现代人权观和法律精神的角度来看,惩罚不得侮辱人格和尊严。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总会有学生不守规定与制度。然而今天,在社会各界对学校和教师有很高期待的情况下,一旦学校和教师对违纪违规的学生处理失当,就会引起学生、家长以及网络舆论的高度关注甚至不满,这给学校日常管理的有效性带来了新挑战。教育中的惩罚绝不等于单纯、粗暴的体罚,不能是伤害,更不能是虐待,而是要通过合适的惩罚,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有足够的认识,并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在实施惩罚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和方法,不能对学生进行冷嘲热讽,更不能伤害学生的人格与自尊。
  惩罚处理得当,既能达到惩罚的初衷——教育学生,又不对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构成侵犯,让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教师往往很难把握惩罚的方法与度。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如何正确地进行惩罚,确实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难题,其他国家的学校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信赖、尊重他们,理解、宽容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能从以往因教育学生而腻烦、厌恶的情绪中走出来,在教育过程中找到一片温馨,一个阳光的世界。
其他文献
曹妃甸港口的开发建设,给河北省柏各庄农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唐海镇作为城关,与原柏各庄农场二分场合并之后,依然保留着农场和建制镇的双重体制。近年来,唐海镇立足资源优势和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更进一步提出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
摘 要:想象是在观察、采集到的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头脑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与写作密不可分,想象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训练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想象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敢于想象;积极诱导,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师生批改,交流点评,激发信心。  关键词:中学生;想象;作文教学  想象是在观察、采
一、农村职业学校教学现状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  有些农村职业学校,从学校行政管理者、教师到学生本人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表现在培养目标、学生观等方面。此外,教师本身的教育观念与创新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甚至有些是相背离的。  2.教育途径单一  从教育途径方面来说,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不重视,很多实践活动是流于形式,没有有意识地开辟更多的教育途径来充分挖
中学音乐课教学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困”。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它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上,它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教材的内容等有密切关系。要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教师主观方面应多努力,多尝试,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以实现有效教学。   一、贴近生活,灵活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体现音乐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笔者认
摘 要:心理教育课采用活动化的教学,是开放性的课堂,通过链接生活、创设情境、亲历活动、分享成果等教育手段,使心育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成为一个交流、理解、创造、生成的动态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开放;心育课堂  新课程改革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交流、理解、创造、生成的过程,使学生的发展处在动态开放过程中。近年来,笔者就如何建立
摘 要: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从阅读教学应习惯性地随文练笔、发挥想象补白练笔、造句归纳式练笔三个方面谈谈怎样在阅读教学基础上延伸实践。  关键词:读写结合;随文练笔;拓展练笔;造句归纳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听了几个教师的阅读教学巡回示范课。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主动,学得活跃。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从课堂学生的反馈以及课后的访查发现,学生不同程度地学到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