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成长路,一生师生情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zhan197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岁,十二岁,这两个亲切的数字,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着不一样的亲切感。六年前,一群孩子承载着欢乐,来到了这里,六年后,这群孩子满载收获,又将离开这里。这不同寻常的六年,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难以忘怀的时刻……如今,他们将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回顾六年的点点滴滴,一张张天真无邪的面孔浮现眼前,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梦想种子在我心中深深扎根——那就是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让他们在我的引领下拥有美好的梦想,拥有自己精彩的人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岗位上,我每天都在为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而积极主动地行动着、坚持着。
  特殊的孩子,特别的关注
  2011年9月我又接任了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工作及语文教学任务,在与学生的一次次相识、相知中,慢慢地,一个个学生走进了我的心田:或聪明伶俐、一表人才;或端庄大方、温文尔雅;或活泼好动、伶俐可爱;或热情大方、乐于助人……
  慢慢地,一个特殊的孩子进入了我的视线——一身破烂的棉衣棉裤,一双倒了后跟的布鞋,一顶驼色的旧八角牛毡帽,总是眯着眼睛,静静地蜷缩在座位上,手里总是捣鼓着乱铅笔、破本子之类的东西。为此,我和同学们尽力给予他各方面的帮助和关怀,几次家访我对他多少有所了解,又一个问题家庭下的可怜孩子,在现代气息十足的今天,班中的他显得是那样格格不入,但我们已习惯了这个特殊的孩子,没有一丝鄙视的目光,反而会伸出友谊之手,时时处处帮助他、关心他。
  每节课中,我都会有意的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让他逐步自信起来,可是一年了,他在习惯和学习方面还是没有多大的进步,为此我很苦恼但仍在坚持。
  我自己能行
  2012年10月15日
  今年,他长了一岁,跟其他的同学一样进入二年级,一个假期,孩子没有任何变化,脸上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学、上学时的兴奋,反而更加木讷、呆板。一次早晨放学时,我叮嘱学生下午一定要带跳绳,说完我的目光落在了妥杰身上,“谁能給小杰送一条跳绳呢?”同学们争先恐后的都想给他送,这时,他半站起身来,眯着小眼,吃力地说:“老师,我姑姑昨天给我钱了,我下午自己买。”这可是他第一次拒绝要别人给的东西,这可是他自己能够“自食其力”争取来的掌声,感动之余,我随机引导:“你真的懂事了,变得自强了,如果这样下去,你会成为一个和你名字一样——一个杰出的孩子。”此时,他那小脸涨得通红,腰板挺得更直,自信满满。之后一段时间,他都很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和班内的每一个孩子在看到希望之后,更加努力的坚持着,让他真正独立、自强!
  他的天空会晴朗
  2013年9月23日
  今天早晨语文的学习任务是完成《学习之友》第一单元测试题B,小杰同学待到下课,他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我只好让他留下来,快八点了,还没人来找,我只好把他送回家。在父亲面前,小杰此时像个知道犯了错的孩子,他那种发自内心的接受着父亲的批评的样子到让我看到了希望——他的家长没放弃他,他也很在乎这个爸爸、这个家。
  夜深了,我带着深深的谢意和新的希望回家去了,明天、后天,他的、他们的天空一定会放晴。
  捐款
  2013年4月25日,在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时,小杰同学竟然也从衣兜中拿出皱皱巴巴的两元钱加入了我班的捐款行列,他的举动又一次令我和同学们震撼,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起,这一次他显得是那么自然、那么从容。他在这个温暖的班级中一步步成长、成人。
  “行动就会有收获,坚持才会有奇迹。”愿我们在行动的坚持中,创造奇迹、享受教育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幸福。
  他是背诵高手
  2014年9月15日
  今天下午我让学生背一首歌谣,一会儿工夫,我班妥杰便举起了小手,当他背完的那一刹那,同学们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你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背诵高手,今后要多背一些東西,充实你的生活。”
  他满足的笑了,此后,班内无论背什么,这个背诵高手总是会露一手。其他学生也是竞相显露。
  爱还来得及
  2017年4月1日
  这几天的小杰有些心猿意马,果不其然,出了点小状况。下午放学,我们都会统计人数,不差人的,他跟着路队出了校门的,十点多了,我打电话,他还没有回家,这可怎么办?
  家人实在找不到,才报了警,并在朋友圈发了寻人启事。总算找到了,我们松了一口气。孩子的父亲在我们的一再劝导中,决定在家陪伴孩子一段时间。
  这之后,孩子不再总是低头,不再孤独,运动会上,他也想参加比赛,可在班级试赛中便被淘汰了,他说自己还会在其他活动中尽力的。一次在上《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让学生写写自己读后感,他竟然写到“人生路短,价值观长”的名言,当时同学们震撼了,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我眼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我常常会发现他们的进步之处,然后引导、鼓励。
  成长路 师生情
  语文可真神奇,拉近了我与每一个孩子的距离。涌现出了很多人才,如“字典大王”、“背诵高手”、“演说能手”、“名嘴”、“最佳足球运动员”、“韩红的翻版”等等。六年和孩子们最直接的接触,触动心灵的交流,眼神间的那一瞪、一睁、一瞥只有他们懂,我懂,我们彼此见证了成长中的点滴,有了难舍和依恋的情感。
  享受和同学们一起跑操时,气喘吁吁、身体发热的感觉;享受和同学们课间操时风儿吹拂、阳光照射的瞬间;享受课堂中一起诗情画意、农家田社,名家豪言壮语的陶冶;享受课下学生的天真追问以及解决问题时学生那真挚的态度……
  感谢六年你们的陪伴,感谢六年你们带给为师最真、最纯的快乐、感动、收获和成长!六年成长路,一生师生情,不奢望你们的挂念,只愿你们学习更上一层楼,明天更美好,前程似锦。
其他文献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和优秀品德的形成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尺度。开展感恩教育,正是将这种优秀品质延续与传承下来,并适当地对其进行发扬。现在的孩子生活富足,无忧无虑,没有经过苦痛的他们,把一切都当做是他们应得的,不懂感恩为何物。  (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人人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社会必将更加美好。针对
期刊
什么是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实感就是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作文抄袭、仿作、套作等“二手”假作文比比皆是,现在仍有大多学生的作文无病呻吟者多,真情实感者少。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来自生活。对生活真诚,不要欺骗生活,因为生活本身是
期刊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要求与内容”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确,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  幼儿园科学教学内容的生成方式由教师生成、幼儿生成、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成三种形式。我所带的小班刚从小小班升入,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自己
期刊
语文教材是人文和情感的丰富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依附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在语文课堂这片蓝天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以其鲜活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思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儿童生命灵动,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奏响课堂实效的音符。一、找准情感激发点 
期刊
在每堂课基本都会听到老师会问“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这么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写?作者怎么会这样写……这些问题可以说问题贯穿于我们课堂的始终。既然探讨课堂上有效的提问,那么,我们就要知道怎样去提问才有效?一、什么样的问题设计是有效问题  1.问题设计不要过于简单或过难,适合本班学生认知就可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文章是不是这样写的呢?”、“这道题对不对?”、“这么读好不好?”等,所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经;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作为彝族学生占85%以上的民族小学来说,在学生那里本民族语言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彝母语俨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已经根深蒂固。这制约着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方方面面,汉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毫无疑问地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成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突破口。因此,为了
期刊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文明进化足迹记录;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人类的文明程度体现。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贯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造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型人才,学校应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而这一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山高人为峰,海尽天是岸”。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也是将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和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  本文围绕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高效课堂为载体,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总结。一、“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的形成争取在阅读教学中实现  “语
期刊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業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就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  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教学
期刊
摘要:农村寄宿制初中很多是深山区学生,见识少,基础差,寄宿期间课余生活以学习为主。借助物理学科教学知识在课余时间开展物理趣味类课余生活指导,能够让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了解必要的物理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和崇尚科学精神,在丰富他们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本文结合笔者在近几年对寄宿制学生进行科技类趣味课余生活指导实践的基础上,从指导意义、指导内容、指导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