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人才需求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模式使得现行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显示出羸弱的特征,总体表现为宽口径的学科教育和专业领域知识深度要求之间的矛盾。本文从计算机教学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等方面,探讨了为了适应人才需求的计算机教改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c)-0172-01
  进入21世纪,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能胜任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已成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准。这就对高校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多年的供需情况已经显示,原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特别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仅仅完成了相应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知识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在认真总结多年计算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细致研究了当前宽口径的学科培养和相对专业领域深度要求较高的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针对我院正在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全面教改,提出了对计算机教学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平衡体系的见解。
  
  1 计算机教学“多元化”
  我国的高校体系中,无论是研究型高校还是教学型高校,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都在等级考试的驱动下实行“基本统一”的模式。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高校当前教学实际的1+X课程体系。1+X课程体系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分类分层次的特色教学,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计算机教育与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的结合。我院依照学科、学时设置总体要求,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医学院校对计算机的总体需求特征,面向全校开设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和X门应用选修课程平台(网络基础与应用、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多媒体应用等)。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主体为Office办公套件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因此,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涵盖了教指委规定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所有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学习,熟悉桌面辦公系统的使用,初步掌握程序设计方法,为以后需要参加专业程序的开发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所有课程设置使得学生有能力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计算机联考。
  计算机教学的多元化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计算机学习层次,满足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较好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基础教育基本理念。
  
  2 计算机教学“专业化”
  近20年来,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强调应用: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应用到实际专业领域中。随着应用的深入和发展,“公共”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这种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最终导致了“公共”概念的淡化、模糊化,但是却开辟出“专业化”的进程。计算机基础教学“专业化”的过程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断与专业相融合的过程。融合的过程使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涵义不断地发生变化。
  为了使计算机教学更好的与专业融合,我们在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工结合的专业中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数据库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有关软、硬件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和多媒体应用等课程。从而使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迎来从摆脱“零起点”转向以开发创新为中心的教学历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和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
  计算机教育的专业化已经被证实是真正将计算机作为专业领域的工具,更好的为专业服务的必由之路。
  
  3 计算机教学“网络化”
  网络在教学中的渗透是计算机教学中最有力的辅教手段,是计算机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不受时空限制、学习更加方便、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为了方便学生课后进行自学,我们将教学指导性文件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以及全程教案、习题、考试样题及实验指导都放在校园网上,供同学们随时学习。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不必盲目地记笔记,提高了课堂吸收率;课后通过网络教学资源预习、复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真正做到素质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以人才需求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针对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教学,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只有按照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教与学,才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毕业后对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使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院是一所医药类院校,有我们自己的职业需求,医药类科研的基础是数据处理,科学数据处理的前提是掌握较好的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技术技能,而这种技能的培养仅仅靠灌输教学是不可能收到效果的。因此,实训中,我们除加强每个模块的课堂实践环节外,还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大作业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布置下去,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5 结语
  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所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停留在会打字或会使用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水平上,而应让学生在系统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简单程序编写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实用文档的编辑与写作、表格制作与计算、演示文稿的制作、建立求解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的编程思想和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的实训上。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大作业和实训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完成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综合技能项目的训练。最终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李广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0(33).
  [2] 张基温.信息素养——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坐标系[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会学术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过量开发、水资源浪费、水环境恶化、用水冲突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管理是关键,当今我国在水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
近来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呈普遍上升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当今高性能混凝土、大流动性、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高层结构等的不断出现,裂缝问题在建筑物中越显突出.本文结合一
去年,我国报刊业经历了一场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200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关于报刊出版单位暂停征订活动的通知>,根据中央
摘 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且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关键。通过系统地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和实践,多层次、全方位地提出了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总结了实施中的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创新;实践;培养途径;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基于底框抗震墙砖房结构的不利抗震,并结合历次震害资料,提出底框抗震墙砖房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目前市面上较成熟的塑料给水管有:硬聚氯乙烯(UPVC)管,聚乙烯(PE)管,交联聚乙烯(PEX)管,聚丙烯类(PP)管,铝塑复合管,聚丁烯(PB)管等.塑料给水管具有重量轻、不生锈、不结垢、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住房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住宅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电气安装工程,同时也面临着提高安装质量,克服质量通病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工
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使社会也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日见显露,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如何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