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祧之祖”与“开山之祖”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林纾评传》而写
  
  四年前,张俊才同志和他的导师薛绥之先生合编一册《林纾研究资料》,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我曾在《福建论坛》上发表一文,题作《评<林纾研究资料>兼论林纾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文末说:
  
  林纾是福建人,他对我国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既然有了这样一些贡献,我们福建人决不应该忘记他。像《林纾研究资料》之类的书本应由我省学人负责主编,而今已被外省热心的同志“越俎代庖”了。我恳切希望今后我省文学研究者迎头赶上,把继续深入研究林纾的职责担负起来。这就是我写这篇小文的一点微意。
  
  非常遗憾,由于体羸多病,我自己是“提倡有余,实行无力”,四年来没有写过一个字关于林纾,而省内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的学者,虽经我的大力敦促,也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下手。现在薛先生不幸病逝,出生于山西省的张俊才同志挺身而出把深入研究林纾的担子单独挑下去。这本字数近二十万的《林纾评传》,到目前为止,是我所见的最完整详尽的一部关于林纾的专著了,其中不仅把林纾自幼而老的一生经历毫无遗漏地叙述出来,而且把他的所有精神产品——诗、文、小说、翻译等一一加以精细的评介,使读者对这位曾经雄视一代的文坛巨子的人品和才情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应该着重指出,作者虽对林纾怀着深厚的感情,但在作评价时始终采取公正不阿的态度,该肯定的便肯定,该批判的便批判,绝不故意维护,也不哗众取宠把诬蔑不实之辞强加在林纾的身上。
  这里,我想趁便把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附带说一下。我在念小学时,林纾已迁居北京将近二十年了,但他的名字和事迹仍常挂在福州人的口头上。他们称赞他才华出众,每逢文士集会赋诗,他总是首先完卷,他的一枝笔靠在福州南门城墙上简直无人搬得动。他们更钦佩他乐善好施,勇于助人,他的两位挚友王灼三和林述庵皆不幸早逝,遗下孤儿,无依无靠,林纾毅然把他们收养在家里十多年,亲自教诲。灼三的儿子名元龙在后来有点名气,我曾在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的礼堂里看过他写的笔力矫健的一副对联:“座上岂容凉血辈,此间大有热心人”,这口气似乎是在歌颂他的恩师。我还曾从林纤的堂妹口里听到一件事:他长期开设私塾,以课徒为生,当地有个著名的恶霸也慕名把儿子送来就学。那孩子既蠢又顽,常常闹事,一天林纾狠狠地教训了他。翌日恶霸登门问罪,意欲动武,林纾二话不说,端起顽童的书桌摔到院子里,然后用福州方言对恶霸进行了最尖锐的“国骂”。一向横行无忌的恶霸竟然被这位懂得拳术的举人老夫子所慑服,乖乖地背着书桌牵着儿子狼狈退却。关于林纾的事,我从父亲口里听得最多。父亲一生敬仰“琴南先生”,常向我们宣扬他的学问和人品。本世纪初北京创办一所中等学校,叫“五城学堂”,那校长(当时称“监督”)是福州人,教职员多数来自福建,林纾被聘为“总教习”。我父亲因无功名,只得当个职员。他为人勤劳谨慎,林纾很快就看上了他,常请他帮助抄写译稿,给予厚酬,以资养家。父亲因此常得出入林府,眼见林老“耳受手追,声已笔止”的译书情况。他非常佩服林纾思想敏捷,文字雅畅,往往口译者声尚未止,而笔述者笔已放下,没有这样的捷才是无法达到每小时译千字的速度的。正因为译得快,所以字迹异常潦草,且常出现误字,这就需要像我父亲那样心细的人为他一一校正誊清,然后送交出版社。记得小时在我家厨房楼上的书箱里看到几册林纾的译稿和他写给我父亲的一包书信,当时不知宝爱,以后久别故土,“文革”后回福州重寻旧物,不仅译稿化为乌有,连书箱也不见了,真是“在劫难逃”啊!林杼一生勤劳,每日译书、作文、绘画,在那间被陈衍唤作“造币厂”的工作室里忙个没完没了,但他身后萧条,逝世没几年,便举家迁往北京城外南下洼的福州会馆。据父亲说,林纾收入甚丰,一半用以救助穷苦无告的人,另一半则被几个不成才的后代挥霍精光。
  从人品看,林纾是无可指摘的。他出身寒微,从不忘本,中了举人后,不肯当官,一辈子自食其力;他热爱祖国,痛恨外国侵略者,也曾倾向维新,醉心改革;清帝逊位后,虽怀恋主之情,却无企图复辟的罪行,这一点是高出于康有为、严复等之上的。因此我同意本书作者的论断,林纾晚节较差主要是由于思想僵化,而与政治野心无关。他一生最大的污点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由攻击白话发展到对所有的新思想、新道德都不满,变成了十足背时的堂吉诃德。然而仅凭这一点便否定他的整个历史,也不公道,因为正如本书所说,他又是“新文学的‘不祧之祖’”,对中国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曾经起过间接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这作用来自他的翻译事业。林纾不识一字外文,却凭口译笔述的方式译出了将近二百种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些对后来的新文学巨子给予了启蒙教育,使他们以此为典范来创造中国的新文学。数典不应忘祖,也许是有鉴于此,“五四”时期曾经猛烈攻击过林纾的那些进步作家,后来又一个个地站出来承认自己曾受过林纾的影响,林纾并不是不可救药的顽固派。
  林纾是个多方面的人才,他的诗、文、绘画都有相当造诣,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多都逐渐被人们遗忘了。唯有他的翻译至今仍受到人们宝爱。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最近,偶而翻开一本林译小说,出于意外,它居然还没有丧失吸引力。我不但把它看完,并且接二连三,重温了大部分的林译,发现许多都值得重读,尽管漏译误译随处都是。”有这种感觉的恐怕不止钱先生一人。问题在于“漏译误译随处都是”的译本何以还具有如许魔力?钱先生明确告诉我们:“林纾译本里不忠实或‘讹’的地方并不完全由于他的助手们语文程度低浅、不够理解原文”,而是因为“他在翻译时,碰见他心目中认为是原作的弱笔或败笔,不免手痒难熬,抢过作者的笔代他去写”。林纾是个天分极高的人,虽然不懂外文,但在做了一些“笔述”之后,竟然“比直接读外文的助手更能领会原作的文笔”,更进而悟到“天下文人之脑力,虽欧亚之隔,亦未有不同者”(林纾语,转引自钱文),于是便“把《左传》、《史记》等和迭更司、森彼得的叙事来比拟”,企图以我之长济彼之短,浑不管翻译和创作的区别。这样做的结果是从翻译的领域跨入比较文学的园地。林纾当然不会梦想到世间有所谓“比较文学”这门学问,但通过翻译实践他结结实实地给中西比较文学提供了许多有趣的实例和不无可取的见解,他终于成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开山之祖。
  我很抱歉,这篇浅陋的文章介绍林纾本人远比论述《林纾评传》为多,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但这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张俊才同志确实费了很大力气,从各方面广搜资料,精研细磨,把与林纤有关的所有问题都挖掘得了无剩义,不给别人以插嘴的余地。单凭这点,我认为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因此我谨掬诚把它推荐给读者。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厦门
  
  (《林纾评传》,张俊才著,将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今年8月13日下午,在伦敦田径世锦赛国际田联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之后,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给出了善意的提醒:“各位记者可能要抓点紧,因为再有10分钟就该吉祥物的热场表演了,我猜你们都不想错过它。”在过去的10天里,作为本届比赛的吉祥物,这只名叫“英雄”的刺猬或唱歌跳舞,或起哄耍宝,再或者干脆以场边广告牌为道具,为观众现场表演“吉祥物版”的跳高比赛,博取好评无数,同时每每能够在比赛开始前便将赛场气氛推
过去的十余年中,人们习惯了传统中锋的攻城拔寨。如巴蒂斯图塔、罗纳尔多、维埃里、范尼……他们被赋予一个响亮的名字:终结者。但本届世界杯,传统中锋似乎正在走向消亡,曾经顶在阵型最前面的利刃尖刀逐渐沦为配角。  世界杯各队23人大名单中,传统中锋凤毛麟角。德国队仅有克洛泽一人,身体强壮的戈麦斯和高中锋基斯林落选;西班牙主帅博斯克并没有招入内格雷多和略伦特,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型前锋比利亚和佩德罗;维埃里之后
刘翔这个名字再次占据各大网站的头条,一个人们眼中的英雄要结婚,占据头条是顺其自然,反正媒体闲着也是闲着,恨不得这些无关痛痒的新闻再多一些,不然媒体人真得要被逼疯。  让我奇怪的是结婚就结婚呗,竟然还有人因此吵得热火朝天,各种妖魔鬼怪瞬间出洞,搞得好像刘翔要跟他结婚一样。  我不是刘翔的粉丝。说到刘翔,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跨栏,是牛奶。不过,话说回来,刘翔当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尤其是当他成为一个商
谢泽畅,资深体育人。一场在西藏拉萨举行的表演赛,让丁俊晖收获了一杆久违的147和8万英镑的高额奖金!虽然这杆147不会进入世界斯诺克的官方记录,但输掉一场25局13胜比赛的奖金,却成了他过去23个月以来的最大一笔赛事收入。2017年的江西玉山世界公开赛,是丁俊晖最后一次捧起排名赛冠军奖杯。尽管还没有完成“三大赛”的大满贯,但13个排名赛冠军的数量也領跑80一代,成为他捍卫江湖地位的一道“护城河”。
金童诞生2005年6月30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市的威斯丁酒店高朋满座。2005-06赛季的NHL选秀大会正在举行,全世界冰球迷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在此之前,因为劳资谈判未果,NHL联盟历史性地停摆了整个赛季。空虚度日的北美球迷无奈中将兴趣转向青年级别的联赛。在那里,他们出人意料地发现了真正的宝藏。那个赛季,里莫斯基海洋队无人可挡。他们不但打出连续28场不败的骄人战绩,而且以98个积分打破了魁北克青
2005-2008年,时任洛杉矶快船老板的唐纳德·斯特林曾几次带着女人进入球队更衣室。球员们正在洗澡。他向女人们吹嘘:“看看那些美丽的黑人身体。”根据2011年公开的一份法律文件显示,斯特林还曾告诉前快船总经理埃尔金·贝勒,他希望球队采用“南方种植园式的结构”,让“从南方来的贫穷黑人男孩”为一位白人教练打球。斯特林没有因为这些行为遭到NBA联盟的处罚,直到2014年才因为种族歧视言论被罚款250万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良镛教授办公室门口,挂着他多年前手书的四个字:“匠人营国”。他把自己比作一个匠人,用建筑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它出自《周礼·考工记》,梁思成先生自谦为‘拙匠’,清华建筑系是‘拙匠之门’。”2012年2月14日,这位“匠人”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第一次授予了一位建筑学家。  3月9日,看着吴良镛在助手的虚扶下拄着拐杖缓慢地走进办公室
老张叫张小海,今年30出头,不过他从七八岁就自称老张。俗话说,七八岁的孩子狗都嫌。他那时也没少挨骂,他老爸每次骂完都会感叹一句:“嗨,谁叫我是你爸呢?”他爸人称“老张”,从此,做儿子的就自称“老张”,自以为得了“真传”,还让我们都这么叫他——当然,不能当着他爸的面。  我和老张从小就住在同一条胡同,每次他家做了什么好吃的,比如红烧鱼,老张都会喊一嗓子:“红烧鱼,来不来?”不一会儿,我就搬着板凳冲进
谢里夫与父亲合影。星二代  谢里夫·奥尼尔即将升入大二,家人和朋友们喜欢称呼他“Reef”,如果在大街上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喊这个名字,他也会热情地微笑回应。  这天下午,谢里夫从洛杉矶西木区开车来到现场,观看一场德鲁联赛。他戴了一副黑色椭圆框眼镜,一顶印有“洛杉矶”字样的黑色帽子,穿着一件黑色连帽衫和90年代复古风格的奥兰多魔术队细条纹短裤。在这场比赛中,他的朋友、高中球员乔希·克里斯托弗将会登
米卢刚来中国时,曾在昆明开了一个媒体交流会。有人问,何时能确定参加世界杯预赛的名单。现场有一点小小尴尬,稍微懂行的都知道,对刚刚来到的米卢来说,这个问题为时尚早。但塞尔维亚人神速回复“在比赛前一天肯定会的”,连消带打化解了提问。但事情并未完结,提问者没有意识到这是句俏皮话,追问“那……岂不是他们没有磨合的时间了吗?”十几年前的笑声,至今想来仍是甜蜜的回忆,毕竟,以世界杯预赛成功为标准,米卢获得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