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务川仡佬族民间音乐“打闹歌”的意义及其音乐特点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y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仡佬族民间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有民歌及器乐两种。民歌在仡佬族人民中广泛流行,其中“打闹歌”是仡佬族民间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劳动民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习俗紧密相连,起到鼓舞劳动者情绪的作用,同时是一种与娱乐、教育相结合的歌唱民歌;是农业生产锄草劳作中的一种演唱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音乐特点鲜明。
  关键词:打闹歌 意义 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地处中国蜀南黔北的务川,是仡佬、苗、汉、土家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县。其中仡佬族所占人口比例最多,占全县总人口的26.4%,但仡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无本民族文学,语族、语支未定,通用汉文。它是个古老农耕民族,其先民大都居住在群山之间的平畴、谷地上,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包谷、稻谷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播洒汗水、耕耘岁月、收获希望,同时创造出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例如,仡佬族自古以来就有“聚而踏歌”、“击鼓歌唱”的风尚,用歌声来追求历史、颂扬劳动、赞美生活、倾诉爱情,这就是仡佬族人民在劳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古老民间音乐文化。这种民间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有民歌及器乐两种,而民歌在仡佬族人民中广泛流行,按内容和应用场合分为劳动歌、山歌、酒歌、仪式歌四类。仡佬族的劳动歌是在犁田、栽秧、收割、筑墙、推磨、织布等劳动时,边劳动边唱的歌。其中“打闹歌”是仡佬族民间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劳动歌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下面本文就将对务川仡佬族“打闹歌”的意义及其音乐特点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 “打闹歌”意义所在
  在中国的许多省份,例如,湖南、广西、云南、四川、及贵州等地,特别是山区,广大农民在邀约数人一起锄草和薅秧时,都有专人敲锣打鼓、喊号唱歌,众人应和或对歌、或赛歌、或联唱,生气勃勃,情趣盎然。这种形式在湖南、广西等地称薅草锣鼓、打锣开山、或者挖地歌;江西称锄山鼓、催工鼓;陕西、甘肃称锣鼓草或薅秧歌、薅草歌;云南称为栽秧调;在四川及贵州有些地区也有称薅秧歌、插秧歌的;而在贵州黔北遵义地区的余庆、湄潭、遵义、正安、道真、务川等地则称这种形式为打闹,即敲锣打鼓喊号唱歌进行薅草的劳动方式。打闹的中心人物是打闹手即歌师,打闹手要嗓子、口才俱好,又能随机应变,即兴编唱,还要有组织能力。薅打闹草时,闹手在薅草对伍的前面,退着指挥;而薅打闹秧时,闹手则在队伍的后面,督促向前。给玉米锄草称薅打闹草;给稻秧锄草称为打闹秧;其打闹时所唱的山歌称为打闹山歌;所喊的号子称为打闹号子,统称“打闹歌”。它是农业生产锄草劳作中的一种演唱形式,演唱时边说边唱,交替进行,是鼓舞劳动情绪,把娱乐、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歌唱形式。能使劳动者疲劳得到驱除、情绪受到鼓舞、增加劳动热情、减轻劳动强度。例如,《三声号子喊起来》,节奏坚定,铿锵有力,能让人满怀热情,积极投入到劳动之中去。用歌声传达勤者表扬惰者罚,例如,“你薅草薅得好,薅个俩皮草;你薅草薅得快,薅个十八癞”;歌唱还代替了谈话,使单调繁重的劳动充满了快乐和情趣,加快了劳动进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起到了“一鼓吹三工”的作用。相传打闹歌还有驱赶野兽和妖怪的作用,鼓舞人们战胜自然和邪恶。正因如此打闹歌才遍及各地,久传不衰。
  由于流行“打闹歌”的地区广泛,演唱的人员众多、民族各异;加之时间久远,不断发展,所以各地“打闹歌”除了有民族文化的共同之处外,又有独立性,更有其独特的特点。务川“打闹歌”就遍及全县、乡村、山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特点鲜明,曲目、曲牌多,歌词内容涉及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天文地理、风俗人情、爱情婚姻、生产知识、自然知识等。充分反映了务川仡佬族、汉族、土家族等各族人民的智慧。而不同乡镇“打闹歌”的打闹形式各异。例如,务川城关、镇南、丰乐等地唱“打闹歌”时,闹手多为二人,一鼓一锣,鼓为主;浞水等地则由三人任歌师,鼓手在中间,二锣分别在其左右,总管薅草队;而大坪有的地方只有一位闹手,称独鼓闹。这些都是务川各族人民在那片土地上播洒汗水、辛勤耕耘,共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古老历史文化。
  仡佬族民间音乐“打闹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倾吐着民众的喜怒哀乐,通过劳动人民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但由于种种原因,例如,随着打工浪潮的兴起,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干农活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许多仡佬族民间艺术正濒临灭绝,璀璨音乐文化正在慢慢失传,无法得到继承。近年来,很多地方音乐文化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遗憾的是对仡佬族民间音乐“打闹歌”的专项研究论述资料几乎没有,只散见于一些高等音乐教材和有关研究仡佬族的著作中。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这门艺术,为了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发展和保护,很有必要对其做较为深入地调查与研究,这也是本文为什么要对“打闹歌”进行论述的主要原因。
  二 “打闹歌”的音乐特点
  1 歌词特点
  务川“打闹歌”的歌词与本地普遍流行的山歌、花灯、高台戏、板凳戏以及劳动号子、民间小调都有联系,取材大都一致,例如,历史人物关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中的观音等;爱情方面的内容也有相同处,例如,荷包歌,描写小姐梳头等。但是,“打闹歌”在选材、剪裁、结构及形象塑造等方面,与其它民歌或戏曲有很大区别,这就说明打闹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打闹歌”虽然也唱出了小娇、小情歌等较生动的形象,但它不像山歌那样集中描写故事与人物,更不像花灯、高台戏那样用叙述优美动人或者曲折扣人的故事情节来塑造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或者表达一个集中的内容,即使同样说唱的是历史人物,也只是用一两句话语概括一个人物。例如,《十把扇子》,从一把唱到十把,每一把四句,唱一或两个人物。这主要与它们所存在的特定环境密不可分。山歌多是在山上、路上、田里由个人自由自在地唱,唱给少数人听,甚至不唱给人听,自抒胸臆。花灯、高台戏则是专门演给观众看与听的,要能吸引人,要能给人以清楚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从而得到娱乐或受到启发意义。而“打闹歌”的作用则是通过歌声,给单调的劳动增加热闹活泼的气氛,提神助兴。听众——薅草的人可听可不听,只是不自觉的处在歌声之中,受其熏陶,得以娱乐。因此,“打闹歌”的特点,即有广泛性、灵活性、跳跃性以及概括性。基本上没有事先编好的歌词或本子演唱,很多时候都是临时编唱。   其次,“打闹歌”的说板喊号注重号召性,鼓动性,这主要与歌词结构有关。
  歌词句式不一,七字句为多,长短句不少,四字、五字亦有。实质性的词句,在有的曲目中有几十句、十多段,而有的仅四句、两句,甚至只有一句半句,其余填补曲调的都是一大串多姿的衬词,不少号尾子全是“吆嗬嗬咿吆号喂”。其好处是简便易记又活泼明快,加之打唱,重在表现情绪。例如,慢号《高山画眉叫得乖》中,“高山(嘞嗨)画眉(喽喂吆嗬咿嗬吆嗬嗬喂)叫得(吆)乖(吆嗬唻吔,嗦啰吔喊嗦喂)……”每段只有开头一句有实在意义,其余全是衬词。这与一般劳动号子相似,能使整个“打闹歌”显得粗犷有力,起到鼓舞劳动者情绪的作用,但又比一般号子丰富而且更具有歌唱性。
  其三,“打闹歌”的衬词多种多样,颇具特色。就务川“打闹歌”的衬词,虽说与花灯有相同之处,例如,“哟咦吆嗬喂”等,但却有很多不同之处。又如,花灯中“栀子的芙蓉花呢杨柳心呢哎哟咦哟嗬喂”、“咚儿都儿的郎的郎的咚儿的咚儿”等衬词在“打闹歌”中是不用的,而“打闹歌”中“含嗬嗬喂、桂阳花儿吔嗬喂”、“赛吆嗬赛要嗬”、“梭罗吔含嗬”等,都是花灯中没有的。从中可以看出花灯中的衬词较细腻优美,而“打闹歌”中的衬词给人感觉奔放有力。它的衬腔也是十分突出,多姿多彩的。
  例如,《半天鹞子就半天飞》:“半天鹞子就半天飞嘿,吆含嗬啰啰喂,吆嗬吔含,(众齐)吆号吔号吔嗬嗬喂,吆号号喂”等。不难看出,衬腔的用法多是在一句或半句主词唱腔后就有一句或两句衬词衬腔,曲调的最后常是一大段衬词到底,众人接手齐唱既热闹又有气势,很好的起到了劳动歌曲的鼓动作用。这种衬词衬腔的运用,既符合劳动者情绪上的需要,也是“打闹歌”结构上的需要,也是便于记忆,便于接唱,更便于流传。
  另外,“打闹歌”歌词中的语句常综合采用修辞手法中的连珠与回文方式,例如,
  薅起过去种蔡子
  薅起过来打菜油
  种蔡子,打菜油
  三个大姐来梳头……
  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打闹歌”的唱词环环相扣,结构更紧,充满了民间乡土特色。
  2 演唱风格特点
  由于“打闹歌”流行广泛,遍及各个地区的乡村山寨,但因为各个地区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俗、劳动方式等不同,因此“打闹歌”在唱法上存有很大差异。例如,上午,天气较阴凉,闹手与薅草的人都精力充沛,由闹手喊唱《齐田号》之后,唱《上田号》、《二郎号》、《三声号子喊起来》等号或说板,使劳动强度显得较轻松;临近中午,太阳大,人渐倦,闹手即说唱些有风趣的号子,提神助兴,像“锣打匡匡、鼓打壳壳,师傅不说、我又来说,听我说个短撮撮……”但要说热闹有趣,莫过于下午的山歌,一改上午只有闹手说唱的局面,所有的人都可加入歌唱、盘歌、赛歌,此起彼伏,谁想唱就可跟着唱、或抢着唱,即所谓“追”、“粘”、“辟”、“截”,不分你我,曲目也可跳来跳去地自由选唱,所以又称“格蚤歌”。这种演唱形式活泼欢快,不但能使整个劳动过程充满生机,更能激发锄草人的劳动热情。
  从上可以看出,有的“打闹歌”接近于说唱、喊号山歌,风格明朗高亢,热烈豪放,具有号召性、鼓舞性、趣味性,它有喊号、说板、领唱、齐唱、对唱、帮唱等形式,十分活泼。以上这些歌唱特点还主要体现在“打闹歌”的节奏和旋律上。
  3 节奏特点
  “打闹歌”的节奏较强,特别是号部份,配以锣鼓,铿锵有力。高腔部份较之平腔部份节奏要自由,旋律起伏较大,平腔部份节奏性强,而衬句衬段部份紧凑有力,即使是选唱山歌,也要在唱完后,加上一段与其调式调性相吻合的衬词演唱,以之烘托,使自由节奏与规则的节奏相配合,以不致散而无度,很好的适应打闹的需要。
  就整个劳动进展松紧张弛的安排变化而言,“打闹歌”的节奏并不是需要每个劳动动作都配合曲调的节拍,不像打夯号子那样很方整,而是较自由。“打闹歌”多为二拍子,偶见临时需要增加一拍,有时也需自由延长。例如,《放闹号》。
  4 曲调特点
  “打闹歌”曲调的音域,各地、各曲牌,宽窄不等,且窄多宽少。多为八度、九度,有不少只有“6-3或5-2五度。但也有不少部份音域宽广,演唱起来起伏跌宕、开阔奔放、高亢有力。例如,《三声号子喊起来》从6-3,宽达十二度,这是一般民歌中极少有的。
  务川“打闹歌”主要为五声音阶组成的羽调式和徵调式曲调,也有交错运用的,少有宫调式,即多为“6 1 2 3 5”或“5 6 1 2 3 ”。例如,五声羽调式的曲调《催闹号》;由5 6 1 2 3五个音为骨架组成的徵调式《三声号子喊起来》等。这属于中国的民族调式,但这两个调式又接近于传统大小调,刚好符合民歌中既柔和又高亢的曲调特点。
  以上是本文在对务川仡佬族民间音乐的调查、收集整理的一点宝贵资料,并通过论述的方式供大家共勉。
  “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特点,都表现了人民在音乐上的创造才能。”丰富多彩的务川“打闹歌”,正是务川仡佬、土家等各少数民族及其汉族人民的创造才能在音乐上的很好体现。
  参考文献:
  [1] 申茂凡、覃德江:《务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1997年版。
  [2] 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4] 张人卓:《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之仡佬族篇·水族篇:山奇水秀》,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简介:罗筠,女,1973—,贵州遵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工作单位:遵义师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其他文献
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是森林的成灾害虫之一。该虫1986年在石泉县初次发生。为加强对这一害虫的防治,我们从1987年起,进行了生活史观
辞旧岁敬慰读者,迎新年恭候知音。2006,我们激情澎湃;2007,我们将纷呈精彩。新年的钟声激扬悦耳,荡人心魄。在这令人欣喜、向往、振奋的时刻,《山东人大工作》杂志社全体同仁
本文对野燕麦在新疆兵团垦区内的分布与危害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观察,证明野燕麦对小麦和油菜等作物的产量有严重的影响,轻者减产20~30%,重者达60%以上,最严
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段侍光,李婉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运用财政和金融两大经济杠杆,随着改革的深化,如何发挥财政的调控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近几年在我省发生有加重趋势,已成为阻碍我省玉米生产发展的严重问题,为此,我们对该病在我省的发生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一、病害的发生、分布
目的 建立人骨骼肌干细胞体外分裂分化的模式。方法 人工流产胎儿肌肉组织用胰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后 ,经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骼肌干细胞 (又称卫星细胞 )。并以Matri
芒果剪叶象是芒果主要害虫之一,关于该虫生活饲养技术,尚未见正式报道.一、发育周期和生活习性(一)成虫 体型较小,头和前胸桔黄色,鞘翅黄褐色,周缘黑褐色.成虫羽化后取食芒果
分税制:一种说明程丹峰一、成本与收益:财政制度的转化1.前提:目标、方式与概念性解说。经济体制改革的要害在于改变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又是通过制度创新的成本——
越南自1988年初公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到1993年7月底,核准的外资项目已达724个,金额63.2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的工业项目已占50%以上。外商投资项目的规模也日趋增大。在1988
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入,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抓住机遇,突出地方性、民族性,树立民族品牌,发展自身,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是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