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观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ei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语文观
  何为“大语文”观?所谓大语文,其实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这一概念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是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教育教学思想,该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开拓和延展,将他们的学校和家庭生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语文教学同做人做事相结合,将知识传授同發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相结合,将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相结合,让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大语文观与大教材观
  教师,是课堂中不容忽视的主体,是课堂的经营者、课程的设计者与编制者,作为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教师在教学中决定提供哪些知识,如何进行教学,控制着课堂节奏,左右着课程的实际面貌,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
  身处价值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中,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深潜的观念,也应具有多元性化。只有多元化、整合性的课程价值观,才能确保教师处理问题的多样化和合理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家庭背景,以及独特个性等因素,设计出多元化的课程,进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比如在实验班、重点班授课,和在普通班授课就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气氛不同,其次是学生的精神面貌不同,所以,采用的授课内容、授课技巧也应该有所不同。
  大语文观是学习语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然而,我们发现,仅以语文教材为准,已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与阅读要求,也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针对语文教材阅读量有限,知识与能力训练不足的弊端,应大力倡导“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就是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当作教材,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去阅读。语文学习不但要从教材入手,还要从报刊杂志中,从影视中学习,让学生的生活和知识丰富起来。“大语文”可以是报刊、杂志,古今中外的不朽篇章,大部头的小说,也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精品雅文。另外,可以在班级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书可以是学生捐,老师个人捐,也可以让学生集资从书店和旧书摊上购得。书不嫌其旧,无破损缺页,利于阅读就来者不拒,书应该是越多越好。
  吕叔湘先生认为中学生每天至少要读5000字;美国纽约州规定学生每年要读25本书。没有广泛的阅读,语文能力便无从谈起。语文教学应从课本出发,借助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向浩瀚的语言文学之海。“教辅三个一”对学生而言必不可少:一本工具书,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一本周记,就是小作文(培养写作能力);一套同步资料,就是学校统一配发的《成长资源》(加深拓宽阅读能力)。做到六个“一”:每天读好一篇文章;每周看一本有品位的杂志;每周完成一篇周记;每周抄一篇美文附加点评或随感;每周练一版字。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兴趣倍增,知识面开阔了,课余生活充实了。阅读量大了,语文综合素质水平也随之提高。当然,提倡“大语文”观,并非贬低和排斥教材。我们应该处理好其间关系。以教材为主导,围绕教材有选择地进行。
  三、大语文观与大课堂观
  近年来,对“大语文”观的研究悄然兴起,综观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的设计理念、性质、目标、内涵及达成能力的指标上,其价值取向明显都朝着多元化和整合化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可以说处处留心皆语文。语文老师除了要把握好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结合以上理论,我们可以将“大语文”观下的课堂结构做如下设计:课堂结构尝试割成三个板块,课前三部曲(预习阅读、生成问题、初步释疑)、课中三时段(自主学习、交流点评、达标测试)、课后三环节(温故知新、同伴反思、拓展提升),即我校推崇的“三三三”教学模式。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交流单一的形式,使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克服了师生单向交流造成的学生心理负担。
  四、大语文观与大教法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谓“大语文”观,就是要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结构,少些某某主义、某某“性”,多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以往总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同时,教师对课文分析太多,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自学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太少;还有,课内课外做作业的时间多,用于课外阅读、写作,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太少。语文教学贵在“于无法之中取法”,“授之以渔”。往往旧的知识在脑海中尚未立住脚跟,新的知识已铺天盖地涌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是解决语文教学的关键,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现实中,“单一而终”的教学模式比较普遍,它指从初一到初三或高一到高三,进行大循环带班。学生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只能赏析享受到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个性及风格,弊端明显,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为人都有思维极限。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具体说,就是包括学生学习生字、阅读感悟、陶冶情操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来写作、表情达意的能力等。推行大语文观,可以有效打破教师“单一而终”的局面,努力学会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五、结语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沟通技能。建立“大语文”观,是学好语文学科的有力保障,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其具体的表现。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有限的语文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会学习,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大语文观,提倡将语文教学放入整个社会语言环境中去,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要重视和语言实践的结合。对在校学生而言,有助于真正有效地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长远看,对学生今后工作学习都有莫大好处。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聋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是以前的九年级毕业就参加工作,现在初中毕业的聋生几乎全部升上高中,部分聋生参加高考后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必然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目前我校一至九年级使用的是1995年版的聋校实验教材,当使用这一教材的聋生升入高中后,因高中缺少配套的聋校教材,而采用普通学校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就面临聋校教材如何与普校教材衔接的问题。现在聋校新课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潜在的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其核心内容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給学生,让学生做创造的主人。将“思维型”课堂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创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本文重在研究“创造教育”对
期刊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要求构建高效课堂,而目前在课堂教学存在与高效课堂背道而驰在做法。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开放式教学 幽默  新课标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在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一、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
期刊
几何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非常的形象,但是其又灵活多变,与很多知识都有着联系,比如方程、不等式等。初二学生初次接触几何证明,由于研究对象从数变到形,研究方法也以运算为主转到以推理为主,以前只是简单认识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对于图形的性质及判定都是全新的概念,这就需要学生从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形成,还有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作调整来适应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引导学生
期刊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这充分体现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成绩就会提高,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师传统的师生关系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和学生平等交往,使学生喜欢老师建立平等的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如果你拿着课本走向教室,在教室门口听到学生说:“太好了,这节是英语课!”那你的心情一定无比快乐,一定会觉得当一名英语老师的感觉真好,还没有进入课堂自己首先就兴奋起来了。是什么让学生如此兴奋上英语课呢?我慢慢讲给大家吧。  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老师,一直以来不停探索英语的教学方法,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俗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必须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心设计,实现精细化管理,把各项事务管理工作做细、做实,才能够形成一个利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班级环境。所谓班级精细化管理,就是做到班级内部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将班级中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那么如何做好小
期刊
作为初上讲台的老师,谈到幸福总是让我想到了很多画面。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站在讲台上的美丽身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为了一句“一个学生都不能少”的承诺,苦苦在大城市寻找她的学生的弱小身影。她们的身影是那样的平凡,可是她们的平凡却是另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因为她们无论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学生。而电影终归是电影,现实生活中我是一名真实的乡村教师,我又应该以
期刊
预习是去感觉将要学的东西,通过预习产生感性。一种是外观感性,一种是心理感性。感性的结果产生一种求知欲,这种欲望支配他们去学习未学的东西,弄懂还不懂的东西。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这一句话道出了预习的重要性. 实际上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思考的能力,是学生初步熟悉教材,
期刊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有了巧妙、恰当的导入语,你就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了一步。一直以来,我很重视语文课的导入,下面是我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导入方法。  一、图片导入法  上課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自然山水的距离,使学生直观的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