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种植失败患者T型宫腔成形术后体外受精临床结局分析

来源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反复种植失败T型宫腔患者在宫腔镜下行T型宫腔成形术前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临床结局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因IVF反复种植失败(移植失败≥3次)行宫腔镜检查术中诊断为T型宫腔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行冷刀T型宫腔成形术,评估术后IVF-ET临床结局。

结果

18例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行宫腔镜T型宫腔成形术,术后第一次移植14例患者成功妊娠,其中单胎足月分娩8例,1例双胎早产胎儿存活。

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成形术是诊断和治疗T型宫腔的一种有效手段,降低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改善部分IVF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引起育龄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原因与盆腔解剖结构改变、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失调等有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是EMS合并不孕的有效助孕方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长方案是最常用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但该方案可能导致过度的垂体抑制,进而提高卵巢反应不良的风险。如何综合考量EMS不孕患者自身因素,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个体化的GnRH-a降调节方案
目的分析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长方案降调节过程中多卵泡发育病例并进行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检测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检索FSHR、卵巢反应性、IVF,检索历年来发表文献。结果本例IVF-ET长方案降调节过程中多卵泡发育患者的FSHR基因存在2个变异位点,综合国内外有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卵泡液和血清中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表达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探讨EMS患者IVF治疗时血清FS与卵泡液FS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EMS患者(A组,84例)和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B组,80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女性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新鲜及首次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35岁首次行IVF/ICSI治疗后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新鲜周期和冻融周期,并按照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2
近年来移动医疗作为现代医疗模式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得到飞速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移动医疗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过敏及哮喘等疾病,但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应用效果不明确。本文结合国内外移动医疗在男性和女性生殖健康中的应用情况,从移动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可接受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移动医疗的前景作出展望。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助孕过程中,构建电子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患者心理状态、治疗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IVF-ET助孕的10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7—9月实施助孕周期治疗的50例
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s,可通过靶标基因发挥多种生物功能。miRNAs调控生殖功能的早期研究集中在性腺水平,近年来的研究也有报道下丘脑和垂体miRNAs也能够调控生殖过程。在下丘脑中,miRNA-9和miRNA-200家族能够调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迁移,miRNA-155和miRNA-200家族调控微小青春期,let-7参与青春期启动。在垂体中,m
肥胖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性流产是危害育龄期夫妇身心健康的妊娠并发症,病因复杂。本文从染色体异常、免疫失衡、蜕膜化受损、内分泌紊乱、血栓前状态、表观遗传学6个方面探讨肥胖和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以期为肥胖及其相关因素导致的复发性流产提供治疗思路。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过程中染色体多态性对胚胎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712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将其分为染色体多态性组(多态性组,n=191)和染色体正常组(正常组,n=521),比较组间的获卵数、MII卵率、受精率、双原核
不全流产为流产常见并发症,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清宫术、药物保守治疗和期待治疗,其中清宫术有效率较高,但仍为一种有创操作,可能对患者身心造成一定的创伤。近年研究显示:药物治疗不全流产尤其是宫腔内残留物较小时(直径≤2.5 cm),疗效较明显,依从性好,不仅减少清宫术相关的手术并发症,并且可增加患者满意度,但我国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指南或共识。为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药物保守治疗及期待疗法在不全流产中的应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