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需要守护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曾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过去,这种过年的景象,不論是江南的水乡,还是北国的城镇都普遍存在着。
  而今,蛰伏在城市这片水泥森林中,越来越多的人却真实地感受到,年俗渐行渐远,年味越来越淡:新衣成为日常消费,春联成了可贴可不贴之物,就连登门送福的传统拜年方式也逐渐被手机里群发的微信所取代。于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就有了“春节怎样过才有意义”的思考。那个远去的年代里,吃惯了粗茶淡饭的人们把生活的欢乐寄托于过年,对年充满了无限希望和期待。渐渐远去的年味温暖而美好,那是物质清贫而精神富有的味道。如今,很多人早已对每天都会有的面包、牛奶和每天都在享受的好日子失去了感恩,抑或幸福的味道就像年味那样,需要岁月的积淀、情感的酝酿和希望的播种?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它不因时代的变迁而辍止。过年涵盖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优良品德。尽管人生之旅总有灾祸哀伤、坎坎坷坷,然而,年像一个公允慈祥的老人,把温馨和抚慰等同地赐予人间,连垂危的病人也期盼着能吃上大年夜的饺子。年唤醒生的渴望,美的希冀,振奋起人性向善的共鸣。
  其实,年味代表着一种传统文化和人情关系。春节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亲人的挚爱集中彰显出来。一些民间的传统风俗,如蒸糕、祭祖、守岁、吃团圆饭等,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如果下一代不能传承这些习俗,怕麻烦而去买馒头,担心弄脏雪白的墙面而不贴年画,嫌路途远而不去给长辈拜年,等等,那么,随着我们对传统习俗的逐年敷衍,那充满人情味的过年气氛将会越走越远,这真的是令人扼腕叹息。
  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最大的民俗就是过年。它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与形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愿望、情感、理想与追求。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燃放鞭炮、拜年等,这些年文化的方式代代延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也就是团圆、亲情、祥和,此中包含着无比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中国人每过一次年,就深化一次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也就是加强民族的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最深刻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如今春节文化越来越少,恶搞、浮躁的节日文化越来越多,春节传统文化迟早会失传,春节还有生命力吗?
  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副副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重新唤醒那些渐渐遗忘的春节习俗吧,年味需要守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
其他文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福州军区空军某部当兵。当时我一直认为,野营拉练是步兵的事,跟我们空军部队无关。哪知道中央军委一声令下,福州军区空军也不例外,决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指示,组织一次全区范围的野营拉练。拉练的机构很快组成了,军区空军司令部为兴国大队,其所属部队团以上单位为中队。  此次拉练由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思禄任01号首长,蒋亭副司令为02号首长。1970年年底,我们在首长的率领下浩浩荡荡
期刊
(一)  谈到《东方红》歌词的创作。不能不提及两个人:李有源和李增正。李有源、李增正是叔侄关系,当时都是陕北佳县唱民歌的好手。查看解放初期出版的一些音乐杂志和民歌选集,《东方红》词作者的署名大都是李增正。1952年,陕西省委与绥德专区召开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李增正的三叔李有源在会上作了“我是怎样编写《东方红》的”发言。自此,李有源取代了李增正,成为《东方红》的当然词作者。  关于李有源创作歌词的过
期刊
我是1948年到南昌的,在石头街二郎庙小学教书。当时解放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南昌也像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一样,物价飞涨,民怨沸腾。我仍清晰地记得,1949年2月份,学校事务去银行取钱给我们发工资,背回来一麻袋“金圆券”,每个教职工分得一两捆,银行的签封都未动。市面上对“金圆券”已经不欢迎了,我邀了几个同事一同去商店,打了好久的嘴皮官司,才勉强买了几封火柴、几条肥皂。3月份以后,市政府不给我们发
期刊
沁园春·有感“中国梦”暨新中国成立65周年寄怀  越兮  削去三山,红日东升,阴霾始消。顺天心民意,社情局势,乘风破浪,逐鹿降蛟。万里长征,八年抗战,终使神州尽舜尧。驱瘟疫、敢锤开腐旧,镰扫蛇妖。  天翻地覆今朝,令华夏苍生挺直腰。为安邦强国,全民致富;开来继往,壮志凌霄。经济飞奔,乾坤扭转,喷薄雄姿举世瞧。圆新梦、愿健康发展,协力争潮。  行香子·国庆  徐人健  国庆金秋,谁展鸿猷。览江山,紫
期刊
随着“80后”“90后”逐渐步入社会。独生子女家庭空巢比例日益增高。孩子白天忙于工作,难以赡养父母,即使有孝心,“孝能”也不够,养老的压力非常大。面对独生子女的困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应运而生。日前,安徽省芜湖市诞生了首家专业化、项目化运作的照料中心,这也让芜湖市在探索这一养老模式的道路上走在了全省前列。  耄耋老人范秀林,搬到东方龙城小区已有两年。她说。自己腿脚不好。家门口有了这样供老年人活动的场
期刊
退休后,老爸老妈不管去哪里,总是结伴而行,一起去买菜、一起去打羽毛球、一起出去散步。在我的眼里,他们还是一对闲不住的模范夫妻。平时,他们不是帮大哥接放学回家的孩子,就是帮着我在家照顾小孩。  老爸很健谈,每次我回去看他,都要和他聊上一阵子。前几天,我问他:“今年的重阳节,你和老妈打算怎样过呀?”老爸一听到重阳节,顿时来了劲头,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去旅游呀。每年重阳节,我和你老妈都要出去玩一玩,今年
期刊
冷援龙等
期刊
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丰华社区上海路1019号的一栋楼房里,每天都可见同样的一幕:一位年迈的老婆婆时而为双腿截肢、躺在简易沙发上的丈夫细心喂饭:时而端着一盆丈夫换下的脏衣裤到水池边搓洗:时而又向丈夫微笑示意,投以深情的目光。这位老婆婆就是被丰华社区居民赞誉为“对丈夫有颗金子般爱心”的万月兰。  初夏时节,在丰华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万月兰家中探访。一进家门。温馨的一幕便映入我们眼帘:万月兰一边给
期刊
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是法律对老年人的关爱,也是对重阳节这个传统敬老节日的尊重。作为老年人自己的节日,老年人应该欢乐地度过这一天,或与多年老友来一次远航;或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或许,还可以在老年节中体味出别样的酸甜苦辣。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度过自己的节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应该是丰富多彩、健康快乐的!
期刊
去年重阳节前的一个清晨,我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一“万俊华同学:我们南昌师范学校77级首届理化班同学定于重阳节这天前往福建莆田看海。33年前的同窗之谊,老同学相聚的良机切莫错过。老同学彭小平。”一听说要和33年前分别后一次面也没有见过的许多同学见面,我的心立即加速跳跃起来:这不是在做梦吧……1977年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我参加了中考,并如愿被南昌师范学校录取。  重阳节的那天早上7点半,当我赶到火车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