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组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ryli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芦村
  地块越来越小,村民的想法越来越多
  秧子,红苕,油菜,小麦,豆角
  已经学坏
  旧时可以让村民安心的它们
  现在,我一眼望去
  便看见那么多的农药,膨胀剂
  和人心的不足。
  院落里遍布的鸭叫声,像一棵棵青葱
  插在村子老迈的空壳上。
  大多的路已经硬化,田坎在雨中
  依旧滑滑地趴在田里
  像是唯一敏感的神经
  抱住那些姓氏不一的地块,田间
  从不说硬话
  谁也不得罪。
  村口的麻將室,像是水泥的车厢
  一茬茬地上下乘客
  车至年关,打麻将的麻客,换成了
  天南地北觅食回来的麻雀。
  在芦村,麻将是最重的力气活
  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
  麻将像是贴在村口治病的
  膏药
  一是聚人气
  二是把一个个的日子搓出声响来
  让出门的人
  能听出老家动静,治他们
  身在远处的心病。
  雨说下就下,山沟里的村子
  终于把自己长成一道疤痕
  和机耕道连在一起
  像是树上的核桃,心好,看着绿
  只是我用手一砸
  手就黑了。
  插 秧
  想着让大地的羽毛更加丰满。
  插秧的人一弯腰,众多植物的翅膀
  应该在秧田的镜面
  被农业的经验放大
  载着大地开始飞翔。
  荒芜的田越来越多,像是飞翔
  与飞翔之间长出的癣。可惜。
  插秧机钢铁的腰,用柴油的烟
  喘气
  我是一棵晒蔫的病秧
  被农药,化肥,除草剂捆成农村人
  从书中
  一眼就能识出的错别字。
  大地被像我这样越来越多的错别字
  写得感冒
  秧苗们的羽毛虚假,甚至塑料样
  屏住呼吸
  让大地抬不起头来。
  世态炎凉,米粒从秧苗开始让步
  直到我分不清五谷
  直到超市成为人们欲望喧嚣的田地
  直到粮食被盒装,被塑封,
  直到插秧的动作被印成商标
  用于商业。
  民 宿
  穿着乡村外套的民居,用玻璃
  把蛙鸣隔在小学课本里。
  说假话的木地板,矜持
  在我出门后,忍不住地伸懒腰
  吐甲醛。
  拼凑来的柱,檐,梁,门,窗
  让我想起湖广填四川
  这些木件的移民,在科技的指挥下
  把合唱练习得像真的一样。
  我在缝补一些定制的长短句
  历史中散步的人,被我灌醉
  灯光下一晒
  多少有些诗意即可
  厨师再一翻炒
  便给假装情调着的男女佐酒
  助兴。
  蒲扇作为原生态的艺术品
  挂在墙纸的壁上
  扇也不是,不扇也不是,因为
  炎凉已和我们的内心无关。
  在石村
  薰衣草走在路上,山坡紫色的叫鸣
  是从未有过的整齐
  树脂的公鸡用施过除草剂的钟点
  边模仿精致主义的
  茶寮,边模仿古风
  纳凉
  玩具的枪瞄准路上的汽车,它们是
  农田资本过后
  新衍生的猎物。
  三角梅的印刷机在行人的路上
  复印出红色,像是裸露的心脏
  走在身体欲望的前面。
  照相机把规划图拍成游人的背景
  一边画饼,一边充饥
  直到所有的饼都成为饥饿本身
  而且,每一条路
  都是经济。
  在石村
  人造的景点像是新写的聊斋
  给艳遇搭玻璃房,建钢架屋,唯独
  少了异史氏
  曰也不是,不曰也不是。
  → 龚学敏,1965年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1987年开始发表诗作。1995年春天,沿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进行实地考察并创作长诗《长征》。已出版诗集《九寨蓝》《紫禁城》《纸葵》等。《星星》诗刊主编,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其他文献
龙滩天湖,因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而生,总面积377平方公里,也是广西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龙滩天湖,淹没天峨县大片沃野,375米高程下的良田、房屋淹没水中,天峨县全县9个乡镇有8个乡镇近3万群众移民,虽然故土难离,但绝大多数移民识大体、顾大局,迁离故土,从头开始,再建家园。正如一位作家说过:“我曾经一无所有过。”  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去看,天峨曾是一个国定贫困县,2012年,脱贫摘帽,
期刊
雪  抚慰大地  街道,一片  旷亮。  城市步伐  放缓,找回呼吸。  暌违的清新,小雪堆,还有  心神向往的纯净  世人推开窗口,迎接  佳音,  冷空气嗖嗖刮来一记耳光  赶忙关窗  雪  缜密地  埋盖阴沟  房顶,以  高度概括的白  醒来,  我们失去所有颜色。  过去的  寄生无花果  偷偷  黏附主树的枝叶  氣根生长  一截  一截   往下  缠绕  爬入泥土  面向阳光  稳
期刊
繁衍的真相  在逼仄的巷弄里,猫须穿过  时间凝固,板凳上怔忡著  才想起昨夜漏数了一颗星辰  别想摇晃,保温箱的安眠曲  那团音符早把耳朵都摘了  只留给每个喜憨儿一对翅膀  他们不是都说,头过身就过?  尾巴意外卡断转角的房间  影子撕不开你拂袖的那堵墙  司芬克斯死了谜语还在流浪  能三只脚走路的动物永生  不肯饶舌的人有自溺的墓葬  天亮以后,裹着围裙的爸爸  跋涉羊水返回妈妈的子宫  我
期刊
光 暗   有一种对立  生命与永恒的对立  有一种牵挂  永恒对生命的牵挂  有一种对立  语言与沉默的对立  有一种牵挂  沉默对语言的牵挂  有一种对立  家国与历史的对立  有一种牵挂  历史对家国的牵挂  有一种对立  黑暗与光明的对立  有一种牵挂  光明对黑暗的牵挂  对立与牵挂  轮回于昼夜的交替  光暗之间  只需眨一次眼皮  我卻无法分清  先有光明才有黑暗  还是先有黑暗  
期刊
我重新回到故地,  这盛产石油的村庄。  回眸 以中性的目光审视  平和的屋舍  阳光下不慌不忙的劳动者  令人感动。  当欢呼的场面在荒原庆典  一束束火,睡在温柔的梦乡。  在深不见底的黑夜,我驰过野地。  油的滚烫  才结束文明的衣饰,  延续部落里久违的奇特传说。  正是狼群出没的山谷  英雄降生。  赤手空拳的男人  将一截截骨头吐成路标  指引勘探者。  那些從不带枪的人  是我的同族
期刊
有强光时,戴副深黑色眼镜  不必要的,不想要的,不敢要的  全部过滤,不屑一顾  多余的丢了,错失的不来了  身体的脂肪会更单薄  可以开始起飞,心形的风筝  飞高一些,看草场的渺小  远山的高大,海的辽阔  云却是更轻、更高,无忧  下坠时,感觉分量十足  地心引力,空气浮力  成了隐藏的竞争对手  要凶悍如鹰,敏锐如花豹  轻巧如翅膀上的羽毛  看清生活陷阱,飞翔的天空  专注力是需要的,学习
期刊
和画家梁赶在暮色之前  画家梁熟练递上烟,招呼我一起看山。  他让我顺着画板  朝远处看。  事實上,我的目及处只停在满目草黄,  和山上  剩留的几棵云南松。苍老,稀疏。  而梁的画板,则群山葱茏,  他正画着曾经的雄鹿,和曾经的漫山松涛。  这是昔格达常见的暮色之景,  万物明净,生活平静。  梁即将抓出的被涂抹的星空,肯定也了不   起,肯定也和  我理解的山性完全不一样。  ……仿佛冒岀一
期刊
清晨悠然醒来  瀑布哗啦欢唱  蜻蜓惊飛于芦苇  铺展繁殖的水泽  群鱼按时洄游在  不断陷落的湖面  来不及解了又打  打了又解的川流  这是水声喧哗的时代  瀑布自动写作它的历史  流水自动写作它的走向  浮萍在湖面跟云朵碰撞  急川准时穿越岩石  汹涌而下的激流  四奔在八卦散落的湖泊  流水是如何轻轻载走  记忆将何以忘于回溯  没有山涧的溪流依然高唱  没有源头之泉的  湖水欢喜中断  
期刊
颤栗的本质  这是内脏占卜学:神的目光  检视着液体的暗流,不辨别。  一叠薄水,趴在卵石上,是流动的,  它侧身穿过缝隙,然后经弯道和窝点  回旋而去。情色的拥抱、搓揉,  以骑兵阵的蹄声,震落所有叶子上的  滚珠。  所以,它由此及彼,流经人与人  以及人情,井与台和汲汲的索,  再由彼及此。  微凸的桥,道观前的  山门,人世,这背后的引力,将相遇  吸到终点,编织心与心动的蛛网。  叶脉暴
期刊
声 音  我不确定它出自哪里——  露珠滴落树梢或者小兽拱过泥土  麦浪随风起伏或者泉水流经石子  飞鸟展开翅膀或者花朵瞬间绽放  我不确定那些音色里  是否有蕨芨般圆润的纹路  或者星空般经典的谜  甚至不确定我是否真的听到了它们  有时遥远,有时很近  但它一定在,一直就在某处  以至于我无意间顺着这声音找到了你  土 地  这些年,以为走得足够远  远远把他们甩在了后面  差点忘记来自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