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催化α,β-不饱和醛的选择性α,β-双芳基化反应

来源 :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组分双官能化反应是一种高效、简便构建C-C键、C-X键的方式.双键广泛存在于众多有机化合物中,对双键的双官能化反应研究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工作以Ni(COD)2为催化剂,以芳基溴化镁、芳基溴化物为芳基化试剂,实现了3-芳基-2-丙烯醛亚胺中碳碳双键的双芳基化反应.该反应建立了一个新的镍催化α,β-不饱和醛的α,β-双芳基化方法,可以高度区域选择性地向底物分子中引入两个不同取代的芳环,得到多种2,3,3-三芳基丙醛骨架的产物.利用这一反应作为核心步骤实现了天然产物Quebecol的简便合成.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经历了亲核加成、金属交换、还原消除的历程.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多聚甲醛、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原料,通过经典的Kabachnik反应制备了含磷、氮的笼型和半笼型结构的低聚倍半硅氧烷(N/P-POSS).然后,通过与商品化MFE-711乙烯基树脂共混/共聚的方法制备得到改性乙烯基树脂.采用FT-IR、NMR、MALDI-TOF等对阻燃剂N/P-POSS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锥形量热、热重分析以及动态力学分析等方法对乙烯基树脂固化物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
氧化铝纳米团簇在众多技术应用中日益受到重视,找到其最优结构对进一步的研究非常重要.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定向Monte Carlo格点搜索算法用于搜索不同氧化铝晶体(α,θ和δ)内的不同尺寸的氧化铝纳米团簇的结构,并对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定向移动策略,定向Monte Carlo格点搜索中每一步都是“有效”移动,极大地增加了搜索效率.研究结果发现α氧化铝团簇形成一种多层结构,θ和δ氧化铝团簇形成一种单层薄膜结构.θ和δ氧化铝团簇的二阶能量差分存在奇偶震荡,偶数尺寸的氧化铝团簇具有相对更高的稳定性.通过相对能量
钠离子电池凭借分布广泛和低成本的钠资源在大规模电化学能量存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一种重要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电化学可逆性相对较好和化学组成丰富且可调的特征,得到广泛关注.其中钴酸钠是一种典型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自20世纪80年代就得到大量研究.由于钴酸钠含有丰富的电化学信息,基于其充放电过程进行的机理研究对理解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介绍钴酸钠的常见结构类型与合成相图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综述了不同结构钴酸钠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变化和电荷补偿机理的研究进展
氨(NH3)是一种无碳氢载体,比氢更易储运,且体积能量密度更高,因此直接氨燃料电池(DAFC)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工作研究PtIr/C阳极催化剂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电催化活性及其对DAFC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所用阴离子交换膜的渗氨量与DAFC性能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从25~80℃,基于PtIr/C阳极催化剂的DAFC在80℃下获得最优性能,其开路电压(OCV) 0.50V,峰值功率密度3.2 mW·cm-2,可归功于Pt-Ir合金的协同作用和升温提高了催化活性.不同温度下在DAFC阴极尾气
目的验证4%甲醛溶液使Sabin株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达到预期灭活效果所需要的时间。方法用4%甲醛溶液对15批Sabin株Ⅰ、Ⅱ、Ⅲ型脊灰病毒在(36.5±1.0) ℃环境进行灭活,同时以15批未加入4%甲醛溶液的病毒纯化液作为对照组,按照企业注册标准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测定病毒滴度。为了消除4%甲醛溶液对Hep-2细胞的影响,取4%甲醛溶液接种Hep-2细胞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置Hep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一种用于脂肪族异氰酸酯聚合反应的哌嗪类双季铵碱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反应所生成的聚合产物中所需的三聚体成分较高,产物色度较低.
为了提高TiO2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B,N共掺杂的SnO2/TiO2(B,N-SnO2/TiO2)粉体型光催化剂.进一步为了提高光催化剂的实用性,通过浸渍-裂解法制备了氧化铝纤维毡负载的B,N-SnO2/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积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氧氟沙星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B,N-SnO2/TiO2粉体型光催化剂和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 表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容量和功率设计灵活、安全可靠、寿命长等优势成为发展较快的储能电池之一.离子膜作为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对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寿命和成本具有显著影响.本工作以高化学稳定性的聚偏氟乙烯作为膜材料,利用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别作为模板和稳定剂,在聚偏氟乙烯膜内成功构建了具有较好H/V离子选择性的三维离子传输通道.电池性能测试表明,该聚偏氟乙烯(PVDF)离子膜有着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在100 mA·cm-2电流密度下,具有98%以上的电流
具有近红外Ⅱ区荧光的Ag2S量子点(QDs)因具有带隙窄、Stokes位移大及光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传统有机相合成的Ag2S量子点水溶性与生物相容性较差,而水相合成Ag2S量子点的荧光又很难到近红外Ⅱ区,这严重制约了Ag2S量子点的生物医学应用推广.因此,优化探究具有近红外Ⅱ区荧光发射的Ag2S基量子点的水相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核掺杂ZnS、表面阳离子(Zn2+)改性以及调控表面配体制备出一系列Ag2S基量子点,发现核掺杂和表面阳离子改性均使Ag2S基量子点的荧光呈
近年来,放射性污染物铀(U(Ⅵ))在水环境中的排放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中U(Ⅵ)的去除.首先,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微观表征技术探究了S-NZVI的表面特征及材料特性.结果 表明,相比于纳米零价铁(NZVI),S-NZVI颗粒不易团聚,性质更加稳定.随后,通过宏观实验探究了反应时间、温度、pH、背景离子浓度等因素对S-NZVI去除U(Ⅵ)的影响.结果 表明,S-NZVI对U(Ⅵ)的最大去除量高达562.5 mg·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