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锡矿山矿山机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其安全状况仍然是目前矿山机械所面临的较大问题,所以必须提出目前矿山机械安全技术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加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强化操作人员培训、建立矿山机械安全设计体系等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安全
中图分类号:TD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185-02
1 引 言
近些年来,锡矿山通过技术改造,机械装备向大型化、自动化发展。使矿山生产率逐步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安全也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同。首先,在重载与高速环境下的矿山中,如果工程机械存在隐患但不能及时发现,就极有可能造成如撞车、钢丝绳断裂、绞车损坏、皮带机着火、跑车、罐笼坠落等恶性事故;其次,随着采礦工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大型和重型机械进入采矿地点,安全隐患对其操作和周围人员伤害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锡矿山机械装备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我矿的现代化矿井装备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对先进技术的消化还不彻底,在一些设备故障的处理上,仍需供货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先进设备的备件供应上一系列问题,使得先进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更有甚者,由于对技术没有全面理解,忽视安全,在有些安全监测装置出现故障时,仍进行生产。造成很大安全隐患,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没有及时淘汰,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设备超负荷运转,也是安全事故屡发的原因之一。
2.2 机械安全检测技术待完善,设备点检定修制度未贯彻落实
矿山对设备的点检定修制度不重视,还是采用传统的计划预修制度,导致许多设备过修或欠修,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增加了维修费用。设备清洗润滑、易损易耗件的定期更换等维护工作不完善。设备管理偏重维修,而忽视了设备的定期清洗润滑,使得摩擦阻力增大,设备损耗变快,大大缩短了设备维修期。
此外,在矿山封存设备方面,既没有采取防尘、防潮、防锈等养护措施,也没有派专人看管与定期检查,缺少配件时经常直接从封存设备上拆除,使得封存设备的技术状况每况愈下。矿山工程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同时长期处于重载和交变载荷状态下工作,容易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仍然处在重载、高速等环境下工作,就有可能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2.3 产品制造工艺及加工水平低下
国产矿山机械可靠性差,主要是因为其关键元件不过关。如传动件,液压件等。关键部件虽然重量只占整机的25~30%,但价格占30~50%,故障率占80~90%。这些件加工精度高,难度大,一般需用光电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进行加工,但我矿山机械加工则多用普通机床,先进的冷热加工设备很少,加工中心更是凤毛麟角,焊接和热处理大多采用普通方法和一般设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故使关键部件的加工质量难以过关。
2.4 矿山机械安全标准急需完善和严格执行
已制定的矿山机械设备安全标准主要涉及矿井提升机、矿用绞车、地轨运输车辆、矿用提升绞车、矿用炮孔钻机、地下铲运机、液压防爆提升机以及液压防爆提升绞车等,没有给设计、制造与使用部门提供了一个总体性框架和指导原则,进而使得产品难以在预定使用范围内得到有效保证。
2.5 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相关资料表明,80%以上的矿山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矿山工作具有很大的艰苦性与危险性,矿山生产作业人员组成复杂,部分设备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足够了解,自我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习惯性违章操作等是造成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另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过多地强调产量,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安全观念不强,对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不到位,致使部分操作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导致现有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
3 解决措施
3.1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人员基本素质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针对设备人员思想活跃,流动性大,整体技术素养偏低等特点,采取一系列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针对性措施。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消除相关人员心目中“技术无用论”的消极观念,使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到有效开展机电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机电人员定期分批分岗位地开展技术、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将坚持本职工作与技术水平拔尖的职员选派到外地参加培训和参观学习,让其积极吸取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综合技术能力。三是加强特岗职工的管理,积极保持机电团队的相对稳定,所有特岗人员的工种变更必须要经过公司职能部门的同意,否则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杜绝未经培训和无证上岗人员操作设备现象。
3.2 加强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健全机械安全设计体系
加强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积极消化吸收先进的安全设计理念,健全矿山生产安全设计体系,逐步提升矿山机械安全科学性技术性。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有步骤地推进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制定科学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
3.3 加大资金投入,定期更新技术与设备
提高设备折旧比例,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必要的装备技术更新改造,坚决淘汰超期服役设备,消除事故隐患。设备管理的重点是主要生产设备的现场管理。以矿井提、通、压、排主要设备为龙头,重点抓好供电及采掘设备的管理,同时对新设备的安装现场严格把关。为保证新设备安装任务的按期完成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坚持制度过硬,严肃查处违纪行为。对违纪人员要严格按照矿山《奖惩标准》进行处理。同时督促生产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对设备实施针对性的修理维护工作,搞好日常维护保养,进而提高设备运转率,防止在生产时间意外停产。抓好主要设备的维检、各种防护罩、防护拦的加装和文明卫生工作。同时,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整改。
3.4 健全机械安全法规及标准,加大安全监察力度
近年来,依据设备管理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矿山要及时编制健全了《设备润滑制度》、《设备日常保养制度》、《设备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设备点检查制度》,并且还新制定了《重要设备机台长负责制度》、《流动设备交接制度》、《设备检查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设备操检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有法可循,加强管理活动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3.5 应用科学管理技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设备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加强管理指令发布的准确性、系统性与及时性。网络计划技术就是一项应用于大型设备安装检修工作中的科学管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还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此外,设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势在必行。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矿山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设备管理,并开办应用培训班对相关管理人员展开专业化培训。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管理技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实现设备信息管理资源共享,进而极大地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4 结 语
总而言之,锡矿山矿山必须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加强技术研究,增加资金投入,健全制度标准,大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障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刘 鹏.金属非金属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6(22):98.
收稿日期:2018-7-12
关键词: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安全
中图分类号:TD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185-02
1 引 言
近些年来,锡矿山通过技术改造,机械装备向大型化、自动化发展。使矿山生产率逐步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安全也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同。首先,在重载与高速环境下的矿山中,如果工程机械存在隐患但不能及时发现,就极有可能造成如撞车、钢丝绳断裂、绞车损坏、皮带机着火、跑车、罐笼坠落等恶性事故;其次,随着采礦工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大型和重型机械进入采矿地点,安全隐患对其操作和周围人员伤害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锡矿山机械装备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我矿的现代化矿井装备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对先进技术的消化还不彻底,在一些设备故障的处理上,仍需供货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先进设备的备件供应上一系列问题,使得先进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更有甚者,由于对技术没有全面理解,忽视安全,在有些安全监测装置出现故障时,仍进行生产。造成很大安全隐患,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没有及时淘汰,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设备超负荷运转,也是安全事故屡发的原因之一。
2.2 机械安全检测技术待完善,设备点检定修制度未贯彻落实
矿山对设备的点检定修制度不重视,还是采用传统的计划预修制度,导致许多设备过修或欠修,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增加了维修费用。设备清洗润滑、易损易耗件的定期更换等维护工作不完善。设备管理偏重维修,而忽视了设备的定期清洗润滑,使得摩擦阻力增大,设备损耗变快,大大缩短了设备维修期。
此外,在矿山封存设备方面,既没有采取防尘、防潮、防锈等养护措施,也没有派专人看管与定期检查,缺少配件时经常直接从封存设备上拆除,使得封存设备的技术状况每况愈下。矿山工程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同时长期处于重载和交变载荷状态下工作,容易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仍然处在重载、高速等环境下工作,就有可能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2.3 产品制造工艺及加工水平低下
国产矿山机械可靠性差,主要是因为其关键元件不过关。如传动件,液压件等。关键部件虽然重量只占整机的25~30%,但价格占30~50%,故障率占80~90%。这些件加工精度高,难度大,一般需用光电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进行加工,但我矿山机械加工则多用普通机床,先进的冷热加工设备很少,加工中心更是凤毛麟角,焊接和热处理大多采用普通方法和一般设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故使关键部件的加工质量难以过关。
2.4 矿山机械安全标准急需完善和严格执行
已制定的矿山机械设备安全标准主要涉及矿井提升机、矿用绞车、地轨运输车辆、矿用提升绞车、矿用炮孔钻机、地下铲运机、液压防爆提升机以及液压防爆提升绞车等,没有给设计、制造与使用部门提供了一个总体性框架和指导原则,进而使得产品难以在预定使用范围内得到有效保证。
2.5 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相关资料表明,80%以上的矿山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矿山工作具有很大的艰苦性与危险性,矿山生产作业人员组成复杂,部分设备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足够了解,自我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习惯性违章操作等是造成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另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过多地强调产量,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安全观念不强,对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不到位,致使部分操作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导致现有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
3 解决措施
3.1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人员基本素质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针对设备人员思想活跃,流动性大,整体技术素养偏低等特点,采取一系列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针对性措施。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消除相关人员心目中“技术无用论”的消极观念,使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到有效开展机电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机电人员定期分批分岗位地开展技术、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将坚持本职工作与技术水平拔尖的职员选派到外地参加培训和参观学习,让其积极吸取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综合技术能力。三是加强特岗职工的管理,积极保持机电团队的相对稳定,所有特岗人员的工种变更必须要经过公司职能部门的同意,否则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杜绝未经培训和无证上岗人员操作设备现象。
3.2 加强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健全机械安全设计体系
加强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积极消化吸收先进的安全设计理念,健全矿山生产安全设计体系,逐步提升矿山机械安全科学性技术性。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有步骤地推进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制定科学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
3.3 加大资金投入,定期更新技术与设备
提高设备折旧比例,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必要的装备技术更新改造,坚决淘汰超期服役设备,消除事故隐患。设备管理的重点是主要生产设备的现场管理。以矿井提、通、压、排主要设备为龙头,重点抓好供电及采掘设备的管理,同时对新设备的安装现场严格把关。为保证新设备安装任务的按期完成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坚持制度过硬,严肃查处违纪行为。对违纪人员要严格按照矿山《奖惩标准》进行处理。同时督促生产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对设备实施针对性的修理维护工作,搞好日常维护保养,进而提高设备运转率,防止在生产时间意外停产。抓好主要设备的维检、各种防护罩、防护拦的加装和文明卫生工作。同时,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整改。
3.4 健全机械安全法规及标准,加大安全监察力度
近年来,依据设备管理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矿山要及时编制健全了《设备润滑制度》、《设备日常保养制度》、《设备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设备点检查制度》,并且还新制定了《重要设备机台长负责制度》、《流动设备交接制度》、《设备检查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设备操检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有法可循,加强管理活动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3.5 应用科学管理技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设备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加强管理指令发布的准确性、系统性与及时性。网络计划技术就是一项应用于大型设备安装检修工作中的科学管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还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此外,设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势在必行。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矿山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设备管理,并开办应用培训班对相关管理人员展开专业化培训。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管理技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实现设备信息管理资源共享,进而极大地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4 结 语
总而言之,锡矿山矿山必须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加强技术研究,增加资金投入,健全制度标准,大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障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刘 鹏.金属非金属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6(22):98.
收稿日期:201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