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湖水(外二篇)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山的雄奇伟岸,水总是显得多情而温柔。
  最让人惊诧的,莫过于天池那一汪高深莫测的水了。
  每一个登临长白山的人,几乎都怀着朝圣与膜拜的心情。能不能看到天池,一睹她的芳颜,似乎全凭运气了。
  那是九月里的一天,攀爬了一千四百多个台阶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天池岸边。
  大雾茫茫。好一个高处不胜寒!恍然迷离间,让人疑心来到了《红楼梦》里的大荒山。
  第一眼,天池看不见。朦胧中,氤氲的水气袅袅升腾。抬头看天,铅黑的云朵,仿佛要直直地朝人的头顶压来。这浓重的云下,无处不在的清冷,将人紧紧地包裹。细细吸一口凛凛的风,丝丝缕缕,想必都是云的寒凉吧?那天,高山上,我们离一朵云是那么近,近得几乎感觉不到云的存在,呼吸吐纳间,和它融为一体。
  于是千呼万唤。风云变幻间,不知谁的祈祷感动了上天,缕缕清风终于吹开了天池神秘的面纱。一池的水,美人般露出温婉的笑脸。
  是那样的一汪澄澈,一汪清碧,简直让人疑心顿起。那一定是上天不小心,掉下来最明最亮的一块蓝吧?那晶莹之蓝,剔透之蓝,使这一汪湖水纤尘不染,完全褪去了俗湖俗貌。难怪,它的名字叫天池。
  《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顶……群峰环抱,池高约二十里,故名为天池。
  这海拔两千一百九十四米的水面,悠然自得地荡漾在巍巍群山间。据说,天池平均水深为二百零四米,而中心深处可达三百七十三米!山之高水之深,远远超出我们的感受与想象,况且,大自然从不给人类想象的机会。我们能做的,只有赞叹,只有仰望。
  “高山上的湖水,是滴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想起这样的比喻,吟咏起这样的词句,愈觉湖的轻灵,歌的飘渺。天池啊,如果你真是一颗眼泪,那也一定是仙女的眼泪……
  静静地,这一面湖水,躺在群山的臂弯里,像天女悠长而清冷的梦,让人不敢也不忍前去打扰;她神圣庄严,端庄肃穆,任人出神凝望,凝眸遐想……
  水的姿态,千千万万。天池之水从北口流出,便是著名的长白瀑布了。
  如果说,天池之水矜持而含蓄,那么,变身为瀑布后,它瞬间便热情洋溢,激情万丈了!
  它欢呼着,跳跃着,它大笑、大叫,一路狂奔,飞身而去!
  是要赶赴一个远古的约会么?
  粉身碎骨,珠飞玉散,果敢决绝,誓不回头!
  看似淑女,却是侠士。
  也是那天池之水,也是那瀑布之水,不经意间,又流成了另一汪潭水。
  人们唤它——绿渊潭。
  那一潭水,完全是大家闺秀的模样。绿意盈盈,似美人温润的面庞。缤纷的落叶荡起层层涟漪,可是她多情的一颦一笑?
  秋色深深,直到看得满心满眼,都是绿。忽然羡慕起水中的红锦鲤,可以永远地,自由自在地畅游在这无穷的绿意里。
  花自飘零水自流,空留下对岁月的惊呼,对美的赞叹。
  蝉声桐影醉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这是江南人眼里的江南。从没去过那里的我,选在挥汗如雨的八月,下江南。
  早听说江南盛产小笼包。八月的江南,也真个活脱脱一炉热气腾腾的新鲜包子。
  站在苏州的大街上,须臾,炙烤的地面卷起漫天的热浪,头顶也蒸腾着,仿佛冒起白烟。
  热,无所不在的炎热,自脚底,自天空,自四面八方,盈盈袅袅,氤氲而来。抬头一望,太阳何其温柔,然而它不声不响,只热烈地而缠绵地,拥抱着整座城市。
  走在街上,行人的眼睛急急地寻着冷饮铺子。临街的冷饮窗口,是滚滚热浪中的极地海岛,每一家,都冷森森地开足了冷气。
  前胸是凉风,后背是火炉。不管是谁,一站在冷饮窗前,立刻变成了双面人。这样的小铺子,临着街道,大口大口地吞吐著冷气,让人疑心它会不会在这热浪里融化。四面八方的热,包裹着这一方方小小的冷。正是这无所不在炎热里的“寒凉”,使得大街上往来不断的江南人还能保持那一份淡定与从容吧?
  老街上,行人迈着方步,气定神闲。再高的温度,似乎也打乱不了生活的阵脚。只有梧桐树上,知了在不停地聒噪。
  吱吱复吱吱,此起彼伏,响亮刺耳。这不知疲倦的小虫们,在举办一场歌唱大赛么?偌大的城市,全是它们的舞台呵!抬头,却只见浓荫蔽日的梧桐树,全无小虫子们的踪影。
  而在北方呢,只黄昏时,或深夜里,才有蛐蛐的叫声,而且,一声一声,带着几分怯怯,是一隅的独唱,是寂寞夜里的喃喃私语;南方的蝉,一上来就是大合唱,每一只,都亮足了嗓门。
  盛夏的天光里,鸣蝉欢叫。这小小生命,也要发出生命的最大鸣响,最大合奏。
  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想枉来这世上一遭吧?
  这宇宙间最痴情的鸣唱,让江南的夏天变成了一曲曲蝉声的咏叹调,盖过了车轮的喧嚣,盖过了独行人的寂寞,唱出了江南一季又一季的繁华。
  蝉噪林愈静。
  这无所不在的蝉声,使人身在闹市,为什么却恍如远在山林呢?
  江南的街头,总是遍植着高大的梧桐。在南京,明故宫至总统府的一条长街上,两侧的梧桐蓊蓊郁郁。每一棵虬曲的树干,都印着苍苔样的花纹,犹如身着迷彩的戍城卫士。这卫士,一路利落潇洒,头顶上却举起一把把参天巨伞。那形如鹅掌的叶子,绵绵密密地斜织着,片片盛满金色的光芒,于是,整棵的树木,也在日华灼灼里,神采奕奕,大放光芒了。“凤凰生兮,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传说中的凤凰如果要选择栖身之所,当然要眷顾挺拔伟岸的树中奇男子了。
  当然,世人无缘得见金凤凰。那么就在梧桐叶片的飒飒声响中,在轻枝与蔓叶的光影缠绵里,想象着那美丽的鸟儿下得凡间来吧!
  江南多雨,诗词里的梧桐树也大多是水意淋漓。“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想来,秋雨纷纷,梧桐叶落之时,满心满眼,一定都是诗意的寂寥与苍凉。   但现在是盛夏。骄阳下的梧桐森然挺立,道路两侧,它们无声地伸出巨大的臂膀,于空中相互搀挽,密密地,斜织出绿色的阴凉。
  走远了,回头望,再望。高大的梧桐树影参差,不知道它们的眼里,上演了多少繁华旧梦,多少人间喜乐。
  江南的炎夏里,总有老人在做着自己的小生意。
  当然不是开店的那种。
  苏州的老街上,就曾偶遇这样的老人。面容清瘦的老太太,挎着一只竹篮,日影一样,轻轻地在老街上走过,也并不吆喝。篮子里,不过斜斜地放着几枝刚采的玉兰,或者桂花。
  那花也如其人,瘦瘦细细。想来,也许,就采自老宅的房前屋后。桂花香了,那细弱的香气,从老宅里一路芬芳而来。大太阳底下,怕是很快就要晒蔫了。
  夏天,也实在不是卖花的好天气。
  不知一天走下来,能卖出去几朵?那花香里,又有老人多少少女的回忆?
  在同里的老街上呢?
  两个卖东西的中年妇女,干脆就沿街而坐。
  一个篮子里,装着几只癞瓜,另一个,只是几朵莲蓬。
  癞瓜莹莹绿绿,十分新鲜;莲蓬也嫩得着实可爱。
  忍不住,蹲下身来。十元三个的癞瓜,莲蓬两元一支。堪称物美而价廉。
  见我们踌躇,卖莲蓬的老阿妈一迭连声,“尝一尝,尝一尝嘛!”于是抠下一粒莲子,倒也莹白玉润,只是放到口里,无甚滋味。然而,两元一枝,却是平日里望洋兴叹,求之而不得的。于是,买下来,女儿高高兴兴地举起,像是在大白天里,洗了一个日光浴。
  何其美哉!
  这热闹的街头,走着行人纷忙的脚步,也走着老人们的流年碎影……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梦转眼到白头。
  梦里梦外,江南的老人们,牢牢地抓着一蔬一果,一稻一麦。
  于是,我们也闻到了,江南那丝丝缕缕,绵延不绝的淡淡芳香……
  丽江迷梦
  有山有水的地方,风景总是异常地灵动。正因为如此,名山大川才成了人人向往的地方。可是,有哪一条江,像云南的那条江那样,敢直截了当地以“丽”字取名呢?它如此直率而大胆,像个孩童一样袒露着自己的天真,倒真是让人觉得有几分可爱起来。
  带着这样的心境与猜想,深冬的薄暮冥冥的黄昏,我来到了丽江。
  夜色掩映,丽江古城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蜿蜒的青色石板路,闪烁着清冷的色泽。两旁,木制的房屋红灯高照,是一家挨一家的客栈与商铺。静悄悄的客栈,有的只虚掩着一扇木门,让人想起古风淳朴的“夜不閉户”。门里,一脸闲适的房东差不多都是黑红的脸膛,穿着素朴的衣衫。开口说话,含笑而诚恳,让人疲惫的心不觉中放松下来。
  进得客栈,却忽地别有洞天。见四面房屋围绕着方形的天井,抬头一望,好大一个月亮!丽江人真是奢侈啊!关起门来,栽培着一盆盆的奇花异草也就罢了,怎么还能像老北京人那样,独自坐拥着如此气派的“四合小院”呢?只隔着一扇薄薄的木门,跨一脚出去,街上人声喧嚣,是上演了一千年的繁华之梦;而退回门里,却忽地绿树摇曳,兰花吐香,明月清风,日日相伴。真是要热闹有热闹,要清静有清静。如此修身又养性,难怪丽江的本地人皆是一脸的闲适与安然呢!
  匆匆地,去逛古城夜市。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工艺品……个个让人爱不释手。叮叮咚咚,有敲鼓的声音。循声望去,见一家小店里,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正在击鼓。她的小店,专卖各种的羊皮小鼓。客人来了,她抬头望望,匆匆一瞥,似乎就能看出访客的身份和喜好。见我不是买鼓之人,复又低头击奏。这女孩子,不知道是哪里人。可是,看她那痴迷的神情,孤独地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不用问也知道,一定是心怀梦想的。也许,是隔着千山万水,来丽江寻梦?也许,就是本地长大的女孩子,看过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却执意要返回故乡,这梦一样美的故乡。
  走走看看,就到了酒吧一条街了。一瞬间,时光从久远的古时穿梭到了现代。透明的大玻璃窗里,五彩的霓虹伴着劲歌热舞,是年轻的狂欢的人群。这是哪里?如此尽情尽性地将享乐发挥到极致?夜晚的古城,夜晚的酒吧一条街,像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向人们诠释着快乐。从快乐到幸福,或许路就不远了吧?
  夜深了,古城终于困倦了。枕着风尘仆仆的迷梦,睡着了。
  赶着第二天的飞机,匆匆早起。
  凌晨六点半的古城,依旧一片漆黑。行李在青石板路上轰轰作响,像是要把一城的美梦都惊醒。
  不远处的一盏灯光,让我们停下了脚步。是一位当地妇女的小吃摊子。没什么特别好吃的,但有热气腾腾的米粥和茶叶蛋。冬天农闲了,妇女说,家里人和亲戚们都忙着做事情,跑跑出租,经营客栈,她做不了什么,就天天早上卖卖早餐。
  漆黑的夜色里,她说着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脸上满是岁月的沧桑。以她的年纪,其实真可以在家里享享清福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停不下的,是丽江人一辈子的辛劳。
  在丽江,也许家家都有个小客栈,都有个小司机。载我们前往机场的,就是个当地的农民。小伙子爽朗而健谈,一路上给我们介绍丽江的风光与历史,如数家珍。他忙时种田,闲时跑出租,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小小的故乡,他见到了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想来也是眼界大开了。
  匆匆地,就这样与丽江分别了。那条美丽的江,终是无缘得见。看来,在以后的日日夜夜里,它只能谜一样流淌在我的梦中……
其他文献
下午一出门,我们就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捡的红薯变为一顿美餐。  金狗提醒说:“四生六熟的红薯吃了禁不住放屁。”  我说:“那我们还得捡柴去。”  话虽然这么说,可哪有靠实的柴?我们当时在碾子壕,碾子壕两边是沙地,沙地紧靠芦苇荡。碾子壕的沙地年年种甘蔗,我们还偷偷摸摸吃过几回,原想甘蔗地有遗失的甘蔗,结果是鸡抱鸭儿——一场空。  来碾子壕之前,我们在沙坪子一边放牛,一边刨红薯,还真刨到足有一簸箕遗漏
期刊
化学原理在高中生物学解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奠定作用,为当代生命起源发展等一系列科学之谜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掌握好化学原理在生物解题中的使用技巧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
期刊
佐藤学教授曾说过:令几乎所有教师着迷的教学是在娴雅的关系之中相互倾听彼此的心声。“倾听”正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它能够紧扣当今教师心弦的教学,也是借助纤细的交响展开的静
传统的英语教学公开课上,教师更多尝试的是阅读教学,因为开展此类教学的课堂变数不大,教学效果比较稳定。而相对于阅读技能,我们学生(职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相对滞后,除了被动
期刊
在课程改革要求课程结构趋向综合化、一体化的推动下,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适应课标与课程要求的教学形式逐渐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成为了学前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中普遍采用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这么规定:“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已经成为人们需要掌
摘 要:小学生好动、爱玩,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在学习上,自我控制力差。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数学本身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可是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教学设计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改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有趣生动的教学环境才符合学生的天性。  关键词:兴趣;主体;生活;游戏;激励  趣味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
入世以来,我国轮胎行业外部经营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提高进口橡胶关税,国际橡胶联盟控制市场,期货市场的恶意炒作,伊拉克战争引起石油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导致天然橡
11月4日,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一例出生5个多月的患儿徐某医治无效死亡.rn南京市卫生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调查处理,11日下午4:17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及时公布“徐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