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联网 ”培育新坐标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互联网 ”所具备的“创新驱动、跨界整合”的新特性,实现传统农民培训与先进办学手段的深度融合,构筑农民培训事业发展的新优势,成为摆在基层农广校面前的一个新题目。招远农广校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打造“互联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坐标,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凝聚新型职业农民健康成长的“智囊团”
  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互联网支持下,正在走向科学、合理、便捷的轨道,原来的田间课堂、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正在走向互联网课堂;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平台、QQ平台上的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功能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此外,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的部分功能也在新型职业农民微信、QQ平台上得以实现。2016年,招远农广校聘请金都招远汇电商服务机构的专家通过语音对成员进行电商知识培训,对成员在电商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答疑释惑,帮助其搞好电商经营。在农广校的引导和金都招远汇的支持下,已有1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开设了自己的网店,2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开设了自己的微店。
  建成新型职业农民增长才干的“加油站”
  有了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能够即时通过图片分析、实地指导等方式,得到圆满解决。2016年2月27日,新型职业农民刘雪光在微信平台上发了几张图片,请求帮助分析如何修剪。大家通过分析图片,交流讨论,找到了正确修剪同类果树的方法和技巧。2017年5月29日,新型职业农民张进坤发布了一张西瓜病害照片,培训教师冒高温来到张进坤的西瓜地,实地查看西瓜长势,分析了西瓜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了解决方案。
  配备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
  在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招远农广校积极开展农村电商培训。2014年以来,举办农民电商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600多人次。职业农民董晓宏通过网店年销售果品30多万斤;职业农民张海鸣运作的“喜人喜”网店,仅“6·18”当天就接到一万多订单,日销售额达到35万元;职业农民李建文在网上发起组建了服务团队,每年通过平台联系,为果农提供修剪、疏果、套袋等雇工服务达230多个工日,帮助果农套袋100多万个,预约服务工日达350多个;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金剪子服务队”通过网络联系,为果农修剪果树面积达4000多亩,成为服务果农的中坚力量。
  目前,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QQ群和微信交流平台已运作1200多天,共有350多名农民参与交流,文字记录达1240万字。培训教师通过相关网站、交流平台传播农业信息1650多条,通过网上或实地解决技术、销售等问题1100多次,制作并播放技术资料1800多篇次。
  当前,一方面“新技术”与“老传统”的更替更合理。农民培训的内容之一是更替“老传统”、传播“新技术”。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老传统”根深蒂固,“新技术”传播速度慢,难以展现;在互联网条件下,“新技术”与“老传统”的对比真实可靠,学员接受他们之间的更替会更加合理。另一方面,“新思维”与“旧理念”的博弈更成功。农民培训的重点之一是抛弃“旧理念”,引进“新思维”。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旧理念”束缚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在互联网条件下,“新思维”改变了农民的发展理念,解放了农民的思想,打开了农民的新思路。
  今年年初,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量超过2000万人,务农农民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基本接受一次培训,线上培训课程不少于总培训课程的30%,实行线上跟踪服务。因此,作为专门机构和发挥主体作用的农广校体系,随着“互联网 ”技术的迅猛发展,农民培训事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利用媒體资源,开发适合本地特点的互联网资源,对培训实行全程信息化监管,扎实推进农广校教学改革,才能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远分校)
其他文献
论坛旨在打造中国农业科技智库成果发布与交流对话的高端平台,及时跟踪和准确把握世界农业农村科技前沿与动态趋向,系统总结我国农业农村科技进展与成效,谋划和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方向。论坛发布了《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等5個专项报告,同时邀请了7名院士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
专家简介:  高祥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推动我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节肥节水节药、旱作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无公害农产品等全国性重大项目的立项并组织实施。主持土壤改良培肥、土壤肥力监测与评价、平衡施肥技术引进、农业综合开发、世行灌溉农业等国家级项目。编制《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创立“肥料配方师”职业资格。对我国土肥水行业,土壤、植物
北京市农广校以“提高素质,科学经营,生态致富,培养技能”为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带领各分校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面做好教学科研、服务理念更新,达到共融共通、共促共建、共研共进的成效,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动首都“三农”事业发展。  一、以合作社为建设点  以田间学校为媒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业科技到生产力的转化。首先在昌平区农广校、门头沟区农广校开始实施,目前农民合作社集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内容和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面积有110多亩,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随处能听到羊群的“咩咩”叫声,满眼青色的蔬菜,一幅农村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谁能想到这是一个20多岁年轻大学生的杰作。这个大学生凭借自己所知所学,在这里创业,在这里奋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种养结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阵阵喝彩,他就是洛阳约书亚家庭农场总经理黄飞雷。黄飞雷生于1993年,2015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学习
栏目名称: 农科讲堂  承担培训: 农业部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  栏目时间: 互联网7*24小时点播 卫星网工作日8:30-12:30,13:30-17:30轮播  节目形式: 以专家讲座和访谈为主  节目定位: 宣讲政策法规、普及科学技术技能,让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系统干部及时了解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学习现代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方法,切实提高他们围绕“三农”中心任务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已突破15亿。随著手机普及率的提升,农村人口手机使用量上涨,智能手机也成为了帮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农具”。手机可以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动态,把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可以用手机APP管理养殖场、农场、果园等;手机还可以帮助农民网上销售农产品。节目中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应用广泛的涉农APP,以及如何利用APP来服务农业生产。
二十六年如一日,他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素有“华人老家”美誉的洪洞的农业基层一线,他的足迹踏遍了槐乡大地的山山水水。看着农户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毫不保留;担任县农广校校长十年来,他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默默奉献在农业教育培训的前沿。他的学生桃李满洪洞,农广校俨然成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黄埔军校”。他就是2017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获得者,洪洞县农广校
人物导读:李玉升,男,山东省招远县人。2003年下岗,开始进行生猪养殖。2010年创办自然养猪法养殖场,现在已经成为年收入500多万元的大型养猪场。2011年注册成立招远市绿曙桃园有限公司,实现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2013年参加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过认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致富的典范。  从一个下岗工人,到创办生猪养殖场,从生猪养殖失败到再次创业,终于成功。李玉升
在雄伟的祁连山脚下,丝绸古道的戈壁上,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裕固族。前不久在甘肃酒泉旅游时,我们有幸受到了裕固族同胞的盛情接待,不仅吃到了当地有名的美食“肉肠”“支果干”和手抓羊肉,还喝到了裕固族特有的成奶茶。  喜欢旅游的我走过国内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也见过很多与众不同的饮食风俗,但是,裕固族同胞对茶的依赖是我前所未遇的,他们的茶瘾太大了!我在肃州区的黄泥堡裕固族乡看到,当地裕固族同胞
《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  确定柑橘施肥量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以产定肥,按照果实产量确定柑橘一个生长周年内的肥料施用量,这种方法适宜于产量比较稳定的成年树;二是按生产经验,这种方法盲目性较大,适用于老产区有丰富栽培经验的种植户;三是叶片养分分析法,是在6-7月份测定非结果枝条上部叶片的养分含量。本期节目介绍了柑橘营养诊断方法、分析方法以及施肥方法等内容。  —— 致富早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