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图书馆与书院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ov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尽管古代的书院,比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也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这些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與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因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丞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是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内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馆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可谓是对秦朝以来“焚书”的拯救了。
  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之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在《唐六典·职官》中,就曾经有这样的话,“至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属太常,掌禁中图书秘记,故曰秘书”。秘书监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的俸禄是六百石米。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了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征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明代,秘书监一职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被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还在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需要说明的是,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握,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曾经采取过“焚书坑儒”的手段,来取缔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
  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想想看也是,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除了政治因素外,经济情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经在自己的诗歌里,这样描写过老朋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唐代末年,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明朝范钦的天一阁,也是享誉古今、天下闻名的“图书馆”。
  无论是私人藏书还是皇家藏书,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是第一次把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的图书馆。所以说,“江南图书馆”是开创了我国“图书馆”新篇章的图书馆,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1  每天早起阅读的习惯,我已经坚持了整整五年。与其说我喜欢读书,不如说我离不开书。那些每天读进去的书,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转化成了我自己的东西。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烦,它们都能给我更多的底气。  在这个世上,大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像书一样,能给到我如此丰富又实在的帮助。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也像一个比肩同行的伙伴,给我及时的安慰和鼓励。  也许读书这个行为并没有什么与众
期刊
酷似雄鸡的版图上  十四亿同胞倾情演唱  指揮是共产党  引领百姓迈进小康  从红船走来的先驱担任领唱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歌声撩拨着星辰阳光  高音跨上珠穆朗玛  嗓门铿锵高亢  唤醒民族力量  中音高山流水长  万众一心斗志昂扬  低音雄厚浓重  团结奋进共创辉煌  吐字归音在人民心上  亿万同胞啊  饥寒中觉醒  斗争中成长  胜利中归来  百年乐章荡气回肠
期刊
中国当代几个排前面的小说家,都是农家出身、农村长大。总体上看,对土地有深厚的眷恋之情,对农民的苦楚,有深刻体认。但他们缺乏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认识和认同,也毋庸讳言。这是解读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等人及其作品的钥匙,是了解其人精神世界的唯一入口。  《白鹿原》之成功,在于比较真实地写出了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但就小说思想内涵而言,充其量是一部农耕时代的挽歌。那种对旧时代、旧文化的眷恋,越是写得
期刊
一  阿拉伯中世纪历史学家伊本·纳迪姆(890至989年)在其《索引书》中记载说:“波斯人是最早期故事的编撰者,他们将那些故事编撰成书并保存于国库,这些书大都用动物寓言的形式讲述。在伊朗第二个王朝安息王朝,这些故事书得到扩充,并添加进新东西……在这方面编撰的第一本书就是‘赫扎尔·阿夫桑内’,意为‘一千个故事’(后成为《一千零一夜》的最早源头)。”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前,波斯阿契
期刊
卢新宁,新上任的香港中联办副主任。毕业于北大中文系,2012年赴北大致辞时,为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2014年,卢新宁出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2018年任人民网董事长。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
期刊
京城淘宝,潘家园也算个好场所,那些年还能捡着漏儿,只是这些年很少能捡得着了。不过,去看看热闹,过过眼瘾还是个不错的地方。二三十年来我经常去潘家园,每个周日准到,除了看看字画、石雕、家具、古玩、把件儿什么的以外,主要是去书摊淘书、看书。  潘家园书摊在尽西头儿一条胡同里,从北到南有三四十米,东西两面全是书摊,大部分都把书摆在地上。  有摆得整齐点的,找书还算好找;有的一大堆,那想找点什么就费劲了。蹲
期刊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绿野仙踪》,作者是鲍姆。  《绿野仙踪》主要讲:堪萨斯州的多萝茜姑娘被龙卷风带到了一个叫芒奇金的地方,好心的北方女巫指点多萝茜到奥兹国找大魔法师奥兹帮忙。在路上,她遇到了稻草人,它需要一个脑子;遇到了铁皮人,它需要一颗心;还遇到了胆心狮,它需要胆量。他们互相帮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稻草人得到了脑子、铁皮人得到了一颗心、胆小狮获得了胆量。而多萝茜,也终于得以回到
期刊
著名画家黄胄与剧作家黄宗江是老朋友。20世纪50年代初,当黄胄刚刚应徐悲鸿之邀,从西安到北京时,黄宗江即大为赏识黄胄画的毛驴。他们俩曾同在一创作室工作。因为有这样长久并且深厚的“交谊”,便常常有朋友,想通过黄宗江的关系,向黄胄这位大画家求画。其实,黄宗江手上,长久亦未得到黄胄一画。虽然黄胄刚到北京时,是许诺要给黄宗江画驴的。“文革”后,黄宗江见旁人托自己求画,想起黄胄前诺,便写出一函,向黄胄“讨债
期刊
26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27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8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
期刊
苟坝,是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这里,有一座红军马灯陈列馆。其中的一盏马灯,有着特殊意义。  1935年2月下旬,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3月10日凌晨,中革军委接到红一军团林彪等的急电,请求攻打打鼓新场(今贵州金沙县城)守敌。打鼓新场距苟坝百余里,堡垒坚固,易守难攻。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记载,就是否攻打打鼓新场的问题,中央负责人在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