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主导到文化引领:城市中国之道

来源 :中国名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的城市化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开放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中国道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独立到协作的演变.回望和总结中国城市发展实践,《城市中国之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化理论与模式研究》一书提出了政治型城市化、经济型城市化和文化型城市化3种发展模式,它们既是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历史阶段,也构成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基本理论形态.《城市中国之道》提供了城市化发展的中国样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和治理城市的中国方案,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城市化的中国智慧,开具了中国未来城市化持续发展的实践良方.
其他文献
从自然的社会化与社会的自然化视角,构建城市滨水休闲游憩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立足于前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与后工业化社会不同时间维度,探索了城市滨水休闲游憩空间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社会化逻辑.从物理空间、社会经济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不同空间维度,探讨城市滨水休闲游憩空间生产的自然化逻辑.最后,阐释城市滨水休闲游憩空间生产的社会化与自然化二重逻辑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社会化与自然化的系统认知与空间实践对优化城市休闲游憩空间、促进滨水区复兴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以长江经济带沪汉蓉和沪昆高铁线37个高铁站为例,依据不同功能用地面积识别高铁站区类型,进而从用地空间布局、开发强度和圈层开发比等方面分析高铁站区空间形态,最后运用百度热力图探索不同功能类型和空间形态的高铁站区的活力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37个高铁站区用地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一功能凸显型,主要包括居住型、商业型、产业型、生活休闲型和交通型等5种;另一类是无功能凸显型,主要包括均衡型和其他型.居住型、商业型、产业型、生活休闲型和交通型等5种主要功能型高铁站区的空间形态特征在开发程度、用地空间布
绍兴古城拥有2500多年历史,迄今城址未变,整体风貌格局依旧,古桥、名人故居、街巷、台门、民居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完好保留,散落在古城9.09 km2范围内.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需与城市同频发展.但文物建筑往往由于其复杂的产权、用途等历史原因和结构形式、使用限制等现实困难,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导致文物建筑所在片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洼地.系统梳理绍兴古城保护与利用的背景、理念和实施路径,并以绍兴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孙清简祠及周边区域的微更新为例,以文物保护、风貌改善、
当下我国城市更新正进入集中期,城中村改造也在大力推进,随着认识和实践的纵深发展,原有的大拆大建模式应对居民日常生活能力不足的瓶颈日益显露.基于城市更新的视角对亚洲第一花卉市场的城中村:昆明市斗南村这一类产业型城中村公共空间改造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城中村居住者的日常生活.提出优化道路系统及配套设施、挖掘灰色空间、主街空间优化、保留历史提高场所的认同感、建立“社区组织”,加强公众参与、激活花卉产业等策略建议,从而为居住者营造适宜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
米仓古道自先秦以来作为巴蜀地区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在民族迁徙、商贸往来中形成沿线聚落群.针对米仓古道中重要的枢纽地区恩阳段,对古道沿线传统聚落的空间特征展开研究,通过梳理米仓古道沿线聚落的历史变迁,探索米仓古道恩阳段传统聚落如何在适应文化环境、时代挑战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特征.在聚落的变迁中,时间的痕迹与古道的记忆被保留在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中,从沿线聚落的变迁及空间特征中提炼出文化基因进行解码,是将米仓古道文化线路的文化遗产活化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