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实训教学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护理实训考核过程与结果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目前我校护理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使护理实训教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真正保持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的有效衔接。
  护理实训教学 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技能将呈现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以及人性化等特点。为了保持護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的有效衔接,我校专门请临床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带教老师参与护理技能教学和考核。但从这几次的护理实训考核过程和结果看,护理实训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这几次护理实训考核中发现学生存在诸多问题:如无菌观念不强、医嘱与病人信息查对不到位、静脉输液的滴速调节没有落实、与病人沟通交流时死板等,总而言之,操作过于形式、死板、流程化,缺乏应变能力。分析其原因除了与学生自身对护理实训不重视之外还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我校的护理教法虽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但在实训课上多以老师准备好用物,虽然在课前会给予案例或情景,但实际上还是以“示范—练习—指导”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的精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照方抓药”地模仿,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使护生虽能做到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进入临床后对应急事件缺乏应变反应能力。
  另外,学生目前是全部面对模拟人在进行练习和考核,是否可以考虑将模拟人改为真人,即学生相互练习。曾有人对真人、真练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过实验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的总结:
  (1)提供心理磨炼机会。以模型人为操作对象练习护理操作,很难有真实的感觉,初到临床实习的学生面对各种不同层次的患者在与之沟通时存在着“拘谨、生硬、寡言少语”,不能熟练运用沟通技巧等问题,而先在仿真的模型人身上练习后,在真人身上体验真实的感觉,克服了面对患者时的胆怯心理,更胸有成竹。
  (2)培养交流能力。面对模型人自言自语,进行自我介绍或交流,单调乏味,学生只会照着教师的话死搬硬套,无一点真实感,真面对患者时手足无措。通过真人“真景”真练护理实训教学,变单一训练为混合病例模拟训练,增加了多种病情的情境模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缩短了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实践的距离。
  (3)培养爱伤观念。真练时因为做过患者,能体会做患者的痛苦,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做患者的时候,能真切感觉到哪些是不合理的,从而去开动脑筋,想如何做更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4)增强责任感。在模型人上操作,学生做错了可以重来,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学生不注意无菌原则,不按规范做,在学生身上真做,可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严格进行消毒,操作细心,必须精心做好每一步,尽可能地减轻患对方的痛苦。
  (5)培养奉献精神。护士是生命的守护神,别人将生命委托于护士,在接受委托患者生命之前,先尝试一下做患者的痛苦,能充分体现护士的奉献精神,学生充当患者,形成了认真负责和关爱患者的态度,有利于承担起守护生命的重任。
  2.实训设备方面
  实训教学基地本应该是医院的小缩影,但我校目前的实训教学基地只是两个经过改造的较为陈旧的普通教室,床位数为10张,平时学生上课练习时分为10组,平均每组5~6人,这显然增加了学生轮换练习的周期。另外,我校实训设备陈旧且并不完善,虽有10张床铺,但没有一个完整的床单位,如中心给氧和中心负压等,举个例子,目前临床手术室在进行外科术前洗手时用感应式水龙头,第一次清洁双手时是不能用手触碰水龙头,但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在进行术前洗手教学时是在装有普通水龙头的洗手池前操作,这样就只能让同学们相互帮忙开水龙头进行冲洗,根本无法单独完成操作。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造成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离,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医学护理人才的需要。
  3.实训考核方面
  目前,我校的实训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我们在编制《护理技能操作实训手册》和考核标准时过于强调操作的细节和动作的准确性,而对于学生操作的应变能力、沟通交流等综合质量评估方面没有强调,这样的考核势必会引导学生在操作练习或者考核时尤其重视流程的准确性,照葫芦画瓢,却忽视了病人的感受及如何与病人沟通及意外的处理,一旦出现意外却不知道怎么处理。
  二、解决对策
  为了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与临床有效衔接的操作技能,解决问题势在必行。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和分析的原因,我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改进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单一的“示范—练习—回示”教学模式,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情境模拟式教学等,增加学生直接参与操作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至于用物可以由学生亲自准备,这样学生会更加清楚她们需要什么用物,对用物的处理也更加深刻。
  2.改进实训设备
  我校目前正在建设新的实训教学基地,努力模拟临床实际工作情景,将实验室建成模拟病房,合理配备实训中需要的临床先进的仪器设备,将有利于缩短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之间在操作情景、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差距。同时配备多媒体示教室,通过多媒体将实验内容声、文、图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及时介绍临床上使用的新技术,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技能教学效果。
  3.优化实训考核
  首先,从考核标准入手,为了提高护生技能操作的综合质量,必须改变目前《护理技能操作实训手册》和考核标准中的“头重身重脚却轻”的情况,粗化操作流程,细化质量评价,当然这个质量评价包括护理操作的正确性、有效性,还包括学生与病人沟通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人文性及对突发事件处理得当的合理性。
  其次,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改变原先单刀直入的操作考核,将临床真实病例引入技能考核。技能考核之前可由教师给出病例,学生分析病例后,提出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要,然后采用现有护理技能标准去解决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病例考核不仅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缩短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的距离,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宛淑辉.高职护理实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J].中国医药指南,2012,(7):394-396.
  [2]陆一春.真人、真景、真练护理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和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7):88-89.
  [3]罗先武,姜小鹰.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差异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教育,2006,(10):68-7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次在主变例行检修过程中发生直流接地故障后,由于长电缆电容效应引起的断路器误动作。分析了引起跳闸的原因,对此类跳闸事件的防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直流接地;长电缆;电容效应  2017年11月14日内蒙古某500kV变电站在进行2号主变例行检修过程中发生了直流接地异常情况,随后1号主变高压侧断路器跳闸事件,其他一次设备无异常情况、1号主变相关保护无动作信息。跳闸事件发生后
【摘 要】  小学体育特长生(以下简称“体育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较薄弱,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学习情境,见缝插针结合文本进行拓展与延伸,把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提出了提高体育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体育特长生 口语交际 现状 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要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和人才为根本,以信息和高科技为核心的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新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型企业是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和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科技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受到资金、技术的制约外,人才往往成为科技
本文通过分别讲述高血压的致病机制,肠道菌群的组成特点,研究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含量等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相关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的关系。
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对称与协调发展,通过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
【摘 要】  网络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的发展也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传统教育知识的传授仅是简单的书本传授,比较生硬,小孩的注意力本就控制力低,很容易走神,将幼儿教育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合理运用并创新教育办法,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互联网时代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办法来分析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价值工程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必要的功能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强调的是项目的功能分析和功能改进。尽管在建筑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应用价值工程
高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在思想方面需要进行包括“大局观”“系统论”“服务性”在内的理念培养,同时在操作中则需真正做到“以制度为准绳”,尊崇制度、服从制度。科学发展观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理念培养随着各个高校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展开,以提高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和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建设已成为诸多高校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总体要求。若实现这一发展,我们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有一种“完美”的语文课堂吗?我们的回答是:没有!不妨作这样一个假设:  完美的教师+完美的学生+完美的过程+完美的结果+……=完美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在现实中存在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设施缺乏、学生素质不高、师资水平不齐。在这种现实下奢谈“完美”的语文课堂是不现实的,有时候即使我们想“作秀”都不可能。对完美语文课堂的追求我们可以也只能这样去理解: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