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相亲节目海外也称“雷”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已经开始担心,这种诸如“没钱别跟我说话”的大胆宣言,到底是故意拿出来吸引眼球,还是真的代表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
  中国电视相亲类节目在国内引发媒体声讨,陷入制作和收视的滑铁卢。在海外,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即使思想更加“开放”的西方国家,也认定中国的相亲节目“跑偏了”。
  日前,《今日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人被电视相亲节目的怪招震到》的文章,探讨了中国人婚恋的观念。与此同时,像其他一些外媒,比如《印度教徒报》、《洛杉矶时报》也相继发表一些评论,评论这类现象。
  
  外媒声音老外也被拜金论“雷”到了
  
  《今日美国》近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被相亲节目雷到了》的报道,面对这类节目在中国引发的巨大反响发出惊叹:中国的相亲节目催生了对年青一代拜金思想的讨论,在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W则刊发文章指出,爱情与金钱的紧密联系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早就不新鲜了,不过人们已经开始担心,这种诸如“没钱别跟我说话”的大胆宣言,到底是故意拿出来吸引眼球,还是真的代表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洛杉矶时报》的问题似乎又回答了CNN的疑问:“谁知道这些愿意和陌生人相亲的人,是真需要一个伴侣,还是希望出现在某些杂志的八卦文章当中?”
  而在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印度也有媒体关注着中国的这一现象,《印度人报》将相亲节目带来的讨论描述为“规模空前的大讨论”,并批评这些节目把严肃的话题当做娱乐的噱头,只为了赢得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该报称,这些节目看上去是在鼓励不正当的手段,比如让女性坦白自己有多拜金,或者让嘉宾互相攻击来给节目“调味”。
  
  前身探秘玩了30多年争议不断
  
  就像最先火起来的选秀节目一样,前一阵子国内荧屏上颇为热闹的电视相亲节目也是舶来品。类似的一些相亲节目,最早就是出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的电视屏幕上,并且也是伴随着一些争议和争论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节目也在批评声中调整。记者发现,国外相亲节目已经受到很多的制度约束,面对道德底线,也不敢“造次”。
  与国内电视台的模仿者相比,国外的相亲节目可谓“历史悠久”。早在1965年,美国广播公司ABC就推出了堪称相亲节目鼻祖的《约会游戏》。
  激烈的收视率竞争和按季播出的惯例迫使国外的制片商们想尽各种办法以维持高收视率。而此类相亲节目中的“作假”、“找托”等行为一样让国外观众反感。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真人秀类相亲节目《谁想嫁给百万富翁》被爆出所谓的“百万富翁男主角”经查实并没那么富,而电视婚礼之后,新娘也发觉新郎根本不是她的魅力王子。蜜月时两人各做各的事,连饭都没在一起吃,成了一场闹剧,最后节目组不得不出面道歉。
  美国某网站关于节目人气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6%的美国观众支持取消《单身汉》和其女版——《单身女郎》,34%的人支持取消《美国偶像》。一些观众直指相亲节目的虚假和无聊。
  
  “道德底线”作约束不谈工资收入
  
  美国相亲节目也曾有低俗、拜金的言论出现,但主要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现在迫于舆论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少。相比中国的相亲节目,甚至更加懂得注重道德的底线。
  比如在国外的电视节目当中,征婚人的收入,月薪多少,一般都是不能公布的,而在中国的相亲节目中,工资和收入在嘉宾介绍环节甚至成了传递给观众的“第一信息”。
  此外,即使在美国,节目也不会任由嘉宾发言,更不会依靠嘉宾的语出惊人来制造收视率,而是在节目的环节设计、话题引导上下工夫,并体现出一些主流的价值观,比如坚强、勇气等。
  
  争夺收视率不靠言论靠花样儿
  
  激烈的收视率竞争和按季播出的惯例迫使国外的制片商想尽各种办法以维持高收视率。但与国内相亲节目主要靠嘉宾的“出位”言谈吸引目光不同,海外相亲节目更注重形式的革新。
  以热门的《单身汉》为例,该节目让一位单身汉在25位候选女子中选一位向她求婚。当然这名单身汉必须一表人才,具备钻石王老五的实力,25位候选人则如花似玉,为了一位男人争风吃醋。
  每集由“王老五”淘汰一人。一季到最后,才揭晓谁是最后的幸存者。这个模式,使节目拉得如电视剧一样长,而且毕竟是真人秀,悬念始终比电视剧更大,大大刺激了收视率。尤其最后一集单身汉在两名女子中挑一位求婚,更是吸引众多眼球。
  挑战传统观念也是节目常采取的抓眼球的方法。比如挑战“门当户对”观念的“跨界搭配”:美国一档相亲节目硬要撮合“书呆子”型男士和火辣美女,而为此对双方进行的各种训练和“改造”就成了节目的一大看点。
  规范节目制度是保障美国的电视节目不敢轻易挑战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还得益于他们的管理制度。美国广播电视业有清晰的分级制度,有详细的电视、通讯法规,也有全国广播电视联盟、有线电视联盟等行业协会。专业调查公司提供的报告,则从专业、市场等方面给出评判。
  在国外,很多节目都有两个渠道在播出,一个渠道是开路频道在播出,开路频道面向老中青各年龄段人群,在价值观呈现上更加注重引导性,严格回避金钱观等负面价值观。闭路频道里面娱乐的尺度则相对比较宽。
其他文献
吕丽萍日前在微博上转发一篇炮轰同性恋的文章反对同性恋,引发众多明星激辩。蔡康永称其不懂做人道理,关锦鹏表示不能理解,宋丹丹则要求她闭上嘴。吕丽萍丈夫孙海英表示支持爱妻,而宁财神指责同性恋不自信的言论则遭到杜汶泽与同友的怒骂。  吕丽萍讨论了一个在全世界都有争论的难题一一同性恋问题。因为这个题目太大,所以,反对同一性恋者与赞同同性恋者之间的争论,不会在当下的辩论之中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吕丽萍和她的对
期刊
由于两年前女儿田小龙被强奸一案迟迟得不到解决,田万昌最终不得不带妻女进京上访,成为六盘水维稳官员眼中的“不稳定因素”  田万昌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所谓的“不稳定因素”。  作为贵州省六盘水市前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田主抓六盘水市公检法工作多年,维稳曾是其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两年前女儿田小龙被强奸一案迟迟得不到解决,田万昌最终不得不带妻女进京上访,成为六盘水维稳官员眼中的“不稳定
期刊
一个事件里面,有男有女、有情有色、有正有反、有明有暗,这个事件没有不受关注的理由,而这个事件恰恰是一个节目。  周末的晚上,闲来无事,守在电视机前无聊地扫台,你会发现很多卫视节目都被这样那样的情感类节目霸占着,《非诚勿扰》、《幸福魔方》、《我们约会吧》……  没错,尽管舆论一片声讨之声,但超高的关注度和收视率还是让大大小小的电视台趋之若鹜,他们开始用便宜的价格买来剧本,再找来一些不入流的演员签约,
期刊
“十万个为什么先生”    徐百九(《武侠》中金城武的角色)是一个医学怪人,甚至说他是个混蛋都不为过,因为他的偏执,差点葬送了众人的家园。《武侠》开机前,天秤座的“十万个为什么”先生—金城武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接这部戏。  从《如果·爱》到《投名状》,和陈可辛合作了两次之后,金城武还是那个问題最多的人。陈可辛说:“金城武是个不安分的演员,合作这么多次,每次见面,总是会问我——为什么想拍这部戏?为什么这
期刊
脱节    难怪有官员也要在民意调查里委屈地把自己归入“弱势群体”了。且看温州铁路事故之后,网上那一片谩骂,不是说他们“猪狗不如”,就是称他们“没有人性”。凡是想象得到的粗言秽语,几乎统统出炉了。然而,我却要替那些挨骂的公务员讲几句话。准确地讲,不是要替他们说好话,而是想要理解那“没有人性”的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尽管今日信任缺失的程度大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我对人性始终保有一丁点的信心。我信
期刊
“我代表的人付不起房租,因为房租太他妈高。人们无权无势,三餐不继,只有州长,掌管一切,像个一家之主……所有一切归根到底是什么?房租!”这是纽约市一个名为“房租太他妈高”(The Rent IsToo Damn High)政党的竞选主题歌,该党创始人吉米·麦克米伦在其官网上,用饶舌音乐唱出自己的竞选纲领。  随着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参选入名单上出现了两个黑人面孔,一位是现任总统奥巴马,另一
期刊
刘雪华近来宛如身处其一手创造之琼瑶剧,将哭戏演得出神入化的她,只怕是此刻泪眼婆娑,不知是梦是真  伴随着70后80后成长记忆的琼瑶剧,那些性格迥异、个性突出的女主角,或回眸一笑,或声嘶力竭,或隐忍哀怨,或坚强自持,在我们脑海中定格了戏中的各种画面。她们用自己的人生抒写一部真实的情感大剧。  今年3月,刘雪华的父亲因病过世,她还未从丧父的悲痛中走出来,丈夫又意外离世,这位美丽的“泪后”刚刚承受了父亲
期刊
“买自己的东西能买得便宜点,这个要求高吗?”韦森反问道  近日,一条微博在互联网上疯狂流传:中国,工资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  孙笛毫不犹豫地转发了这条微博。  一周前,她刚刚结束美国宾夕法尼亚
期刊
现在咱们买房,钱不够,可以分期,也可以按揭。分期是直接跟开发商打交道,把不能一次付清的房款分开来交,每月交一点,什么时候交清,什么时候过户;按揭是间接跟开发商打交道,先让银行代付,把房款一次付清,然后每月还钱给银行,什么时候还清,什么时候把房本儿拿走。其实,分期和按揭不是新鲜事物,分期购房曾在满清的北京盛行,按揭购房曾在民国的上海盛行。  满清北京分期购房,仅限于旗人,而且仅限于公房。您知道,满清
期刊
伦敦骚乱,BBC记者哈德森遭暴徒群殴,所幸被“哈克尼女英雄”皮尔斯搭救;华人摄影师张朝晖经历了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两个小时  8月初的伦敦,太阳要到夏令时晚上9点后才完全落下,雨水也比秋冬少,这是一年中最难得的好日子。然而,随着玻璃的破碎声和人们的惊呼声,一场烈火大劫难即将打破人们的好心情。  “你们打算闹到什么时候?!”伦敦东北部哈克尼中区一条大街上,气愤的市民向一名蒙面骚乱者吼道。  “直到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