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语文学习的有力工具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d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得以完善,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已是时代的必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程的教授学习过程中,应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重视跨学科的学习以及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之间可以有效地相互交叉、渗透及整合中进行教学,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可否认的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体现出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让人有目共睹。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并成为语文学习的知识载体和认知工具,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所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并总结其中的注意事项。
  一、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开始,教师可以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凭着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与敏感,能利用歌曲在最短的时间里唤起他们对大海的向往或回忆,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拉近学生与语文课堂学习的距离,特别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消除他们初次接触语文的恐惧或忧虑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配文字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二、直观形象,降低学习难度
  比如,在学习《月亮和云彩》一课时,学生不理解“穿行”一词,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Flash动画来演示月亮与云彩位置关系的变化,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穿行”的意思。又比如在学习《咏华山》一课时,大多数一年级的孩子并没有登过华山,也很少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华山,所以无法感受华山的高耸入云之美,那么也就不能理解课文及古诗中蕴藏的歌颂之情。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展示华山的相关图片,如人们攀登狭窄陡峭山路的情景,俯视山腰间飘动白云的情景等,当孩子们看到这些图像时,情不自禁地发出“哇”“哇”的惊讶声,不用老师多说,他们已经理解了作者歌咏华山的原因,这时,教师也可以顺势讲解“情不自禁”,可谓一举两得,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三、创设情境,感受身临其境
  教学中,借助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演绎中重现生活、感悟生活,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生活的理解,这种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能使学生融入到课本描写的环境之中,体验和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与人物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中描写的沙洲坝的乡亲们挑水吃的情景,如果学生不理解当时村子缺水的情况,也就体会不到课文中所表达的对毛主席的歌颂与赞美之情。而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孩子根本想象不到缺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展示村民长途跋涉辛苦取水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相关的影像资料创设氛围,将孩子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毛主席的美好品质。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声音,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刺激,帮助学生理解陌生的事物,如学习“台风”“雷雨”这些词语时,教师在播放Flash或展示相关图片时,配上台风呼呼地刮、大雨哗啦啦地下,及轰隆隆的打雷声,那么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四、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习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网络优势,它能收集更为全面的语文学习资料,将教师、学生、图书馆、资料库等信息连接起来,增加了信息量,充分开发了语文学习资源。语文课本上提供的有限的语文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交流的需求,教材中的语言交际情景也难以跟上现实生活的步伐。然而信息技术则能满足孩子无止境的求知欲,为他们提供广泛的信息材料,创设模拟的交际情景,为语文课堂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环境。另外,教与学基于网络环境下,使师生双方在交流、讨论等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拓宽了学习空间和时间,改变了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把不懂的问题放在网上,师生则可以一问一答地进行同步异地互动。教师则可以把优秀的教学资料整理后发到网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交流讨论,发展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开放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真正成为学习和加工语文知识的主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网络学习的便捷和优势,唤醒学生的智趣。
  当然,在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我们同样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的几个注意点。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注意与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演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产生乐趣的时候,不应忽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而應该加强对课本重难点的提问和引导;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抛弃教学板书。因为一味地视觉和听觉冲击,往往会让学生迷失在视听世界,而抓不住重点知识,再者,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也同样离不开教师的范写指导,所以,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应恰到好处,决不可喧宾夺主,导致过犹不及。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变化,促进了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个性化,我们应当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资源,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寻找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阐述分层教学与分层提问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体育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案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围绕重点难点提问A层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关键处提问B层学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紧扣课文内容提问C层学生三个方面就分层提问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与学的效益。  【关键词】  体校初中 语文教学 分层提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期刊
安慶师范大学70余名学生自愿挑战“离机”阅读,最长“离机”阅读时间竟只有五个小时!这不该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深程度上,它是对现代人阅读方式的拷问,应引起人们深入思考。当今,如何守护阅读初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赖手机阅读,终是浅尝辄止。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手机已然成为难以拒绝的诱惑。阅读时,“机不离手”已是常态,纸质图书渐受冷落,当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当网上阅读、碎片阅读成为
期刊
【摘 要】  陶行知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具备了较为接地气的可操作性,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陶行知在自身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将这一理论与中国教育的现状不断结合,生发出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审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本文提出要开掘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生命认知;整合生活气韵,锻造学生的内在人格;聚焦生活热点,拓展学生的涉猎广度;介入生活哲理,强化学生的探究深度,从而在联姻生活的基础上,让语文教
期刊
林鸣克服困难建成的是横跨汪洋的港珠澳大桥,张民历时38载绘制的是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军事地图。身担责任,负重前行,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我亦愿像他们一样守一横山河锦绣,担一竖责任铿锵。  立根祖国,做一棵凌云冬青木。习总书记曾说:“勇于担当,坚守责任,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而中国复兴号这艘巨轮,也在每个人的担当之下驶向远方。”人生路漫漫,唯有立根祖国,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
期刊
当新世纪的大门徐徐打开,千禧一代的我们站在了舞台中央。弱冠未及,应怀青云之志;少年意气,定当扬鞭万里。新世纪的我们,仍需奋力前行。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诗人杜荀鹤说的便是少年时期的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的确,读书学习对我们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们更应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奉为求学的最高追求。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学习只是为了
期刊
职场失意姑娘收到上万人的安慰,宿管阿姨被数百名同学挽留 ,公交调度员主动帮助卖红薯的老人。这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是否让你受到心灵的震动?是否让你感到阵阵暖意袭上心头?是否让你看到了一幅曲苑风暖、荷花正展的画卷?温暖似三月的春风,拂遍社会;温暖似夏日的荷花,迎风招展;温暖似冬日的阳光,给人阵阵暖意。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和谐之风,永留其芳。  林徽因说:“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我想说
期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希望。作为千禧一代,我们或曾迷茫,但从未失望;我们或曾沮丧,但从未堕落;我们或曾踽踽独行,但从未止步。有太多的信念支撑着我们,让我们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不觉悲凉。我们背上时代的行囊,昂首阔步,只管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我们“00”后,不是拜金者,而是奋斗者。有些人认为“00”后是堕落的一代,不可否认,类似“00”后妈宝男、阴柔美之
期刊
自2000年以来,十八载光阴一闪而过,当年的世纪宝宝正走向成年。这群风华正茂的少年各怀己志,各有所长。身为其中的一员,在经历了诸多奋斗历程之后,我唯愿同侪们“纵使饮冰十几载,莫凉一颗赤子心”。  十年寒窗饮冰苦,莫忘热血报国情。一组关于千禧一代00后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学习目的,大部分人都垂青于“获得更好的工作”,而“报效祖国”这一项仅占两成左右。这不禁令人发问:00后的心中有没有祖国?答案当然是
期刊
不管是徐峰放弃高薪待遇,毅然回国,还是百岁老人五世同堂,其乐融融,都昭示人们:无论何时何地,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要爱家,更要爱国:家国情怀不能忘,担当意识不可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沦陷区的弟弟,记挂手足的生死。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倍增思亲之情。山河破碎,“家”何以堪!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处
期刊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一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的治国理念,顺应潮流,順乎民心。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审时度势,开放共赢,乃强国之路,英明之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的确,世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科学尖端技术日新月异,只有走开放之路,才能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