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9例使用拉米夫定出现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12周后停拉米夫定,继续使用阿德福韦酯至24周;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 mg/d,2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好转,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乙肝肝硬化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发生YMDD变异后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以较快出现血清病毒学应答,能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肝炎后肝硬化;YMDD变异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377-02
中图分类号:R 575.2+9
文献标识码:A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为晚期肝病,部分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一段时间后可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而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加重,阿德福韦酯能有效地抑制HBV-DNA复制,而且对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我院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39例,其中男24例,
女15例,年龄27~69岁,平均46.8岁,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2],血清HBV-DNA水平1.03×105~5.72×107拷贝/ml,谷丙转氨酶(ALT)大于1.5倍正常上限值,血清总胆红素(TBIL)37.3~81.4 μmol/L, 白蛋白(ALB)28.2~35.5 g/L,均为使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出现病情反弹,证实发生YMDD变异,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以及6个月内曾使用拉米夫定之外的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及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患者在有明显症状及肝功能失代偿时均给予保肝、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继续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贺维力,葛兰素史克公司)10 mg/d,治疗24周,在开始时重叠拉米夫定治疗12周,并告知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患者自愿接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3.观察方法 治疗前和治疗后各监测1次肝、肾功能、血清HBV-DNA水平,治疗中每半个月到一个月查肝、肾功能,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疗效评定标准 病毒学应答:血清HBV-DNA<5×102拷贝/ml;生化学应答: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TBil及ALB恢复正常;联合应答:病毒学应答与生化学应答。
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分别由治疗前6.52 log10拷贝/ml和6.45 log10拷贝/ml降至3.28 log10拷贝/ml与5.93 log10拷贝/ml,下降幅度分别为3.24 log10拷贝/ml和0.52 log10拷贝/ml,血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5/21(71.43%)与0/18(0%),生化学应答率分别是11/21(52.38%)与3/18(16.67%)。两组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前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主要生化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仅AST、ALB有改善(P<0.05),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未发现与阿德福韦酯相关的肾功能损害及其他副作用。
讨论
慢性乙肝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在药物选择压力下发生YMDD变异,则与耐药突变相关,HBV耐药突变可致病情反弹,极少数患者甚至还会出现病情恶化,应引起临床重视[3]。长期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导致YMDD变异的肝硬化患者,应重新给予有效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表明阿德福韦酯不仅对野生HBV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对拉米夫定YDMM变异株也有显著抑制作用[4],本观察中治疗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24周后,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好转,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我们认为,乙肝肝硬化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如发生YMDD变异,改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可以较快出现血清病毒学应答,能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茅益民,曾民德.抗乙肝病毒性肝炎新药——阿德福韦酯[J].中国肝脏病杂志,2004,12:61-63.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9:56-62.
[3]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25-428.
[4]沈 龙,彭 晋.阿德福韦和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比较[J].临床荟萃,2006,4:235-237.
(收稿日期:2007-03-17 修回日期:2007-07-02)
(编辑:梁明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肝炎后肝硬化;YMDD变异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377-02
中图分类号:R 575.2+9
文献标识码:A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为晚期肝病,部分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一段时间后可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而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加重,阿德福韦酯能有效地抑制HBV-DNA复制,而且对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我院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39例,其中男24例,
女15例,年龄27~69岁,平均46.8岁,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2],血清HBV-DNA水平1.03×105~5.72×107拷贝/ml,谷丙转氨酶(ALT)大于1.5倍正常上限值,血清总胆红素(TBIL)37.3~81.4 μmol/L, 白蛋白(ALB)28.2~35.5 g/L,均为使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出现病情反弹,证实发生YMDD变异,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以及6个月内曾使用拉米夫定之外的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及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患者在有明显症状及肝功能失代偿时均给予保肝、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继续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贺维力,葛兰素史克公司)10 mg/d,治疗24周,在开始时重叠拉米夫定治疗12周,并告知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患者自愿接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3.观察方法 治疗前和治疗后各监测1次肝、肾功能、血清HBV-DNA水平,治疗中每半个月到一个月查肝、肾功能,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疗效评定标准 病毒学应答:血清HBV-DNA<5×102拷贝/ml;生化学应答: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TBil及ALB恢复正常;联合应答:病毒学应答与生化学应答。
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分别由治疗前6.52 log10拷贝/ml和6.45 log10拷贝/ml降至3.28 log10拷贝/ml与5.93 log10拷贝/ml,下降幅度分别为3.24 log10拷贝/ml和0.52 log10拷贝/ml,血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5/21(71.43%)与0/18(0%),生化学应答率分别是11/21(52.38%)与3/18(16.67%)。两组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前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主要生化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仅AST、ALB有改善(P<0.05),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未发现与阿德福韦酯相关的肾功能损害及其他副作用。
讨论
慢性乙肝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在药物选择压力下发生YMDD变异,则与耐药突变相关,HBV耐药突变可致病情反弹,极少数患者甚至还会出现病情恶化,应引起临床重视[3]。长期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导致YMDD变异的肝硬化患者,应重新给予有效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表明阿德福韦酯不仅对野生HBV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对拉米夫定YDMM变异株也有显著抑制作用[4],本观察中治疗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24周后,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好转,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我们认为,乙肝肝硬化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如发生YMDD变异,改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可以较快出现血清病毒学应答,能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茅益民,曾民德.抗乙肝病毒性肝炎新药——阿德福韦酯[J].中国肝脏病杂志,2004,12:61-63.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9:56-62.
[3]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25-428.
[4]沈 龙,彭 晋.阿德福韦和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比较[J].临床荟萃,2006,4:235-237.
(收稿日期:2007-03-17 修回日期:2007-07-02)
(编辑:梁明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