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恶性肿瘤伴高血压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干预对策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204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伴高血压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陕西省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44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参与研究,作为观察A组,按照随机单盲平行法将观察A组分为两个亚组,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分别记为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每组22例.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但非合并高血压的43例患者参与研究,记为观察B组,选择同期体检人群中4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A组、B组以及对照组的凝血和纤溶指标情况,并对其与血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两个亚组的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A组显著高于观察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肿瘤伴高血压的观察A组和不伴有高血压的观察B组共计87例患者中,血压与vWF、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后,患者血压水平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压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凝血纤溶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伴高血压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显著升高,血压与凝血和纤溶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给予药物干预,患者血压和凝血纤溶指标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患者男,37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四年,双下肢瘫痪伴尿潴留三天来诊。四年前无诱因出现高热,经骨穿证实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间断化疗病情较平稳。检查前15天出现腰酸、下肢发麻,近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52例(78眼)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应用经结膜和皮肤联合切口的方法行提上睑肌缩短术,并对术后效果进
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专委会200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日至5日在湖北省隔河岩水电厂召开。本次会议由水工及水电站专委会主办,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