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体系构建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nel_gdi_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中国知识体系构建,有两种视野可供选择:从中国看中国抑或从全球看中国.视阈不同,格局自然不同;格局不同,则知识体系构建的层次及其社会效果也便大不一样.rn如果局限于自我视角或特殊性视角,囿于立足点的限制,往往因国情的独特性而遮蔽双眼,其知识体系构建思路自然带有强烈的封闭性,更多的是强调“地方性知识”,回避甚至无视具有通约性价值的“普遍性知识”,拒斥为人类共同文明所检验而得出的通约性知识成果.如此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固然独特,却因为特性有余所造成的普遍性的不足,难以以之参与和融入国际知识体系的交流与会通.久而久之,不免固步自封,因而失去创新的活力与动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诱向生长作用。方法 应用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将不同浓度的GDNF置于诱向模型中形成稳定的浓度梯
人类社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如今我们正深处信息化时代.信息时代中,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对个人
期刊
传统中国是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并且曾经给予世界科学和学术发展以深远影响.但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中国原有知识体系崩塌了,新的知识体系又没有能够形成
期刊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伴随着管理机构与治理体系的建立过程是知识体系的逐渐成长、成熟与定型,两者经历了长期的互动与演化过程.公元1500年之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与自然科
期刊
"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引起了理论界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迅速成为政党政治与协商民主研究的学术热点。近年来,学界围绕新型政党制度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学界主要从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内涵、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文化基因与历史脉络、鲜明特征与独特优势、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发展路向与完善举措等方面展开讨论。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同时还存在着诸多理论分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界应当增进政党制度研究的知识供给,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法”教学,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学习。在这个大背景下,教师要扮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就要把握好教学
十月革命胜利后北欧共产党在苏联影响下相继成立,在经历了辉煌、衰落、重组的艰难历程后,目前北欧共产党整体处于小党孱弱的状态,面临着势力分散、政坛地位边缘化、社会影响力不断减弱等现实问题。究其原因,这主要与北欧共产党日益社会民主化、其政治主张未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有关,此外北欧共产党对工人阶级的重新界定并没有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反而使党陷入了两难境地。虽然北欧共产党政治选举不彰,但是仍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努力来摆脱其发展困境。未来北欧共产党仍需不断探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将共产主义的遗产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实现新
审美人文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审美活动的立场与方法,认为“审美”是一种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生成的“人类活动”,目的在于推动个人之成长、社会之进步与人类之发展.只要坚持这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