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历史教育论析

来源 :史学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plas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宦官在东宫教育和帝王日讲、经筵乃至日常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明人亦强调宦官对于帝王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明代宦官经由内书堂和自我学习接受历史教育,其在历史教育实践中与帝王之间表现出某种趋同性特征,并转而影响君主.受中国古代“明君德政”历史教育模式的影响,明代儒臣透过“贤宦良政”和“恶宦劣政”的历史举说或历史书写,推行宦官历史教育,既于内书堂教育中注入历史训诫,又编纂以古今类型化宦官传记史事为内容的专门史鉴书籍.历史教育成为明代儒臣、宦官与帝王三者之间交互沟通和影响的纽带,以历史教育为中心的史学经世致用取向构成明代中后期史学史的时代性内容.
其他文献
晚明画家宋旭是吴门画派和松江画派之间的关键人物,他释道人物、山水皆擅,尤其善于巨幅大幛的山水画创作,本文主要以宋旭的山水为研究主体.宋旭虽然出身寒门,是一位职业画家,
黄金具有美丽的光泽和优越的性能,是古代中国最早认识和利用的金属之一,其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在我国史前、商朝和西周时期,黄金仅用作贵族的饰品或部族的祭祀用品
“海天佛国”普陀山于1996年出土663枚西班牙美洲“8单位王币”,年号分别是卡洛斯三世(CAROLUS Ⅲ)、卡洛斯四世(CAROLUS ⅡⅡ或CAROLUS Ⅳ)和斐南迪七世(FERDINⅦ).这批银币
通过梳理、研析宋代文献,可以得出苏轼形貌的四个特征:胡须不多、眉目清朗、脸长而奇、身材修长.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比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南宋马和之《后赤壁赋图》、
史官议叙制度是清代文官奖励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激励参与纂修史书的史官.清承明制,将议叙范围扩大,运用于史馆修史,形成修史机构议叙管理机制.嘉庆朝编《大清会典》,
“飞蝗避境”是始出于西汉末年史料记载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关于其出现原因历来学界多有争论.笔者通过梳理自汉代后记载关于此现象的史料并分析发现,关于“飞蝗避境”现象记载
自1981年至2021年,《杜甫研究学刊》(包括前身《草堂》)创刊至今,已走过了40个年头,共出版147期,发表的文章共有2500多万字.由最初名为《草堂》,至1988年改刊名为《杜甫研究
期刊
元代长社县尹袁英之碑是一方刻立于元代至正年间的记功颂德碑,记载了袁英入仕为官直至调任长社县尹后的政治经历.袁英其人史书无载,碑文详细记载了袁英的仕宦经历、为官作为
晚清士大夫对古埃及史有着浓厚兴趣,就纪年方面,他们把古埃及年代与先秦纪年接榫,在书写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如林则徐在书写埃及史时故意不用武则天纪年.就物质层面,晚
通过马克思对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符号的深刻分析,可发现社会符号的颠倒与否定性质是社会符号普遍的有规律性的特质,是社会符号在一定社会形态下获得的历史规定性,其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