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反导系统建设揭秘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台海危机之后,台军将防御作战的重点逐渐由制海作战转变为防空和反导作战,积极谋求建立导弹防御系统。1998年初,台军“联合防空精进专案小组”提出了完整的反导系统建设规划,即以陆基低层反导系统为主,以海基低层反导系统为辅,高层反导系统为长远目标,力争在2010年前后建成低层反导系统。本文就台湾反导系统建设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谋求加入TMD受阻,被迫立足自主发展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于1994年开始研制,其目的在于保护海外驻军和军事同盟国的空中安全。近期目标是研制低层防御手段,包括“爱国者”Ⅲ型反导系统和海军“宙斯盾”反导系统,远期目标是发展“战区高空区域反导系统”(THAAD)。在亚太地区,美国计划以日本、韩国为基地部署TMD系统,近期以来进一步强化了与日本在反导领域的合作力度。基于相互需要,美台有意共同发展涵盖台湾的TMD系统。美国之所以想将台湾纳入TMD系统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减轻来自国会的压力,因为美众议院曾以2/3多数通过将台湾纳入TMD的决议,而且国会通过的决议也正好给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提供了借口;二是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台湾参与TMD来减轻其研发负担,据悉美国让台湾加入TMD的代价是负担2400亿新台币的研发经费。台湾当局最初对是否加入TMD的态度比较谨慎,但1998年后转趋积极。1999年1月,台军按照李登辉的指示,在“参谋本部”成立“TMD专案研究评估小组”。2000年2月1日,时任台“国防部长”的唐飞公开表示,“经过长时间的评估,目前认为可以加入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低层防御系统”。由于加入TMD等于美台完全形成了军事同盟关系,不仅大陆会有强烈反应。美国政府基于中美关系的大局也不敢轻易做出这样的决断。因此,台军转而依赖美国在本土自行发展反导系统,即购买TMD的关键武器与装备,间接形成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台军自行研发反导系统,还有其他用途:一是减少对外武器及技术的依赖,提升自身军事技术水准。二是扶持岛内的军工企业,缓解岛内就业压力。三是通过对军事技术研发与军工生产的资金投入来拉动岛内投资,刺激日趋恶化的经济。四是借以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军售方面讨价还价。
  
  内研外购相结合,加快反导建设步伐
  
  加大预警系统建设力度。台湾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相继发射了“中华一号”、“中华二号”低轨道同步遥测卫星。今年由台“国安局”主导,台湾决定耗资3亿美元自主筹建间谍卫星,据称其相片解析度将细达“数十公分”,预定于2008-2009年在轨运转,以接替现行的“华卫二号”52星,弥补现有外购卫星照片解析度不足的缺点。同时,台军正加紧实施远程预警系统发展计划,该计划分为“陨石计划”和“安邦计划”。“陨石计划”为自行研制“长山”远程预警雷达,探测距离为1000公里,在2005年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使用。“安邦计划”为投资8亿美元向美国购买两套改进型“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拟部署在宜兰和高雄附近来达到先期预警目的。“铺路爪”雷达的探测距离一般为800公里,对高弹道、雷达反射截面为10平方米的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达5550里,可同时搜索跟踪100~200个目标,还可探测、跟踪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美售台“铺路爪”雷达侦察距离为3000公里,侦测范围可覆盖内蒙、新疆一带,将于2008年左右投入使用。
  火力打击系统建设初具规模。1993年9月,台军耗资5.6亿美元向美国订购了3套“爱国者”Ⅱ型反导系统和200枚拦截弹,实际完成部署180枚。“爱国者”Ⅱ型导弹最大射程80公里,射高60~24000米,最大飞行速度6马赫。未来台军还拟斥资1449亿新台币采购6套388枚“爱国者”Ⅲ型反导导弹,主要部署在台中、高雄、台北三大重点地区,以期形成北、中、南三大保护网。“爱国者”Ⅲ型导弹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距离增加到了70公里。2005年4月,台湾自行研发的ATBM(即“天弓”Ⅲ型)反导导弹已完成试射。该弹采用冲压式火箭发动机,末段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射程达300公里,可望于2007年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并开始量产和部署。此外,台海军准备向美购买4艘装备“标准”Ⅱ型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对现有舰载“标准”I型导弹进行更新。
  升级改造G3I系统。台军已于2000年前后分三期完成了“强网”系统建设工程。为提高联合反导作战指挥能力,台军正积极谋求扩大“强网”系统功能,力图在2010年以前将“强网”构筑成新的“导弹防御自动化指挥网”。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台军即将引进和列装的“爱国者”Ⅲ型导弹系统、“天弓”Ⅲ型导弹系统、“宙斯盾”驱逐舰和“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等先进武器系统纳入“强网”系统之中,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导弹防御自动化指挥系统,既能承担防空预警、拦截指挥任务,又能承担导弹预警、拦截指挥任务。为此,台空军正积极进行“强网”系统第二阶段改进工作,着手换装超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筹建本岛北、南及东部的“自动化区域作战管制中心”,制定“战管雷达整体部署方案”规划,采购新型对空搜索雷达,并对现有雷达进行技术改进和性能提升。
  
  先天不足难以克服,反导效能十分有限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台军反导系统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具备了一定的反导能力,但从实际作战效果分析来看,由于台军在反导方面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决定了其反导效能将十分有限。
  首先是台湾海峡宽度窄,本岛纵深短浅。台湾本岛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大宽度为144公里,台湾海峡最窄处130公里。准确及时侦测弹道导弹发射是实施拦截的重要前提,需要各种侦察预警系统的综合运用。由于台湾纵深短浅,台军反导预警能力有限,加之弹道导弹弹头的雷达反射面极小,速度很高,识别上非常困难,台军很难侦测到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很可能当台军发射反导导弹的时候,弹道导弹已打到台湾本岛。
  其次是台军反导系统数量严重不足。美国国防部评估报告指出,台湾需要12套以上陆基低层反导系统及11套海基低层反导系统,才能有效保卫“大多数关键性有效资产”不受短程弹道导弹攻击。目前,台军仅购置3套“爱国者”Ⅱ型反导系统,加上尚未通过的6套“爱国者”Ⅲ型反导系统也仅有9套,涵盖范围有限。台军共采购180枚“爱国者”Ⅱ型反导导弹,加上未来采购的388枚“爱国者”Ⅲ型为568枚,以美军吹嘘的一次发射2枚拦截弹成功率为50%计算,也仅能拦截约142枚弹道导弹,数量远远不足。
  三是自身技术能力差,严重依赖美国。台军反导系统建设从开始就严重依赖美国,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目前台军严重依赖美国卫星情报,其卫星发射需美国帮助,远程预警雷达主要从美国进口。据台“中科院”称,其自行研制的ATBM低层反导系统尚存在不少技术瓶颈,距研发成功仍有相当距离,要想加快进程必须依赖美国帮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美中之间的利益交汇将更加密不可分,台军依赖美国发展反导系统的愿望将十分渺茫。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文摘自日本《SAPIO》杂志。刊登该文并不表示本刊赞同或证实作者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海军装备的潜艇数量目前位列世界第三,技术水平也是最参差不齐的。从上世纪50年代老型号到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型号的潜艇都同时在中国海军中服役。在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之时,中国的潜艇力量越来越受到关注。    现役常规潜艇    常规潜艇是中国海军主要作战力量,数量庞大的潜艇是亚太地区安全最有分量的砝码。奉行
期刊
编者按:为执行台军“精进案”裁减员额目标,原本计划在今年11月1日才降编的台军陆、海、空军三军“官校校长”、“教育长”、“政战主任”官阶提前降编,并引发台军重要人事大调动。其中,现任“海军官校校长”、陈水扁办公室前侍卫长申伯之调升“海军副司令”最受人瞩目。此时,已经在台军推行两年多的“精进案”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本文将对台军“精进案”全方位进行分析,以飨读者。  2004年1月1日,就在新年的
期刊
编者按:在以色列国防军序列中,海军一直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无论是规模、装备质量还是预算倾斜上都无法与空军和陆军相比。因此,外界对以色列海军的认识也相当有限。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除了以色列人引以为豪的“萨尔”号导弹艇外,在东地中海的水下,有一支精干的潜艇舰队一直在保卫着对以色列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以色列海军潜艇舰队虽然规模不大,但其组建时间可以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购买英国的二手老式潜艇起家,到
期刊
反航母的“撒手锏”    据英国《简氏海军年鉴》、日本《世界舰船》等媒体报道,为对抗美军的航母战斗群,中国计划或是正在发展一系列“神奇武器”,作为反航母的“撒手锏”。这些运用了技术创新手段的新式武器,将为解放军提供前所未有的、超出对手预期的作战能力。  航母超级克星——沉浮弹在西方军媒的设想中,中国很有可能设计出一种沉浮弹,作为对抗航母的超级克星。美国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制造这种武器,只需把现有技术
期刊
计划筹备    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日本海军机动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发动了一次远距离袭击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确立了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相对优势。但是,在袭击之后,日本留在夏威夷水域活动的潜艇发现,珍珠港正在昼夜不停地进行修复工作。尤其是夜晚,美军在实施灯火管制的情况下,继续“大兴土木”,加速对设施的维修和扩建工作。为此,日本海军认为,有必要对
期刊
IFX计划,是美国天基激光武器发展计划,是美国防部科研局与美国空军共同勾画的21世纪用激光武器进行太空作战的美好蓝图。此计划预计到2013年完成,计划的前期和中期工作目前已完成,美空军正集中精力攻克难关。美国在激光武器研制方面,不仅仅把目标局限在太空,同时把触角伸向空基机载激光武器和地面反卫星激光武器的研制上,并与以色列联合开发地面战术激光武器。美国的天基武器计划耗资庞大,其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期刊
引子    1993年5月7日,台湾当局在高雄造船厂的船坞码头上,举行了“光华一号”计划“成功”级导弹护卫舰首舰(舷号1101)交接仪式。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亲自主持、众多国民党要员及台湾军方人士出席仪式。该舰被台湾军方和媒体称为“21世纪巡弋台湾的海上蛟龙”。由于国内媒体对“成功”级的技术性能多有论述,因此本文将主要台湾研制、装备“成功”级后在作战思想、战术运用等方面所获得的进步来分析“成功”
期刊
俄罗斯奉行“现实遏制”战略。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但国力下降,北约东扩,将俄罗斯挤出了在东欧的传统势力范围。近年来相继在独联体国家出现的“颜色革命”,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在这些与之有血缘关系国家内的影响。在美国和西方的挤压下,俄罗斯失去了大片的战略空间。为了建立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强国地位,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普京总统强调:“核武器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依然是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基础”。    俄罗斯核战略的演变
期刊
最近5年来与过去几十年相比,中国的国防工业的生产率大大提高。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行的国防工业改革与以前年代所实行的不同,其规模相当大,对中国国防工业的产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防工业生产方面普遍的效率低下和缺乏创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国防工业公司已经改善了研发方法、生产工艺,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虽然这些改进是逐步和渐进的,但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它们今后可望继续积累。中国的国防工业生产范
期刊
编者按:本文编译自美国潜艇部队官方刊物《Undersea Warfare》2004年冬季号,作者是专门负责研究中俄安全政策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部副教授莱尔·戈尔登斯特恩博士和比尔·默尔。本文回顾了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历程,从美国海军的视角得出中国潜艇部队已经摆脱了艰难时期,正快步走向成熟的结论。本文仅供参考。    东亚沿海海上力量的平衡正在随着中国的偏爱而逐渐发生改变。有众多的迹象,包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