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期盼: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大学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转型中,大学已由引领者的角色渐次落后为追逐者,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的行政化倾向、政府权力的异化、大学之间的非理性竞争和内部的寻租型文化等。中国大学要实现与社会相匹配的或超前性的快速转型,需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己任,以培养大批的创业者为目的。
其他文献
2005年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逝世110周年,可能受到信息渠道的影响,这一年里没有看到什么纪念性的活动,学术界也未见相应的组织性回响。这种冷清的局面和若干年前的热闹情势相
意象是意义与图像的有机结合体,是创造性活动不可或缺的逻辑基点、加工方法、过程与结果。中国古典和西方近现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都表明
本文讨论了提出著名“理想计算机”理论的英国数学家阿兰·图林半个世纪前在机器智能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证明他的机器智能思想包含了关于机器智能可能性的论证、机器智能
上世纪末国际上出现的三个重要的复杂性理论既是彼此相通的,又是互有区别的。本文旨在通过阐明其中的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的三个理论柱石来表现其复杂性理论的基本特
本文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进行了概括。其编史内容主要包括科学争论和科学知识制造实践中涉及的因素,其编史方法主要是集体传记研究方法和宽泛意义上的历史主义方法。
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制度,使经营者自身的效用和公司的利润紧密联系在一起,对经营者起到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但是其产生正
自然化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争论的规范性问题,不仅仅在于能否用描述性的概念来取消或代替规范性概念,更根本的是对规范自身问题的回答,即认识论规范为什么以及如何具有规范性力量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专业委员会、东方易学研究院、国际易学联合会主办,韩国易学学会承办的第三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研讨会于2007年7月2日至3日在韩国首尔召开。参加
观念层面的文化是一种“无网之网”,为科学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动力,并且规定着不同的科学结构的不同参照系的选择。
针对模态逻辑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模态逻辑和哲学的关系、模态逻辑的合法性论争、可能世界问题以及模态语境问题等,本文述评了国内学者陈波、张家龙等人的观点。笔者认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