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引导学生萌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解决方法的心理取向。在数学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营造出自由而不散漫、宽松而不拖沓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营造这样的创新环境,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些功夫。
  1.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
  在每堂课一开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奇异情境。产生悬念,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如故事导入、实验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等等。
  2.在追求语言艺术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中, 有时教师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几句幽默、风趣的语言,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变为活跃状态。
  3.在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中,恰当借助电教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能把被感知的对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可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
  4.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下功夫
  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亲近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地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愉快地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二、创设思维层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周密设计思维层次的教学,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联想、转化,以求异思维为侧重点,以多向思维为核心,强化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培养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通过对例题的引申和变通,以发散思维为侧重点,引导学生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深入的研究。在探索中求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强化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创造潜能的开发。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有这样的例题:“已知: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线。
  求证:△ACD∽△CBD∽△ABC”当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变为结论开发题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1=∠B,∠2=∠A ⑵△ACD∽△CBD,△CBD∽△ABC,△ACD∽△ABC(例题要求的结论)⑶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等。
  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
  ⑴已知∠1=∠B,∠2=∠A,求证:CA⊥BC,CD⊥AB(成立)
  ⑵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2=AD×BD(成立)
  ⑶已知BC2=BD×AB,AC2=AD×AB,求证:,CD⊥AB,CA⊥BC(成立)
  ⑷已知∠1=∠B,AC2=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
  ⑸已知∠2=∠A,AC2=AD×AB 求证:CA⊥BC,CD⊥AB(成立)
  通过这样的演变和探索,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从而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做一题而通一类的目的。
  三、创设“探究性学习”氛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许多数学知识产生过程的本身就是精彩的创造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出发,用再创造的方法处理教材,抓住典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知识内容完成形式变为知识的待建形式,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数学规律,鼓励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创造,在交流竞争中自主地发现数学知识。
  如,初二几何“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通过反复尝试和质疑,提出猜想,再通过拼正方形而找出证法,让学生尝到一点探索的甜头;接着又研究两边长分别为5和12的直角三角形(两解),以及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让学生头脑中不断涌现新的想法,培养想象力,克服思维定势;再引导学生研究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扇形、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等,使学生会从问题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通过这样精心的设计,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地给予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论证、去获取,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仅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之,创新意识是未来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新世纪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低年级识字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是以识字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
期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学习的保障,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有力保证,课堂纪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美术课课堂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气氛追求活跃,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出现纪律散乱的现象。如何使得课堂活而不乱、灵动有序,美术老师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控制课堂气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有可能产生乱的情况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自主探究,引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优化“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促进思维生成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 思维生成 模式  合作学习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社会心理学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直到20世纪
期刊
目前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经常存在“三不”现象:不能发现问题(认为书上写的,老师教的总是对的)、不敢提问题(心里有问题却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更不敢标新立异)、不会提问题(不会围绕突出主题,抓不住问题的本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为学生尽
期刊
在经历了课改初期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以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等等。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是否是华而不实?是否是背离了课改的初衷?所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紧迫要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有效就是教学活动的有效。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之一。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因此古人有“行万里路,读万卷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在发表能力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正是衡量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
期刊
后进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也有他们的优点,只有你有爱心、诚心、耐心,你就会发现,你就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能转化他们。对待这类学生应加强学习目的、动机的教育,和他们一起定下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用校规校纪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  一、爱心是教育的关键
期刊
摘 要:语感作为人类把握言语形式和意义的一种敏锐感觉力和领悟力,其本体内涵、其主干(一体)是体验;其发生作用的两大支撑(两翼)是语言储备和生活储备;其运作过程是三种方式(三通道):转换的方式、整合的方式和发散的方式。  关键词:体验 转换 整合 发散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教学,从专家学者到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对它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都就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经过了长期的艰苦探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体会。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关注语文教学特点,师生互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 认识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