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眼外伤原因及视力分析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建筑工人眼外伤原因及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因建筑施工致眼外伤建筑工人(121只眼)的全部资料,分析眼外伤类型、致伤原因、伤后救治情况对视力的影响.结果 107例受伤患者中男性96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8.7:1,年龄18~59岁.107例患者中机械性外伤94例,占全部患者的87.9%(94/107);非机械性外伤3例,占12.1%(13/107).其中穿通伤23例,占全部患者的21.5%(23/107);挫伤20例,占18.7%(20/107);破裂伤21例,占19.6%(21/107);眼球内异物伤22例,占20.6%(22/107);爆炸伤8例,占7.5%(8/107);化学伤6例,占5.6%(6/107);热烧伤4例,占3.7%(4/107);光损伤3例,占2.8%(3/107).受伤后6 h内就医者83例(90只眼),治疗后视力提高67只眼,视力提高率为74.4%(67/90);6 h后就医者24例(31只眼),治疗后视力提高15只眼,视力提高率为48.4%(15/90);6 h内就医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6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29只眼)受伤者立即行伤后自救,治疗后视力提高24只眼,视力提高率为82.8%(24/29);84例(92只眼)受伤者未行伤后自救,治疗后视力提高58只眼,视力提高率为63.1%(58/92),伤后自救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未行伤后自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因素是建筑工人眼外伤的主要原因,眼外伤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救治对于视力恢复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提出矩形波导近似,并分别采用Marcatili法和有效折射率法进行计算,得出了数值结果,并将其与大块光学材料近似、修正耦合波理论和微扰法以及精确求解特征方程的结果进行比较.
一    张振武湖北罗田人,后寄居竹山县。1877年出生,少时在湖北省立师范学堂读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这个时候,正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威逼下,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时代,同时,也是新思想萌芽的时代。从甲午战争,到各帝国主义以武力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的炮声震撼了这位富有爱国思想的青年,他认为,“大丈夫忍为奴隶国民耶?”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5年,他变卖了家产,自费到日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