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高山下的花环》,再创《老山军魂》辉煌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ing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儿时就吵着要去当兵打坏蛋,然而从军入伍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以偿,没能穿上那身橄榄绿踏入军营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童年看关于打仗的小人书是我的最爱,其中《高山下的花环》是我这些珍宝中最爱的一本。
  随着年龄的增长,电影和电视剧那生动的画面不得不让我开始对小说版的《高山下的花环》产生了浑厚的兴趣。
  我不止一次地激情满怀、逐字逐句认真拜读了这部以真实故事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感人至深的作品。《高山下的花环》讲的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勇士们浴血奋战、催人泪下的故事。书中着重描述了连长梁三喜、副连长靳凯来、战士“小北京”等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英雄故事。作品刻画了指导员赵孟生由贪生怕死到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心路历程。有对雷军长不徇私情、雷厉风行的大将风度淋漓尽致的形象刻画,有对梁大娘淳朴善良、大爱为国高尚品德细致入微的描写;有对赵孟生母亲思想腐化、以权谋私的可耻行为的无情鞭挞,故事情节紧张,人物性格逼真,是一部上乘的经典之作。
  就是这样一部军事题材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伴随着我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成为了我一生中喜欢的经典名著之最爱。
  或许是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对我的印象太深、影响太大,2016年清明节,我来到山东省乐陵市革命烈士陵园给英烈们扫墓时,当看到一个烈士墓碑上写着“老山战役中牺牲”几个字时,我的情绪几乎失控,热泪夺眶而出。
  扫完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忽然一个想法涌上心头,去看望一下烈士陆永仁的家人,并以他们的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另外一部反映老山英雄的长篇纪实文学。开始我这疯狂冲动创作——《老山军魂》的素材收集和采访,同时,也是我“爱心献军魂”的旅程。
  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我踏上了去陆永仁烈士家的路程。当见到步履蹒跚的二老时,我鼻子一酸眼泪瞬间流了出来,老人家也哭了。老人家给我诉说儿子的一些事情,最后说道:“不哭了,俺儿牺牲的值,他是为国而死,我感到光荣。当年是我亲自送他去前线的,如今他为国捐躯,我不后悔。”
  我的第二站又踏上了陆永仁烈士的妈妈提到的儿子的战友孙卓诗工作的地方,在兖州火车站工作的孙卓诗给我讲起了那场惨烈的战争。当我听着他们在讲反击老山战役时,我猛然领悟到什么,这不就是一个真实版的《高山下的花环》吗?
  后来,我又采访到当时的突击队队长孙兆群,随着他的叙述,《高山下的花环》描写的那些动人的场景,便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陆永仁所在部队的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199师,是在1985年1月接到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3月开赴云南前线,5月进入战区接替第1军对越轮战任务的。
  陆永仁作为1982年入伍的老兵,任七连一排第一班班长。他所在的七连是我军赫赫有名的“双大功七连”,陆永仁这名连长手下的头号虎将,是全连第一个观察完阵地的人,也是对地形以及敌军占领的老山高地了解最透彻的人。
  5月23日,“双大功七连”在陆永仁等几位熟悉地形的老兵的带领下,开始向老山前线挺进。因为路上埋有不记其数、各式各样的地雷,战士们只有跟着熟悉地形的人在后面走才安全点。就在陆永仁带领战士们行军到离高地不到五六米远的时候,陆永仁脚下一滑,踩响了地雷,整个脚都炸没了,鲜血直往外流。这个黝黑皮肤、五大三粗的山东大汉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向排长孙兆群喊道:“排长,我对不起你,我再也不能跟着你打仗了。”
  陆永仁牺牲在了向后方转移的路上……
  陆永仁彪悍的形象和大大咧咧的脾气几乎就是靳凯来的翻版,而且又同是因触雷牺牲的。靳凯来一个人的牺牲得以让阵地上战士们能够生存下来,而陆永仁一个人的牺牲却换来了全班战士们安全到达阵地。他们都没有牺牲在激烈的战场上,但是他们比牺牲在战场上更壮烈!更英雄!因为,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战友们更多的生命。
  顾克路,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小战士。在选拔突击队时,在连长孙兆群不同意的情况下,死缠硬磨、耍脾气、写血书,在突击队出发的前一天,终于如愿以偿地参加了突击队。
  顾克路就好像是《高山下的花环》里“小北京”的翻版,不只是年龄相仿,而且都有着一个共产党军人的父亲,都是怀有大爱无疆的军人情怀。
  12月2日,战斗打响了。和“小北京”一样,顾克路担任爆破任务,眼看战士们通过一道道封锁线就要攻上968高地了。就在此时,突然在战士们身后响起了枪声,原来突击队遭到了越军埋伏的火力点的伏击。小战士顾克路右腿被打了四个洞,只见他用止血带勒紧腿部,拿起爆破筒就向越军埋伏的这个火力点冲了出去,随着一声巨响,敌军的火力点被炸上了天。作为突击队长的孙兆群刚想松一口气,一发炮弹打过来正好落在了顾克路身边。炮弹把他掀起三四米高,他的左腿被炸飞了。在空中打了几个转的顾克路被重重摔在地上,只见他在硝烟弥漫中继续向越军的另一个火力点爬去。爆炸的同时顾克路也扣动了向敌人最后的射击,一直到枪膛里的子弹全部打完。
  顾克路牺牲后,“雷军长”式的父亲顾万金这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从儿子的抚恤金里拿出200元钱,为顾克路交了第一次党费,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党费。
  “小北京”走了,“小克路”也走了,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把军旗染得更红更艳……
  像“梁三喜”一样的突击队队长孙兆群声嘶力竭的命令道:“这个高地的敌人,一个也不能让他跑掉!”战士们怒吼着:“为顾克路同志报仇”向968高地英勇地猛扑了过去……
  像“趙蒙生”一样,在战前有点胆怯的孙卓诗在战斗中却表现的更加英勇。他是作为整个突击队第一组组长,第一个冲向敌军阵地。在战斗中,腿部受伤的孙卓诗率领战士们经过短短的两分钟的激战,以零伤亡的成绩占领了603高地。
  在战斗中,从603高地到604高地再到主峰968高地,连长孙兆群一边果断指挥战斗一边冲锋在前,整个战斗打下来,他负伤多处,至今还有7块弹片没有取出来。
  战斗结束了,我们胜利了!然而,战士们一个高兴的也没有。孙兆群和战士们看着从前线拉回来一字排开的11名牺牲的战友,心情格外沉重。
  战士们抬着战友们的遗体,哭声一片。这哭声,惊天地泣鬼神,回荡在老山群峰之间……
  几天前,这11名战士还和他们一样生龙活虎、大义凛然地在这里怒吼着发出了自己的最强音:“为了抗击侵略者,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誓与阵地共存亡!誓与阵地共存亡!
  67军所属部队在所有对越自卫反击战轮战中,战果是最为显赫的,同时付出代价也是最大的。其中“双大功七连”这次作战在世界军事史上,被称为现代丛林作战的经典范例。
  战斗结束了,然而7连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连长孙兆群没有忘记战斗打响前向战友们提出的倡议“活着的战友要为牺牲的战友尽孝!”为期一年的防御作战中,连队一共牺牲了16人,孙兆群为这一句承诺、替16名烈士尽孝,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真的是感天动地。
  现在他年岁已高,我暗自做出决定,要接过这个光荣而艰巨的接力棒,像孙兆群一样把这种大爱传递……
  当我向孙兆群说出我的决定时,这位铁骨铮铮的山东汉子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好,谢谢您,小谢同志,您就接好这个接力棒吧,我相信您!”我的这一决定也得到了我们乐陵市市委领导的赞扬和支持,我把看望慰问烈士家属及参战老兵们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在报刊杂志也发表有关的文章,得到了亲朋好友、参战老兵及社会上众多读者的点赞。
  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采访烈士家属和参战老兵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走进三十多个家庭,走访一百多名老兵,第二个版本的“高山下的花环”——长篇纪实文学《老山军魂》现已接近尾声,这就是我与经典名著《高山下的花环》感人至深的故事。最令我激动万分的是,《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老师看过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欣然写下了推荐词,称《老山军魂》就是一部纪实版的高山下的花环!
  更令我兴奋不已的是,部队纪念“12·2突击拔点作战”胜利34周年之际,我被邀请到场做报告,还被部队特授予“摩步七连”一名光荣的荣誉战士!
其他文献
我的兴趣  书是每个人学习知识,求知道理所不能离开的课本。我也不例外。先有老师的启蒙和教育,我才和书籍有了不解之缘成为她的爱好者。  读书给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我回答不确切,但是我的亲身体会能说明一个观点:首先做为一个有求知欲的人,除了现实要学习的外,就是拿起本书好好地看一遍,再埋头精读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得到理论后便去现实社会中实践一下,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了心得并记录下来。以此类推,到头来再翻
期刊
1  一生中,我有很多迷恋:迷恋田园,迷恋高山,迷恋江河,迷恋大海;迷恋苍天,迷恋白云,迷恋星月,迷恋秋天;迷恋诗歌,迷恋音乐,迷恋梦境,迷恋历史……那么多的迷恋,自然组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乐章,岁月的韵律,心灵的呼唤。  而这些奇妙无穷的迷恋,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如何主宰着我每天的思维?我无法真切的明白,也无法阐述得清楚。  这是我生命最丰厚肥沃的土地,这是我心灵最纯  净甘冽的水源
期刊
打油茶是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它是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记载油茶是侗族的传统生活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一罈千年老汤,散发前古朝代的味道。它的“煎打”吃法,延续保持唐代煮饮传统;它的祭萨习俗,生动诉说古老茶俗神话;它的茶饼模样,完美保留宋代贡茶形象;它的茶末制法,真切再现宋代全民斗茶过程;它的木盘竹滤,忠实保存了宋代茶具的形制。它的茶俗,不仅表现出浓重侗民族特色,还蕴含丰富生活道理和哲学意味。  侗族油
期刊
站在岸边,一座黑礁石上。  我望着远处,飞过的鸥鸟翅膀刮起浪沫,让我的情绪升腾着飞向了蔚蓝色的天际。  我知道,我的这一次奔来大海,大海将以故乡般的热情把我拥抱。而我也将以我生命最初的浪漫,交给大海那蔚蓝生命的广博和浩瀚!  第一章远古的梦  1  我生命来自于哪里,我不知道。  但当我被告知我的生命属于大海,大海就是我的故乡和福地时,我内心里早已经欣慰。  那个眼睛瞎了多年的巫婆告诉我,说孩子,
期刊
在我心目中,总觉得父亲一生付出的要比母亲多得多,所以我特别敬爱我的老父亲。  父亲是我们村多年的老书记,1955年担任团支部书记,196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就是村里的一村之长,文化大革命后,乡政府就直接选拔他担任村书记。在他年过半百之际,上有老下有小,不但要孝养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还要赡养我的三爷。三爷的一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病死,因此,孝养三爷的责任也落在了我父亲的肩膀上
期刊
春分前后,与一场细雨相逢。  春雨总是轻轻悄悄的——润物无声。我总喜欢倾心听雨、看雨。仿佛能懂它的心事。雨,是天使的眼泪。雨,是苍穹的泪水。雨,是仙女撒下的花瓣。雨,是神奇魔幻的药水,可以变幻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对于家乡木垒来说,2020年的第一场春雨,是在春分的前一天早晨降临的。只是不知这场淅沥沥的春雨是在夜的哪一刻开始下的。早上,零零星星的雨点敲打着窗玻璃,叫醒了睡意朦胧的我。一种潮湿的清新
期刊
故乡的小河,驮着我童年的时光,一直在我心中流淌着。  故乡的春天,小河叮叮咚咚地流着,像多情的少女哼着婉转美妙的歌儿,惹得一群群小鱼儿、虾儿在河水中,嬉戏追逐着,令人忍不住停下匆忙的脚步,上前瞧瞧,凑凑热闹。  天气晴好的时候,小河粼粼的波光,闪烁在树与树的间隔里,是星星点点的美丽,灵动鲜活。这里说的,当然是清晨或傍晚时分,是阳光横跨小河时。而时至中午,顺着河的走向,太阳自南天倾泻下炽热的心情,河
期刊
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补脑健身)、治瘰疬。  ——《本草纲目》  一  荔枝是岭南佳果中的精品,它在古今中外都享有相当高的赞誉,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留恋荔枝,寄情荔枝,荔枝已成为一种最时尚最高雅的水果。  二  吃了大半辈子荔枝,只知道荔枝好吃,还不知道荔枝有很多的功效,搜索后方知荔枝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铠、铁等成分,是增进健康的佳品。一是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
期刊
冰雪在春天消融  我们相约在军营相逢  汗水把夏天湿透  我们并肩一起向前冲  落叶把秋天舞动  我们微笑着收获成功  泪水在冬天放纵  我们因难舍紧紧相拥  军旅匆匆转眼我们就各奔西东  亲爱的战友  当你卸下那份光荣  当你重归平凡普通  你还是人民的英雄  军旗还在为你飘动  军旅匆匆转眼我们就要说保重  亲爱的战友  请你坚强面带笑容  请你带上祝福感动  留下崗位我们坚守  续写我们军人
期刊
一  我小时候很“匪”,常常与院子里的玩伴,不是上树掏鸟窝,就是爬果树上摘桃子撸李子,放学后不是跳房跳绳,就是背个小背兜割猪草铲牛草,两个羊角辫在温馨的春风里飞奔、跳跃,“累”得我那小脸蛋儿像殷红的水蜜桃儿,汗珠儿将刘海湿得一绺儿一绺儿的,妈妈嗔怪着笑骂:像个儿蛮婆(假小子),一点没个女孩儿样。口渴了吧?来,喝口茶水。我端起一个大搪瓷缸子,咕嘟咕嘟就是一阵猛喝,一股甘冽清香润泽着我小小的心房,直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