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臧文仲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x8x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穆叔(即叔孙豹)到晋国,范宣子迎接他,并问他,古人“死而不朽”的话是什么意思?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自己猜测,他们范氏家族“世代为官受禄”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死而不朽”。穆叔回答说:“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我们鲁国有位先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言论还没有放弃,大概所谓不朽就是这个吧!豹听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至于说保持家世,守住宗庙,世世不断祭祀,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如此。因此说,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官儿做得大的,不能说是不朽。”
  叔孙豹的不朽论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关于不朽的不刊之论。他所说的臧文仲确实是一位不朽的先知,在春秋时代,臧文仲就成为孔子等一流思想家们关注的对象;在唐代,韩愈则把他跟孟子、荀子并列,称为以道报世的历史人物。现代史上有名的黄炎培跟毛泽东关于历史治乱循环的对话,其原型就是臧文仲的思想。
  公元前683年的秋天,宋国遭到水灾。鲁庄公派使者去慰问,宋公子御说说:“孤对上天不诚敬,老天爷降下了灾难,还让贵国国君担忧,非常拜谢贵国国君关注之情。”年轻的臧文仲听说了这件事,他称赞宋公的“罪己”行为,说:“宋国快要兴盛起来了吧!大禹、商汤罪己,其兴也悖焉;夏桀、商纣把罪责推给别人,其亡也忽焉。”两年后公子御说即位做了宋国国君,即宋桓公。
  臧文仲出身于鲁国的世族,在列国之间享有贤名。公元前666年冬天,任鲁国卿大夫不久的臧文仲遇到鲁国大饥荒。他对鲁庄公说,“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国君为何不抵押钟鼎宝器给齐国,以购买粮食呢?”
  于是庄公派遣臧文仲赴齐。臧携宝物到齐国后,说服了齐人把粮食借给鲁国,还退还了宝器。这件事做得相当漂亮,历史学家记载说:“臧孙辰告籴于齐,礼也。”
  臧文仲更为人记取的还是他的言论。宋襄公以仁义之师维和列国秩序,在齐桓公去世后,他受托带领诸侯国一起平定了齐国的内乱;但显然他的观念跟时代有些脱节了,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他太艳羡齐桓公那种召集诸侯开会的风光了,他有做霸主的心思却没有实力,而且他看不上实力。公元前640年,宋襄公在平乱、立威之后想召会诸侯,臧文仲说出了一句名言:“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说是适应别人是可以的,但要别人来适应自己的却很少成功。这话到今天仍是真理。
  臧文仲处于神权、礼仪时代向世俗理性转化的时代,这使他处于两难境地,在道统与治统中平衡,总是难以讨巧。因此他的言行也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对周礼等老规矩崇敬不已的孔子虽然多次称道他,但也对他苛责不少。孔子说他有三不仁,三不知。
  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从政50多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贤执政。他死后,他和他的家族仍有深远的影响。终春秋之世,二三百年间,臧氏所知者有九代十卿,是鲁国唯一贯穿春秋始终的世卿大族。
  (作者系《非常道》作者、知名学者,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其他文献
因外界环境与黄瓜生长发育要求不适宜,目光温室冬茬黄瓜在栽培中会引起植株生长异常.通过观察植株长相,分析判断黄瓜的生理病害,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它是中国最早实践全产业链控制模式的新农业公司之一,在经过多轮融资之后反而渐呈平庸之势。这是模式的错,还是战略的错?
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差,依靠学生自己提高数学能力显得有些困难,而通过教学中一些技巧的使用以及课程的安排和内容的精心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