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渊流及演进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rts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和青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人口分布、民族成份构成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的大背景,从民族传统体育的缘起和发展历程的视角,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法、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式,对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的源流及发展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以配合本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方位拓展,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向世人全面介绍和推广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源流探寻;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4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1-0006-05
  
  青海地区得益于悠久民族历史和多民族文化的影响浸润,产生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且伴随着历史的时空隧道,服务于本地区和各民族群众。成为各民族群众依赖的文化生活和身心健康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是昨天的回顾,今天的写照和明天的展望。为了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服务于世人,并向世人彰显自身的撩人风采,在进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又重新从不同的视角探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源流,以与时俱进的观点透析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为社会发展和民族体育文化的推广提出个人的研究观点。
  
  1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探源
  
  


  翻开青海体育发展的历史画卷,起源于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始终是发展的主线和主流。青海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起源和形成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民族传统体育起源和产生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原始社会,除了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生产劳动是体育产生的主要源头之外,舞蹈与体育的萌芽也是不可分的。乐舞是原始人们通过身体活动表达思想感情和流露内心世界情结的活动,且有客观上增强体质的作用。古籍中就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深刻表述。远古时期,“武”“舞”不分,刘师培在《古乐原始论》中论及舞的功能时说:“伸展俯仰,升降上下,和柔其形体,以节制其筋骨,应步伐整齐,施之战阵而不衍”。艺术家们对人类舞蹈最早产生的动因也有深入研究,且得出具有对于劳动成功的庆祝;对于自然的崇拜;对于祖先的崇拜;对于两性的诱惑等动因的结论。原始的舞蹈属于娱乐活动,其表现的外在形式也主要依其产生的动因而分为欢乐舞、狩猎舞和求偶舞。这些集心理需要、感情冲动和身体活动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无疑产生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古代体育产生的源头的重要分支。青海是原始社会人类舞蹈产生的重要源头。从1972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384号墓中出土距今5 000~10000年间(新石器时代)的精美舞蹈纹彩陶盆到1995年又在青海省同德宗日遗址157号墓中出土的距今5000年左右的完美舞蹈盆,在方圆不到300km,时距23年之间,人们在不经意中所获如此珍贵的历史文物,实在是国之罕见。这两件彩陶盆中分别绘有5×3组连臂踏歌人物舞蹈造型图案和11人、13人两组舞蹈人像。在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内壁绘制的3组人物舞蹈图,每组5人手牵手,排列整齐,动作协调一致,大有翩翩起舞,跃然欲起之势。这一出土珍贵文物,成为我国出土的最早反映人物身体活动的艺术珍品,并以其独有的地位,久远的年代,精美的人物形象倾倒国内外各界人士,不但给美术界、音乐界、考古界,同样也给体育界提供了研究本领域文化起源、产生、发展的有力佐证。从同德县宗日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比大通彩陶盆整体画面构思更简明流畅,造型更细致,图案更精美,舞蹈形象十分传神,堪称稀世珍宝,最让人们赞叹的是内壁上部分别绘有11人和13人的两组舞蹈人像,宽大的头饰,合体的裙装,人像手拉手,舞蹈动作整齐一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活脱脱一幅集体舞的写真画面,静态中透着灵动,古朴中蕴着洒脱,隐隐弥漫出一种远古文化的神韵。从两件彩陶盆的人物舞蹈形象看,我们似乎从中得出一条结论,即早期的青海人有意识的身体活动应当领先于中原地区,其体育乐舞文化的起源、产生、发展也独步于中华大地。从人物造型、服饰、动作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可以肯定无疑的认为,此时的青藏高原人类体育行为不但存在,而且比较普及广泛,还成为人们在原始社会以体育活动形式表达自身心情愉悦,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和对幸福平安生活的希冀追求的主要载体。从动作结构上看,大通彩陶盆人物动作协调一致,整齐划一,毫无疑问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后才应有的娴熟的体育舞蹈动作的写真,人物的服饰既有整齐一致的发型头饰,又有自然统一的裙裾下摆,这不由使笔者联想起远古时代生活在青海高原昆仑之巅和西海之畔的“虎齿豹尾”的西母王,从盆内人物的服饰上,可以看出西母王这位中华史典和神话传说中人人皆知的“王母娘娘”(其实是原始人群母系社会中的女酋长)的尊容再现。宗日彩陶盆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极富艺术感染力,把远古时代人们为求平安、庆胜利表达内心情感而翩翩起舞的形态和热烈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达到了古代彩陶艺术和人体活动形象有机结合的极高境界,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从舞蹈动作的一致性、协调性及熟练程度上都充分说明,经过了多次反复的演练才有如此娴熟整齐的动作形象,记载了当时的青海人为抒发内心情感群起而舞的热烈场景,有力地佐证了作为人体活动的体育舞蹈已在当时成为体育萌芽的组成部分。这件属马家窑文化类型的文物距今5 000多年的历史,证实了青海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源头是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和游戏娱乐,其中体育乐舞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缘起动因和主导内容。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在青海方圆不到300km的地域内,无独有偶地出土两件具有如此高品位的体育乐舞彩陶盆。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实属罕见。足以说明青海高原是古代体育文化蕴藏极多,品位极高的富矿,进而证明了青海黄河、长江源头的古人类广泛而高超的体育文化程度,不愧是我国古代体育文化发祥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源头。
  
  2 青海古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演进内涵解读
  
  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历史的推进,在中华民族文明历史不断进步,中原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快速发展之时,地处青海高原的原住民,即羌人、吐谷浑人在保持本民族自身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受到汉文化的辐射和影响,有时甚至是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若论青藏高原古代民族传统体育对中原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王朝的贡献,当属世居青海的吐谷浑和青藏高原的吐着人。首先略论吐谷浑的舞马。公元313年,世居辽东的鲜卑慕容吐谷浑由于与其弟慕容康相争,一气之下率部移牧南下至今甘肃一夏河流域,后在甘、青一带建立政权。吐谷浑王国历15代22王,在青藏高原前后活动长达四个世纪,客观上促进了青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交流,维系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南北朝时代,吐谷浑就与中原王朝交往 西地区的蒙古族,在与当地藏族交往的同时,也保持和传播了蒙古族特有的蒙古式摔跤、射箭、骑马、赛骆驼、蒙古棋等传统体育。从中亚撒马尔罕迁徙到青海循化地区的撒拉族,在其自身繁衍生息和不断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藏、回、土族相互交往,融入了民族大家庭,具有撒拉人传统的赛瓦(独木舟)、登棍、拔腰、打岗、打蚂蚱、黄河竞渡、羊(牛)皮筏竞渡等民族传统体育也独树一帜。土族作为青海独有的—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他们继承了吐谷浑和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传统体育,除了骑马、射箭、登山、游戏、拔河、舞蹈等项目外,富有土族民族气息和美好传说的轮子秋活动更是别具一格,引人入胜。从明朝洪武初起,大批汉民来到河湟地区,这些汉民大多从江苏南京一带迁徙而来,把江苏南京地区的风俗习惯及生产生活传统也带到青海各民族当中,如“年节庆祝,元宵闹灯,孟春踏青,端阳插柳,季夏朝山,仲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聚会,腊八献冰等”。当时青海原住民中的体育交往活动也有发展。明代诗人屈大均在其《边词》中描写羌女踢球的“汉儿吹角去,羌女打球来”。明代御史李素在《西平赋》中描写当时西宁一带军中马球比赛“至若将帅观兵于鞠场,铁骑交驰而竞逐,貔貅奋威以争雄,剑戟森罗而眩目”的情景。从明朝起,青海的各民族人民进入了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的历史阶段,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进入了取长补短,互相渗透的历史时期,几个世纪以后,使青海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发展共存的基本格局。尤其从新中国建立以来,青海的民族传统体育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成为各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内容,活动范围、内容、形式、普及程度等空前兴盛,节令、季节、风俗体育交相辉映,形成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体系和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使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日臻完备。经笔者依据研究课题进行相关调研,总结并搭建起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框架体系(表1,表2)。
  
  3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特征诠释
  
  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地域、民族特色十分突出,且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功能。从历史发展进程和青海参加历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举办全省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实践效果看,其功能效果的确十分显著。青海民族传统体育从它萌芽起,就自然地肩负起了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锤炼品格,强身健体的责任,实践也充分证明它很好地发挥了净化、调节、健身、娱乐、交流、教育及社会化等多种功能作用。在中国古代这一大跨度的历史隧空和近现代的历史演进中,青海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地区一样,始终服务于政治、经济,服务于人民的生产生活,经过各民族人民的不断吸纳和扬弃,把各种有益的。符合当时当地民族体育文化的营养成分融解吸收进来,长期积淀,形成了为本民族服务的工具,成为人民衡量、约束自身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尺度。有些内容还成为规范人们追求发展和憧憬理想不可动摇的信条,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它开始形成,直至演进过程中,成为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奉为神明和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如吐蕃族在祭鄂博时的转山,在结盟、出征前的赛马、摔跤、跳神舞等,都寄托着为民众自身的祝愿和祈祷。所以,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始至终都自然地涂上了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深刻的阶级烙印,始终既朴实又巧妙地发挥着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多元素的各种功能作用,并不断沉浮于社会历史前进的时代进程中。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但有自身多方面的功能作用,又彰显着自身与时俱进的特征。其中民族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历史的传承性和地域的指向性是其内涵底蕴的基本特征。这些特性有其一系列的支撑因素和形成背景。一是具备“善”的愿望。民族传统体育蕴含“善”的愿望既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准则并行不悖,也是各民族评价是非曲直的出发点和判断美善丑恶的分水岭。其中以崇天命、求平安、寻安康、避邪疾最为典型流行。如青海藏族、蒙古族的祭鄂博、朝山。土族的安昭舞、轮子秋等活动。二是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审美爱美追求美不但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审美观不但在外在的表现中十分直观明确,而且在内涵底蕴中寓意深邃,传统体育项目活动中形体和心灵的美和谐统一,内在和外展的美均受青睐,如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舞蹈、赛马、马术、赛牛、骑射、射箭等最为典型。三是具有浓郁的宗教意识行为。这是青海民族传统体育从远古源起时就被注入且不断深化了的宗教色彩和因素所致。在青海各民族中信仰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依然有较广泛的影响力。如在有些传统体育项目中以虚幻想象中的形象装扮而成,或驱魔赶鬼。或祈求福佑,反映了传统体育中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鞭挞的淳朴意识。如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村土族的跳“於菟”和热贡农区藏、土族的六月傩祭,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纳顿”,河湟农区傩戏“大秧歌”或社火,湟中塔尔寺的跳欠等,都集中以宗教、体育的形式反映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这些特征既与全国或国内外其他民族有共性共存的部分,也有自身独特的内涵蕴意。
  
  4 发展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策辨析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历史、地理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民族、地理、气候特色的大体育群,其内涵丰沃而诱人,其特征神奇而独特,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展示民族精神和民族风貌不可多得的文化产业,我们应当以党的“十七大”旗帜为标志。以其提出的有关文化、体育建设与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宗旨,尽快的引领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4.1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树立产业化的意识 当前,人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却很少被顾及和重视。其实,审视国内外发展进程。不难看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开发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青海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神韵四溢,分布广泛,极具开发价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当前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从较高层次树立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内在价值和文化品位的意识和思路,要尽快扭转在这方面认识上不去,行动起不来,现有开发“粗放无序,经济效益欠佳,品牌效应不强,旅游精品不精”的现状。
  
  4.2 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要具有市场化的理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要想具有生命力,就必须确立市场化开发的理念。首先要遵循新世纪体育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符合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清醒地看到不同地区、环境,不同文化范畴不同的发展途径。因此,要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中理应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信条,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认识论,从青海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开发政策和措施。极力开创并尽快形成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产业化的市场机制,排除认识上观念上的干扰。循序渐进,合理规划,开拓出一条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化开发的广阔大道,把待字闺中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开发出来,使其成为广大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朝阳产业,进而推进全省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4.3 坚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特征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特征十分突出。这些特征既是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也是自身多种功能开发辐射的内在因素。离开了这些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就必然会形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状态。为此,发展中要始终坚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就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亲和力;坚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就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坚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性特征,就抓住了其本质,将会形成极为重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4 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全民健身的大格局中是焕发其精气神的唯一选择 就青海地区全民健身活动而言,作者在进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调研中发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极不平衡。城镇开展较好,一般市民对这一活动的内容有所了解和认知,也投身并开展了一些活动。广大农牧民对此则不甚了解。大多数人认识不清,知之甚少,看来在青海农牧区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乏力,效果不尽人意,各种媒体相关宣传的力度和辐射力不强,甚至使有些地区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空白点和盲区。为此,作者认为,全民健身活动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理应在全国范围内不留死角地推广普及开来。鉴于当前国力财力一时还不能覆盖全部地区的现实,要想让农牧民也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尽快走向小康社会和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现成的民族传统体育就理应成为农牧区广大农牧民实施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主流措施。其实,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大多数传统项目只要稍加调整、移植就可运用起来,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直接肩负起全民健身的重任。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加强引导,敢为人先。及时充分地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应大力培训少数民族社会体育指导员,使之发挥因地、因时、因条件制宜的指导作用,不留死角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这一决策落到实处,这将会从根本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其生命力,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实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5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和经费的支持 让民族地区处于贫困状态下的农牧民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举措,更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决策。在解决农牧民温饱问题的同时。也应凭借国家加强对藏区支持力度和整理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投入必要的资金,从物质上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改革和发展,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深入农牧区实地调研,从理论和实践上尽快解决民族传统体育正确快速合理发展的相关问题。
  
  5 结论
  
  1)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形成是在远古时期青海人生产生活中萌发。在健身娱乐、体育乐舞、宗教祭祀以及武事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青海地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源头之一。
  2)青海民族传统体育伴随着本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从本地区、本民族的不同特点出发,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体育文化,有些项目的产生早于和好于中原地区,是中原王朝相关体育项目的输入者和源头地。因此,青海民族传统体育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由于融合了各民族的生活、生产、文化和习俗,具有十分突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特征。这些鲜明的特征保证了自身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向心力,进而发挥了多种功能,成为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文化依赖。
  4)青海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文化文明的冲击影响下,在发挥其主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合现代社会进步的弊端,这就产生了呼唤民族传统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要求。一些相关研究和改革措施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5)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发展要有正确的理念和适合本地区传统体育文化进步的思路,要真正树立关心和爱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想,把这项工作与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加强藏区建设支持力度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决策联系起来。使其为之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在三元Cu-Zr-Al非晶合金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等电子浓度和等原子尺寸成分设计规则来引入第四组元Ti,将合金系拓展到Cu-Zr-Al-Ti四元合金体系,并在该四元系的等电子浓度面和等原
摘 要: 目的:1)建立量化分析肌肉协调性的方法;2)分析肌肉协调性对运动技术 的影响。研究方法:以我国六名优秀20 km竞走运动员研究对象,同步采集运动员在3.6 m/ s和4.3 m/s直线运动时膝关节角度与股二头肌和股直肌表面肌电信号,并建立了肌电时序 特 征的定性分析和肌电数组和肌电模型相关性的定量分析肌肉协调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股直 肌和股二头肌在肌电的时序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特征,
摘 要: 为了探讨不同应力水平的运动对生长期大鼠的长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将24只4周龄雌 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每组8只,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 分别进行为期9周,每周5次,每次60分钟的游泳运动和跑台运动。取后肢胫骨进行骨组织形 态计量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运动组的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平均宽度、皮质骨宽度、类 骨质表面积和类骨质厚度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而骨小梁分离度、
China’s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released the latest macro-economy data of China in July, bringing concerns about a slowdown for China’s future growth en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
在继承周代雅乐的基础上,孔庙雅乐在历代统治者“作乐以象攻”,“作乐以教民”的动机驱使下,遵循乐不离礼,无礼不乐,礼乐相成的礼乐观,以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庙堂祭祀为载体
摘 要: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量及p70S6K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四组: 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常氧训练组、高住低训组。常氧安静组在常氧环境下安静生活; 低氧安静组在氧浓度13.6% 低氧舱内安静生活;常氧训练组和高住低训组进行4周的跑台 运动,每天训练1 h,每周训练6 d。高住低训组晚上在氧浓度13.6% 低氧舱内低氧暴露。 结果:28 d后,与对照组比较,高住低训
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奉盟军统帅部之命,派第1方面军司令卢汉率20万人的大军开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几乎同时,在英国的支持下,法国军队重返南越,企图趁机恢复对越南的殖民统
摘要:体育产业是横跨服务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的综合性产业。试图从价值分析的角度对体育产业进行研究,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体育产业价值创造系统概念,对和满足顾客效用体系密切相关的体育产品、顾客需求体系以及体育消费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体育产业价值链体系,揭示了体育产业价值创造系统内部的价值活动规律。最后,对我国体育产业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价值创造系统;体育服务产品;需
摘要:乒乓球比赛中对双方胜败的预测是教练进行排兵布阵十分关心的问题,如何对双方胜败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首先提出了乒乓球比赛中回合的定义,并通过一个刻画双方命中率的序列来描述双方的技术水平。在该序列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回合中比赛双方的胜率,由此计算出比赛双方最终比赛的胜率。运用该模型,对进攻与防守典型战术分析,得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应该根据对手的命中率来确定自己的多进攻还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