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收。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收。庄库的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庄库的算法是:(2500-1600)×10%=90(元)庄库的爸爸的算法是:2500-1600=900(元),500x5% (900-500)×10%=65(元)
两人为此争论不休。老歪老师说:“做数学题也要‘咬文嚼字’。爸爸的工资是2500元,比1600元多出900元,这900元是应纳税部分的工资额,其中900元中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是400元,所以应将900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500元,纳税标准是5%;另一部分是400元,纳税标准是10%。所以,爸爸的算法是正确的哦。”
庄库边算边想:这样分段计算很繁琐,我家舅舅的月工资有12000元,那计算不更加繁琐吗?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庄库就是爱动脑,他想如果能把每一段应该交纳的税事先算好,没计成表格,依托表格中现成的纳税额,计算不就简单了吗?
老歪老师也想出了一种简便计算的方法。老歪老师说:“你家舅舅的月工资有12000元,只要用超过1600元的部分乘税率20%,再减去表格中的‘巧算扣除数’就是应该缴纳的税额:(12000-1600)×20%-375=2080-375=1705(元)。”
庄库一个劲地问老歪老师:“那‘巧算扣除数’是怎么来的呢?”
老歪老师这样解释:“(12000-1600)×20%=2080,因为500元的税率由5%到20%,多算了15%,也就是500×(20%-5%);1500(2000-500)元的税率由10%到20%,多算了10%,也就是1500x(20%-10%);3000(5000-2000)元的税率由15%到20%,多算了5%,也就是3000×(20%-15%)。将这几部分相加,就是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元-20000元的部分对应的‘巧算扣除数’,即375元。列式为:500x(20%-5%) 1500x(20%一10%) 3000x(20%-15%):75 150 150=375(元)。”
庄库看了看,想了想,若所有思地点了点头。
注:本文收人是指扣除税前应扣费用后的收入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教科室)
两人为此争论不休。老歪老师说:“做数学题也要‘咬文嚼字’。爸爸的工资是2500元,比1600元多出900元,这900元是应纳税部分的工资额,其中900元中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是400元,所以应将900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500元,纳税标准是5%;另一部分是400元,纳税标准是10%。所以,爸爸的算法是正确的哦。”
庄库边算边想:这样分段计算很繁琐,我家舅舅的月工资有12000元,那计算不更加繁琐吗?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庄库就是爱动脑,他想如果能把每一段应该交纳的税事先算好,没计成表格,依托表格中现成的纳税额,计算不就简单了吗?

老歪老师也想出了一种简便计算的方法。老歪老师说:“你家舅舅的月工资有12000元,只要用超过1600元的部分乘税率20%,再减去表格中的‘巧算扣除数’就是应该缴纳的税额:(12000-1600)×20%-375=2080-375=1705(元)。”
庄库一个劲地问老歪老师:“那‘巧算扣除数’是怎么来的呢?”
老歪老师这样解释:“(12000-1600)×20%=2080,因为500元的税率由5%到20%,多算了15%,也就是500×(20%-5%);1500(2000-500)元的税率由10%到20%,多算了10%,也就是1500x(20%-10%);3000(5000-2000)元的税率由15%到20%,多算了5%,也就是3000×(20%-15%)。将这几部分相加,就是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元-20000元的部分对应的‘巧算扣除数’,即375元。列式为:500x(20%-5%) 1500x(20%一10%) 3000x(20%-15%):75 150 150=375(元)。”
庄库看了看,想了想,若所有思地点了点头。
注:本文收人是指扣除税前应扣费用后的收入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教科室)